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石泉县抢抓全市开展蚕桑科技提升年活动的契机,以职业蚕农培育和现代蚕桑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为载体,以科技推广和科技创新为抓手,加强组织领导,配套资金撬动,蚕桑科技提升年工作呈现六大亮点:
一是桑蚕新品种全面优化。首次在饶峰等五个镇全面饲养“华康二号”0.68万张,夏蚕共计推广“两广二号”和“华康二号”高抗性蚕种2.2万张,平均张产茧39公斤,解决了夏季蚕病危害严重和张产低的问题。招标采购优质良桑苗“强桑一号”670万株和适宜果桑苗“无核大十”10万余株,共计折合新建桑园面积0.87万亩,桑品优良种率100%。
二是蚕桑省力化技术广泛用。推广小蚕共育1.3万张。新建标准化养蚕室150间。新搭建养蚕蚕台180户。试验示范“优食一号”小蚕人工饲料育30张。给养蚕大户无偿配发适宜蚕桑农机320件。
三是蚕桑技术服务深入到位。实施蚕桑技术全员培训工程,统一编印《石泉县职业蚕农技术培训资料》,并制作PPT课件,到镇进村培训率100%,培训入户率100%,共计培训近1万人次。成功承办全市蚕桑技术培训班三期,我县养蚕大户和县镇技术干部210人参加了现代高效蚕桑技术系统学习,30人获“职业蚕农证书”,132人获“结业证书”。开展“百名干部进百村”技术服务助推“能人兴村”、职业农民培育“结对帮扶”活动,为养蚕大户、蚕桑产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及蚕桑专业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为中心的全方位服务。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饶峰新华、池河大阳、中池青泥涧和迎丰花红坪等4个蚕桑示范村,建成“蚕桑远程网络视频系统”,实现国内首家、业界唯一的智能化技术服务。继续开通“蚕桑技术气象服务短信预警”信息业务,实现3000个养蚕大户、全县主管业务领导、技术干部信息全覆盖,累计发送技术、信息60余条,累计服务达10万余人次。
四是蚕桑园区建设规范发展。坚持以园区建设为载体,聚集人力、资金和科技等要素,在巩固提升明星、中池、迎丰红花坪三个蚕桑产业示范园的同时,新培育云雾山丁家坝和天成新华二个蚕桑产业示范园区,引领县域蚕桑产业集约化、高效化发展。
五是经营主体培育扎实推进。坚持把职业蚕农、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三大主体抓实抓牢,培育标准明细,任务分解到镇,包联责任到人,年养蚕10张以上的3000个大户升级发展,培育年养蚕30张以上蚕桑产业大户200户,培育家庭农场13户,创建蚕桑专业合作示范社13个,培育蚕桑产业化龙头企业3个,蚕桑产业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
六是蚕桑资源开发有新突破。栽培桑枝食用菌1000万袋,发展桑园林下养鸡1.1万亩,开展桑园间套2万余亩。陕西博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紫云庄园”桑椹酒工艺创新,产销两旺。陕西珍爱生态农业科技公司桑叶食品加工厂和石泉银龙桑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桑叶茶加工厂相继建成,投产运营,桑叶超微粉、桑叶粉添加食品和桑叶保健茶等系列产品投放市场。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