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业文化
蚕业文化>>四川是南、北、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
 

四川是南、北、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

来源:川报观察 新华网 华西都市报  |   作者:唐乐韵 邓秋 张立峰 郝飞 吴晓玲   |  发布日期: 2016-12-27   |  阅读次数:680次

 这里是南、北、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文物揭秘我大四川在丝绸之路的重要地位!

      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就要在成都博物馆开展了,其中“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非常抢眼!

     “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由国家文物局支持,四川省委宣传部、甘肃省委宣传部联合主办,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文物局)、甘肃省文物局、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文广新局(成都市文物局)、四川省文化艺术发展基金会等协办,敦煌研究院、成都博物馆、四川省对外文化交流中心承办。

这里是南、北、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文物揭秘我大四川在丝绸之路的重要地位!

       说到丝绸之路,大家都知道是古代东西方商贸及文化交流的大通道,包括从西安和洛阳等地出发经河西走廊通往中亚、西亚、欧洲的陆上丝绸之路,从东部沿海港口城市出发至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的海上丝绸之路。

       那跟我们四川有什么关系?告诉你——关系可大了!

       我们被群山环绕的四川盆地,秦汉以来被誉为天府之国。通过蜀道陆路和长江水路,天府之国沟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天府之国向三条丝路输送了大量丝绸产品及漆器、铜器、铁器等手工业产品,与三条丝路的繁荣发展相辅相成;从考古发现和历史记载来看,天府之国更是从远古时期就开始与北方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以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发生着密切的文化交流。

       先来看看一些成都造:

这里是南、北、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文物揭秘我大四川在丝绸之路的重要地位!

              “建武二十一年”鎏金铜斛 金、铜 东汉 故宫博物院 一级 成都生产

       在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四川成都一带的铜工制造机构西工为皇帝作了一个带承盘的量器——斛,以雕刻的蹲熊为足,上面有青碧和玫瑰色的装饰物。

这里是南、北、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文物揭秘我大四川在丝绸之路的重要地位!

                       鎏金铜蚕 铜 汉 陕西历史博物馆 一级 形状与蜀有关

       1984年陕西省石泉县前池乡谭家湾出土。石泉县位于秦岭南部,气候温和湿润,非常适合桑蚕业的发展,自古养蚕之风盛行。鎏金铜蚕出自石泉县前池河距离沙土面2.5米深的地下,系农民淘金时发现。

这里是南、北、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文物揭秘我大四川在丝绸之路的重要地位!

              贵族生活图漆盘 漆木 东吴 马鞍山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 成都生产

这里是南、北、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文物揭秘我大四川在丝绸之路的重要地位!

      朱然墓出土的“贵族生活图”漆盘,便为我们展现了东吴时期贵族生活的场景。通过该盘纹饰中的人物服饰、生活习惯等,有助于了解三国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意趣,进而了解当时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生活。

这里是南、北、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文物揭秘我大四川在丝绸之路的重要地位!

       黄色龙纹绮 丝织品 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一级 蜀锦、双流生产原为覆面,以双层联珠作团窠环,环外以十样花作宾花,环内是主题纹样对龙。这类图案的织物在丝路沿途出土非常多,是联珠纹中国化的另一集中表现。

      丝路上竟然这么多成都造!你还敢说天府之国与丝路没关系吗!

      你知道吗?成都可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

       西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在大夏(今阿富汗)见到从身毒(今印度)贩运的“蜀布”和“邛杖”,认为从成都经云南、缅甸到达南亚、西亚有一条商贸通道,这条“蜀—身毒道”学术界称为“南方丝绸之路”或“西南丝绸之路”。

这里是南、北、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文物揭秘我大四川在丝绸之路的重要地位!

       考古发现表明,早在距今三千年前,成都平原地区就有了来自遥远南方海洋的物品,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大量来自印度洋的海贝即其一例。

      蜀锦太火!天府之国与北方丝绸之路密切相连

      新石器时代晚期,四川盆地文化即通过青藏高原东缘与黄河流域产生联系。夏、商至西周时期,蜀与中原关系更为密切。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玉璋、陶盉及嵌绿松石铜牌饰与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文物相似。殷墟甲骨文中多次出现“蜀”字。三星堆、竹瓦街出土商式青铜尊、罍。《尚书》记载了蜀参与武王伐纣之战。春秋战国时期,千里栈道连通秦蜀。

这里是南、北、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文物揭秘我大四川在丝绸之路的重要地位!

