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装备水平,中国现在使用的设备是国外先进设备与国内70、80年代设备并存;自动化、机械化和手工操作并存。吴江丝绸行业也是这样,织造上织真丝绸的有从瑞士、意大利引进片梭织机50台、剑杆织机290台、电子提花织机4台,共344台。在344台无梭织机中4台电子提花织机是07年国外引进,其他340台都是80年代后期引进,年代久远,另外还有1500多台70年代的K611有梭织机,无梭织机只占23%,前导有从瑞士、意大利引进整经机、精密络筒机,但大部分前道翻丝、络丝、拼丝、整经也是50、60年代的老掉牙齿的设备;印染上有从瑞士、日本、意大利、奥地利、南韩、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引进的印花、染色、水洗、定型、分色、配料等印染设备,定型机、印花机大部从日本、南韩引进的外,其他设备大都是国产。这些国产印染设备比之过去大有提高,可机电一体化、电脑控制、精密度比进口的要差得多了,浴比大,工艺参数没有在线监测控制技术,印染后整理水平,不如意大利、南韩、日本等一些国家。可以说设备上的落后,是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二是品种老化,花色品种跟不上,新产品少,出口产品绝大多数来样生产。
三是工艺技术上,真丝绸产品易缩、易雏、易泛黄、易退色的技术尚未根本解决,虽然各地都在组织专业人员结合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攻关,然均未获得解决,有些地方说:“难点”已经攻克,可是真丝绸的飘逸、柔软、舒适感没有了,失去了真丝绸的特色。
四是印染后整理是丝绸行业质量的瓶颈。吴江真丝绸炼白、染色、印花质量在全国来说,名列前茅,数一数二的,1983年全国真丝绸实物比9只品种,吴江得到4个第一,浙江日报为此连续发表三篇“三学吴江”评论员文章,以后又获到“三金”“四银”和20多只部、省优质品。生产的真丝绸、捻线丝大都出口意大利、日本、欧美、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意大利生产的真丝领带、方巾,白坯绸大都引进中国,再制作成成品的。但是我们的真丝绸印染后整理水平,确实不如意大利,化纤印染不如日本、南韩。染色的鲜艳度、色牢度、印花的花样设计不如他们;设备上的先进性不如他们;印花染色前导,如分色、测色、调浆、打样、制版、称料不如他们,他们都是电脑操作、控制,我们很多企业还是手工操作;颜料助剂质量不如他们,用进口颜料助剂,色泽、鲜艳度、色牢度就比国产的好。但是国产的成本低,进口成本高。
五是品牌上。近几年来我们开始注重品牌了,国家成立了名牌培育推进委员会,每年进行中国、省、市名牌产品的申报评审,吴江“茶花牌”真丝绸、“迎春花牌”桑蚕丝,评为中国名牌;“蚕花牌“人丝乔其、“桑罗牌”真丝绸服装、慈云、太湖雪、辑里、山水蚕丝被评为省名牌产品。但是我们在国际上没有品牌,更没有世界名牌。一条意大利的印花头巾卖100多美金,其坯绸是中国的,我们只卖几十元人民币,品牌建设是我国薄弱环节。今年丝绸服装进入评审中国名牌的行列,各地都在申报,吴江今年有青田丝绸服装有限公司、华佳丝绸服装有限公司二个丝绸服装厂在申报中国名牌,今天部领导和有关部门来吴江,我认为吴江是丝绸生产、出口基地,应该有品牌,请国家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支持吴江丝绸最终产品有自己的品牌。这里提一点看法:据说在申报中有很多申报单位是外贸公司,外贸公司货源来自各工厂,其销售额肯定比单个生产工厂大,因此从销售额、销售量上单个工厂无法与外贸公司相比的,我认为评审品牌着眼点应放在生产工厂。几点建议
一、国家、省、市、企业建立科技开发专项基金,扶持企业积极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品种。1、扶持蚕种升级换代。蚕种的优劣,涉及到丝绸的品质。过去吴江养蚕品种是苏5、苏6,饲养了几十年,现在是青松皓月、阳春白玉,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要老化。做到咀里吃一只,手里要拿一只,脑海里酝酿一只,不断开发新蚕种。2、印染后整理技术极待提高。重点是攻易缩、易皱、易退色、色泽鲜艳、色牢度。易缩的问题,过去盛泽印染总厂曾经引进过一台预缩机,缩率可由原来10%左右,减少到3%,完全可以做到,就是减少缩率的价格应该由谁来承担,由于无人来担当,这项工艺不了了之,设备束之高阁。色牢度据说浙江大学与喜得宝合作开发,根据丝素反应特性调控原理蚕丝色牢度技术,能比较好地解决色牢度;易皱要由织厂和印染共同解决,织造上主要蚕丝加捻,如毕皱、双皱、剑虹皱等加捻产品就不易皱。蚕丝是天然蛋白质纤维,泛黄是其固有的缺点,真丝绸经过练白,时间长了就泛黄。“三大难点”采取化学处理,改变其特性,不缩、不皱了,然而真丝绸的飘逸、柔软,穿着舒适的感觉没有了,的确是个难题。
二、加快技术改造。中国是一个茧丝绸大国,但不是一个强国,其差距是多方面的,上面已作了一些不一定对的看法,重要的是要加快技术改造。建议国家各级政府扶持企业技术改造,一是国家茧丝办责成各省组织加快茧丝绸行业技术改造专题调查组,根据本省实际提出技术改造调查报告,分期实施。二是组织企业分赴先进国参观考察,“他山之石,攻己之玉”。三是资金上大力支持,凡积极进行技术改造企业,给予低息、贴息贷款,特别是引进高科技工艺技术、机电一体化设备,如3米以上电脑控制的剑杆织机、电子提花织机。凡引进先进设备给予免去进口关税。印染行业要淘汰浴比在10以上的、年久老化的设备,采用喷墨、激光制版,无制版染整印花技术、工艺参数在线监测等等。
三、政策上扶持。近几年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如纺织机械装备零部件进口享受税收优惠;内外资企业实行同一企业所得税标准,税率统一为25%;输欧纺织品数量解禁,但是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正、出口退税率下调、人民币汇率不断上升、贷款利率接连上调,07年5次加息,利率由6.1%提高到现在7.29%,据了解整个纺织行业贷款1.1万亿元,利率提高1%,行业就要损失100亿元.《劳动法》的通过,在劳动密集型的丝绸行业,劳动工资成本有很大上升。这些政策问题对纺织丝绸行业来说是一个严峻的压力,影响行业的生存和发展。很多企业无法运转,处于亏损的境地。吴江织真丝绸的工厂尚在艰难运行,化纤织造厂很多厂从去年四季度就停产,目前运转率在70%左右。当然这里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也有一定因素。建议国家在政策上要作些调正,据信息:退税率将作调正,纺织品从11%调为13%,服装由11%调为15%,这是个利好消息。
纺织丝绸行业的严峻形势,国家有所了解,前时期国家纺织工业协会许坤元付会长到江苏来调查,吴江也来开过座谈会,大家反映也很强烈,前几天中央经济台播放了吴江盛泽纺织行业的境况,说明国家对丝绸纺织行业的关注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