注册/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行业动态
专家论坛
最新成果
实用技术
典型经验
蚕业文化
数字期刊
企业之窗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香港凤凰卫视《当代中国丝绸》系列片广东篇的拍摄工作近日杀青
香港凤凰卫视《当代中国丝绸》系列片广东篇的拍摄工作近日杀青
来源: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市场建设处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08-07-30 | 阅读次数:989次
为配合2008奥运会的举办,宣传中国丝绸文化、当代中国丝绸企业现状、政府宏观扶持政策及行业发展前景,由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委托凤凰卫视欧洲台拍摄《当代中国丝绸》系列片,拍摄内容包括:一是文化历史和传统工艺;二是“东桑西移”工程基地;三是现代科技;四是品牌建设。近日,凤凰卫视摄制组制片人祝泉龙、记者鲍鸿志一行四人专程赴广东进行丝绸品牌建设及茧丝综合利用部分的前期拍摄工作。
25日上午,广东主要采访拍摄了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佛山的“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莨纱绸(又名香云纱)加工厂——成艺晒莨厂。摄制组主要从广东茧丝绸产业经营和管理的历史沿革、广东茧丝绸产业与江浙相比自身的优势、广东茧丝综合利用现状、如何在品牌建设中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以及目前广东茧丝绸产业发展的瓶颈等方面的问题对省丝纺集团蔡高声董事长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采访。
下午,摄制组立即马不停蹄的赶往伦教成艺晒莨厂拍摄广东特色的莨纱绸——“香云纱”的制作过程。大家非常熟悉的电影《红色娘子军》中的反派人物“南霸天”,总是穿着一身闪光发亮的黑色绸衫,那就是“香云纱”制作的。由于穿在身上走路会“沙沙”作响,所以最初叫“响云纱”,后人以谐音叫作“香云纱”。 由于奇特的生产工艺,它曾是中国“身价”最高的丝绸,成为旧时富人首选的夏季衣料。广东的顺德,曾是我国著名的纱绸晒莨加工基地。厂长梁珠介绍:据史料记载,早在明永乐年间(约15世纪),广东就开始生产并出口香云纱。上世纪30年代,香云纱生产达到鼎盛时期,主要销往泰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上海的富豪们也将此视为高尚服饰和炫耀之物,价格可比黄金。当时,顺德有香云纱工厂500多家,1万多名工人,日产香云纱4000多米。然而,到了上世纪50年代末,随着化纤棉织物的兴起,香云纱产量逐年下降。至1980年代末,很多厂关门、转产,市面上再难得一见了。为保留住这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再创“香云纱”的辉煌,目前“香云纱”正通过文化部门向国家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摄制组还对佛山顺德“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进行了拍摄。博物馆内主要由纺织工业馆、养蚕馆、丝绸文史馆、缫丝工业馆、丝绸文化馆及岭南文化馆六馆组成。主要介绍了广东主要蚕区分布、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缫丝工艺、莨纱绸——又名“香云纱”的现状及工艺、“自梳女”、“鬼女”风俗文化、“桑基鱼塘”生态农业文化等。从古代丝绸到近现代,博物馆全面的展示了中国丝绸特别是岭南丝绸的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的瓶颈。
26日,摄制组专门拍摄了广东茧丝综合利用亮点企业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目前已有自主品牌产品宝桑园牌“桑果汁”、“蛋卷”,南航长途航班中经常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其他茧丝综合利用的产品还有:保健品“维力康”、灵芝鸡等。
《当代中国丝绸》将由凤凰卫视欧洲台在奥运期间全面播出,时间长达两个多小时。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