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业文化
蚕业文化>>重走南方丝绸之路(8)——“云南驿”作证:南充是南丝路的重要环节
 

重走南方丝绸之路(8)——“云南驿”作证:南充是南丝路的重要环节

来源:世界丝绸网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6-05-05   |  阅读次数:670次

 滇缅公路旁,“云南驿”古亭静静地立在路边。 古亭身上没有太多的装饰物,数根骨架组合的这个标志性建筑,成为南方丝绸之路重要节点云南大理的见证。

  4月26日下午,“丝路寻踪 源点南充 重走南方丝绸之路”大型行进式报道采访组抵达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云南驿镇云南驿村。“这里是滇西七市(州)过往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见来自南充的媒体来访, 家住古
亭边的陈晓军热心介绍道: 云南驿村是云南省名的发源地,也是南丝路博南段的起点。

    云南驿村 两路节点遗存昔日繁华

  “马帮铃响店小二迎来送往,邸报飞传众官员暮留朝去。”这是“云南驿”亭正面两边刻的一副对联,对联概括了历史上云南驿站的作用与功能。古亭背面,同样刻有一副对联:“东奔西走天上地下皆为军火,南来北去鞍前马后只闻茶香。”对联上方的横额上,刻有“茶马古道”四个大字。与正面对联不同,这副对联折射的却是茶马古道昔日的繁忙。

  一座小小的村落,竟然是两条古道的重要节点,这在我国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历史上并不多见。

  南方丝绸之路在大理的走向,当地人习惯表述为:从云南保山市的永平进入大理境内,然后经祥云南进入滇西地区。这一段的南方丝绸之路被史学家称为西路,同时又被称作“五尺道”,而在大理学者眼中,从“云南驿”至保山段,又被称作“博南道”。

  南方丝绸之路纵贯云南驿村, 全长1700多米的古道两边, 集居着全村所有的村民。古道中间,镶嵌着的青石板,一直通到古道尽头。“这些青石板, 为马行路,石板两边的路,供人行走。”陈晓军说。这位56岁的汉子, 因为痴迷茶马古道历史,10多年前离开单位下海后,又迷上抗战史的研究。

  驿站、大马店、大院、客店。3至5米宽的云南驿村古道两边,名目繁多的古院、古站或古店比比皆是,且保存完好。透过门店门缝向里观看,清爽干净。古驿的建筑系土木结构,铺店合一“一门一窗一铺一台”的格局,不由将人的思绪拉到当年。

    沿途增丁 明屯边大军或经南充抵滇

  2006年春夏之交, 三星堆博物馆牵头,联合云南丽江、大理、保山博物馆,沿博南道考察。考察结束后,出了一本名叫《三星堆与南方丝绸之路》的书,书中提出一个重要观点:三星堆历史文化与南方丝绸之路一脉相承。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馆馆长苏金川介绍,此前,云南省博物专家张增祺对西南地区考古后提出,南方丝绸之路是连接古印度文明的一条通道。

  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置云南县,云南驿为地区驻地,1918年因省、县同名,云南县改“祥云县”。伸入云南大理州境的南方丝绸之路,为何叫“博南道”?大理永平县文管所所长江能泳撰《博南古道简述》文揭秘:大理州西部门户永平县有座博南山,其海拔2704米。远古时期的“蜀身毒道”经这里翻山跨澜沧江而去,“博南道”因此而来。

  云南县设置以来,即进入西汉王朝的版图。但由于当地人烟稀少,加上社会封闭,许多地方荒无人烟。到了明初,朝廷推行屯边制,大量的官兵经川陕一带出发,到这里安营扎寨。《明太宗实录》载:洪武二十年十月, 诏长侯耿炳文率陕西士军33000人,往云南屯种。

    苏金川认为, 屯边大军不排除沿途增丁。据《阆史索征》载,明洪武六年(1374),废“路”以“府”统“县”,保宁府领辖二州八县,掌控南来北往重要的通道,从而成为川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屯边大军途经川北时,极有可能增丁经南充,沿南方丝绸之路前往。

    专家观点 南充当为南丝路上重要一环

  采访组抵达大理时,正值当地“三月三”民族节日。在国家立项支持下,大理白族自治州、理州博物馆正在封馆改造。休假中的苏金川听说南充媒体重走南方丝绸之路,开车来与我们见面。

  提及南充, 苏金川直言道: 丝绸之城。“从历史角度看, 南充当为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一环,生产的大量丝绸通过‘云南驿’、博南道等运往外地。”他坦言,南方丝绸之路对沿途的影响很大,大理、南充也不例外。就此,他曾撰文《略谈南方丝绸之路对大理的影响》,阐述这一观点。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南诸省学术界从地缘经济学、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等方面, 对南方丝绸之路进行广泛的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段渝教授认为, 研究取得三方面的成果:基本理清了南方丝绸之路的干道结构,开通年代、功能。这轮研究还有一个重要的结论, 那就是南方丝绸之路对大理历史文化的影响。

    云南驿机场驼峰航线中转站

  20个大小不等的碾石, 静静躺在云南驿村一片空地边, 与这里相距百米远处,一条水泥路伸向前方。路的那头,是某导弹营。

  踏访南方丝绸之路“博南道”起点,云南驿镇村民将采访组带到云南驿机场附近的空地。空地上有一个个碾石:在修建滇缅公路和云南驿机场时, 这些碾石发挥过重要作用。“这中间最重的达10吨,要100至120人拉!”陈晓军指碾石中最大的一个说, 该碾石当年用进口水泥和当地碎石浇铸,主要用来平路基,而那些小的主要用来平整路面。

  抗日战争进入1942年, 缅甸战场失利, 美国支援中国抗战的驼峰航线因此开辟,当时扩建后的云南驿机场,成为驼峰航线上最大的机场, 也是驼峰航线上重要的中转站。 当年该机场有中美空勤人员近3000人。1942年12月26日, 日机空袭云南驿机场,战机闻警起飞阻截,一名美方飞行员的战机中弹。 为了保护下关城镇,美方飞行员放弃最佳跳伞机会,强行将飞机拉到下关青华洞, 结果机坠人亡。 当地百姓自发在祥云县青华洞旁为其修建了墓地。

  当年,为支援抗战的滇缅公路,沿着南方丝绸之路的线路,从云南驿镇经过,这条又被称作“史威迪公路”的要道,在抗日烽火的岁月里, 将大量援华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运抵云南和四川, 有力地支持了中国抗战。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