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行业动态
专家论坛
最新成果
实用技术
典型经验
蚕业文化
数字期刊
企业之窗
蚕业文化
蚕业文化>>重走南方丝绸之路(4)——平乐古镇:听秦汉驿道远去马蹄声
重走南方丝绸之路(4)——平乐古镇:听秦汉驿道远去马蹄声
来源:世界丝绸网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6-05-05 | 阅读次数:617次
10来层台阶铺就成一椭圆形的码头,码头下边,当地人称的白沫江水,从脚下静静地流过。
4月19日下午4时许,成都邛崃市平乐古镇。当地考证建于清道光年间的一座古石桥下,“丝路寻踪源点南充 重走南方丝绸之路”大型行进式采访报道组一行伫足白沫江边,聆听临邛古道远去的马蹄声,沉醉于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从这里踏上私奔路的凄美故事之中
“当年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从水路私奔后潜回成都,这里因此被后人称之为‘私奔码头’。”
码头边“双古饭店”老板张辉波, 见南充媒体重走南方丝绸之路, 如数家珍地向采访组介绍,卓文君父亲卓王孙为防女儿私自出走,在陆路上设置重重障碍。没办法,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只好迂回至平乐, 趁着夜色搭船顺江东下,终成就一段凤求凰的千古佳话。
1.临邛古道上的丝绸马帮
行走平乐古镇,四处可见“南方丝绸之路第一镇”广告牌。当地创建国家5A景区办公室人员王林介绍,历史上,从成都踏上南方丝绸之路后,平乐为马帮歇脚的大镇。“第一镇”的说法可能因此而来。
成都至平乐要经过双流、新津、邛崃等地,路程达100公里。在交通工具十分落后的古代,人们赶着马队行走崎岖驿道上,每天行进的艰难可想而知。100公里远的路程,当年的马帮们为何非要选择在平乐歇脚呢?
王林揭秘:古代,成都至平乐之间,没有设置新津和双流行政区划, 过了成都就是邛州府。这中间不排除有驿站供马帮歇脚,但平乐古镇为当年马帮们最为集中的歇脚之地,却有史可考。
“当年行走于南方丝绸之路的马帮, 多驮运茶叶、食盐等物资。除此之外还有丝绸。”王林说, 平乐古镇创建国家5A景区工作启动后,他们查阅过不少史料,里面对此均有记载。
出平乐古镇向南不远处,有座骑龙山,一条由河卵石铺砌的道路伸向远处。 路边立有一块牌子,上书“秦汉驿道遗址”几个大字。当地人说,这就是当年的南方丝绸之路。从这里向南通向雅安。
2文君故居的“辞赋墙”
从临邛古镇出口下成雅高速公路,便进入司马大道。大道尽头的临邛古镇,实际上已与邛崃市区融入一体。 邛崃市区有条文君街,其62号大院即“文君故居”。
占地14亩的“文君故居”,与其说是历史名人的纪念地, 还不如说为一座微型园林。青石砖铺就的小路、路边扑眼的林木和花卉、 巧夺天工的池塘、 古香古色的建筑物,楼台亭阁,庭院幽幽。庭院中央的院坝间,随意摆放的数张石桌旁,休闲的市民们玩得入神。
庭院稍左边,立有一块照壁,正面刻有郭沫若题写的一首赞美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诗,背面刻有“文君井”三字。照壁背后有一口罩上安全网的井,井水近3米深,透过水面,可见里面丢有些许硬币。井的右前和后方各有一琴台, 后方为卓文君当年抚琴处,前方为当地古琴协会活动地。
庭院左边围墙上, 有一堵司马相如的“辞赋墙”:长约50米的墙面上,贴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长门赋”、“大人赋”、“美公赋”等,朱底白字、隶书刻就的此辞赋墙,宛如一道幽深的汉文化长廓。
“近些年来,蓬安县为求证司马相如的出生地,作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最终在学界形成司马相如生于蓬安、长于成都的共识。”平乐镇分管文化的党委委员李伦认为,他们就此还要添上一句,即司马相如成名于邛崃。
李伦介绍,近年来,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将邛崃与蓬安连在一起,双方就相关研究互动,并于去年策划了一台双方各自主办的晚会, 邛崃方面因天津爆炸事件影响未能举办, 但蓬安在银汉镇举行的“七夕”晚会,受到外界广泛关注。
3西南夷开拓中的南充人贡献
在邛崃采访中, 我们偶遇一位司马相如文化的潜心研究者,他就是71岁的原邛崃市总工会主席李旭葵。
近些年来, 李旭葵先后创作了多部文学作品, 其中相当数量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有关。5年前,他在完成小说《大汉司马》写作后,再于前年完成《大汉文君》小说的创作。
“《大汉司马》近日将出版,《大汉文君》各大书店有售。”李旭葵说,最近,有人找到他,希望将《大汉司马》搬上屏幕。
提及司马相如, 李旭葵一脸崇敬:“司马相如一生有三大可贵之处,一是创立赋,被后人誉为赋圣;二是开拓西南夷;三是对爱情的忠贞。”
李旭葵特别提到, 司马相如开拓西南夷与汉朝征服西域不同, 汉朝征服西域靠的是武力,而司马相如开拓西南夷,靠的是民族融合、发展经济,从而得到西南夷各民族心悦臣服的支持。这一点具有历史意义。
“历史上大凡文人骚客,三妻四妾已为常态。”李旭葵说,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相爱后,忠贞爱情,白头偕老,难能可贵,在历史上罕见。
流经平乐古镇的白沫江,据当地人介绍,其得名于历史上这里一度兴旺的造纸业,大量的废水流入当地的小河中,在河面积起团团白色的泡沫。但也有人说,白沫为缓缓流动江水在晨雾中形成的一道自然景观。
其实,历史上当地的铁器业也十分发达。
翻过当地的骑龙山, 南方丝绸之路一路向前,而白沫江却从旁边悄悄流走,汇入前方的大河。
当年, 平乐古镇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第一镇,见证着无数马帮穿越而去,那么,她也应该在见证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私奔之后,再次见证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夷的壮举。
专家观点
市委政研室原副主任李小华研究认为,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并非是一直畅通的,尤其是西域丝绸之路, 自汉代张骞、班超等打通以后,时畅时阻。相比之下,南方丝绸之路则大部分时间是通行的。这无疑归功于司马相如。
2014年11月,司马相如与文化中国研讨会在蓬安县举行。司马相如与南方丝绸之路、与元狩二年开拓“西南夷”以及司马相如对杜甫的影响,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成为研讨中的亮点。
杜甫研究会会长、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祁和晖直言:在中国,比西域丝路更早的中外交通线是南方丝绸之路,司马相如是汉代推动这条沟通之路复兴的功臣。他说,汉武帝一直想恢复西南夷至交趾通道,又想开拓西域。 司马相如参与西南夷事时, 汉武帝恢复重开西南夷道、重置郡县。面对朝中权臣公孙弘反对朝廷开发西南夷,司马相如却力挺之, 虽然冒着极大风险,但司马相如最终成功了。
在司马相如的努力下,西南夷道和平开启。 然后“蜀身毒道”、“蜀交趾道”得到重兴,大汉朝一下豁然开阔,卫青、霍去病的不世之功,在此时代背景下成为可能。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