       汉代,作为“五都”之一的成都,是长江流域最大的织锦中心,向外大量输出丝绸产品。三国时期,诸葛亮建锦官城,成都发展为当时最大的织锦中心,“决敌之资,惟仰锦耳”,蜀锦产品在曹魏亦备受追捧。两晋南北朝时期,蜀地丝绸通过丝绸之路河南道远销西域。唐代,窦师伦独创“陵阳公样”蜀锦,成都是公认的世界织锦之都。

      蜀楚很熟的!揭秘天府之国与海上丝绸之路

      成都平原从新石器晚期开始即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有着广泛的文化联系。宝墩古城、三星堆古城与浙江良渚古城、湖北石家河古城筑城方式相似。金沙遗址出土有良渚文化玉琮。三星堆遗址出土有与长江中下游相似的商式青铜罍、尊。

这里是南、北、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文物揭秘我大四川在丝绸之路的重要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楚蜀关系紧密,据载,蜀国丛帝开明来自楚地。汉代,丝绸、漆器等蜀地产品行销长江中下游。三国时期,诸葛亮以“重锦千端”笼络东吴。两晋南北朝以后,蜀锦产品及其织造技术推动了江南织锦业的发展,宋锦、云锦因之逐步发展壮大,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销往世界各地。

      蜀地商品还通过南方丝绸之路到达两广地区,再经海上丝绸之路销往海外。西汉时期,唐蒙出使南越,在番禺见到“蜀枸酱”。汉武帝曾派黄门使者携带丝织品从合浦港出发,出使东南亚和南亚诸国。直到宋代,在广西博易场中还设有蜀锦产品的“专卖店”。

这里是南、北、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文物揭秘我大四川在丝绸之路的重要地位!

       蜀锦东渡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从成都出发,向北,“天梯石栈相勾连”,走过戈壁、草原、沙漠;向南,“云横绝顶”,穿越高山密林;向东,“门泊东吴万里船”,拥抱浩瀚大海。章彩绮丽的丝绸产品,成为天府之国通过北方、南方、海上丝绸之路连通世界的纽带。

      “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还包含了“敦煌艺术大展”。

      说到敦煌,不得不提张大千。

      四川博物院副院长魏学峰认为,张大千从1941年至1943年长达2年7个月在敦煌的文化苦旅,不仅使张大千借古开今成为一代巨匠,而且使早已失传的晋唐绘画传统重回中国画坛,形成了一次中国绘画的“文艺复兴”。

这里是南、北、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文物揭秘我大四川在丝绸之路的重要地位!

                张大千一幅临摹敦煌壁画作品局部

       敦煌之行,据传张大千花费大量黄金,不得不变卖240余幅古代书画,并拼命创作卖画,直到20多年后才还清债务。他在敦煌共临摹了336幅作品(莫高窟276幅,榆林窟60幅)但一生从未卖过一幅敦煌临摹作品。1955年,张大千家人将这批作品的大部分捐赠给四川博物馆。

      很多人说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也对文物造成了破坏。魏学峰澄清道:“当年在敦煌根本没人管,不像现在是文物保护单位,有很多人在洞窟里拜佛,拜完就睡里面,而且还烧马粪取暖,这种烟熏火燎,当然会损坏壁画。此外,那时洞窟没有防沙的设施,风沙一大壁画也会受损,张大千刚去的时候,就发现一些破损的壁画下面蕴含几层。

      后来,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去敦煌参观,旁边有随员用手碰了一下,壁画就垮了。当时,还有些人想要张大千的画,要不到,正好就抓住机会污蔑张大千破坏敦煌壁画,甚至还告到当时的南京高等法院,政府也专门组织人调查,调查结果是张大千没有破坏壁画。为了挽回他的名誉,国民政府还特聘他为敦煌研究员。”

      半个多世纪后,海外漂泊30余年的张大千已经去世,一份档案被重新发现。那是1949年甘肃省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对“控张”事件反复查究作出的结论:“张大千在千佛洞(即莫高窟)并无毁损壁画情事。”远在海外的张大千遗孀徐雯波热泪长流:“大千最终没能回大陆,除了担心生活不适外,这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可惜他已永远地走了。”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