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认真分析形势 合理制订价格
 

认真分析形势 合理制订价格

来源:蚕丝在线  |   作者:陈亦庆   |  发布日期: 2008-05-28   |  阅读次数:874次

一、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的茧丝产销和供求
     从茧丝产销和供求总量匡算看,2007年在扣除国家已收储的那部分丝量,以及留给今年上半年春茧上市前所需的那部分原料,再考虑了近年国内市场消费量有所增加的因素后,去年年底流通领域里的茧丝供应仍有一定量的剩余,而且其中质量档次较低的压力较大。今年上半年的原料供应也较充裕。然而,由于去年秋茧生产遭遇了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等的影响,去年留到今年上半年用的那部分茧丝质量较差,今年上半年市场呈现结构性的原料紧缺,即优质茧、高品位丝供应紧张。
二、茧丝行情回暖的原因
     由于上述供求状况,去年第四季度后,我国的茧丝价格基本上徘徊在低迷状态中,但今年四月初以来,行情出现了回暖启稳,其主要原因如下:
(一)桑蚕丝等原料性商品出口的较快增长推动了行情的回升。
     据海关统计,2007年全年桑蚕丝出口比2006年增长109.37%,达到12900多吨,甚至超过了2005年10106吨的出口量。今年第一季度桑蚕丝出口3439吨,比去年同期增长49.26%,也超过了2005年同期2208吨的出口量;绢纺纱线出口量同比增长49.23%,达到1454吨;坯绸出口也有明显好转,同比增长16.67%,达到4190万米。从总量匡算看,2007年以来我国的茧丝供应一直处在压力较大的阴影之中,丝绸服装出口下降,需求总体较弱,但由于桑蚕丝等原料性商品对价格反映的相对敏感性,它们出口的明显增长直接刺激了茧丝价格的回升。
(二)春茧生产明显下降的预期,给行情回暖起了支撑使用。
     近年来,国家对粮食等农产品生产的种种补贴,以及粮价大幅度上涨的传导效应,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诱发了各类商品价格的上涨,与蚕茧生产相关的化肥、农药、塑料薄膜等生产资料价也大福度攀升,而唯独对茧丝价格的传导效应显得滞后,使茧丝价格较长时间地在低位徘徊。据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统计,去年全国桑蚕茧收购综合均价下降28.06%,不少产区降幅在30%以上,甚至有的下降50%以上。不合理的蚕茧价格使蚕农收益大为缩水,蚕桑生产的比较效益被严重削弱,生产积极性受到很大伤害。不仅较大幅度地减少春蚕的饲养量,而且减少了投入,放松了管理,又将进一步影响春茧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年初一些产区的冰雪灾害影响了桑树的正常生长,推迟了生产进程,失去了部分饲养量;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也给灾区的蚕茧生产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上述这些因素,使今年春茧生产形势较为严竣,减产预期较为明显,从而对茧丝供求的基本面产生了新的预期,为行情摆脱低迷转为回暖产生了期间性的支撑使用。
(三)成本增加的推动因素
     目前,我国的丝绸加工企业和贸易企业,不仅要面对行情低迷的困惑,还要承受诸多要素成本和政策成本持续增加的压力,成本因素也成了推动价格回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1、近年来,国际油价和国内外粮价持续上涨,使能源、运输及相关的生产资料等价格大幅度攀升,也使丝绸加工、贸易企业的成本急速上升。四川是我国的产粮大省,又是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汶川大地震的严重灾害,将可能使我国的粮食、肉类食品及相关产品的价格进一步上涨;灾后重建又使建材、钢材、水泥等需求大量增加,对PPI的拉升和传导,将加大我国CPI后续上升压力,对目前我国抑制通胀的宏观调控将带来挑战,对我国丝绸加工、贸易成本的增加同样也会带来新的问题。
     2、各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提高,不仅使土地资源重新配置,提高土地成本,而且农村劳动力在各行业间也会重新配置,劳动力从低生产率的传统农业门流转到相对高的生产率现代化工业部门,使比较传统、生产率并不高的丝绸业出现了劳动力严重短缺,从而用工成本大幅度增加。此外,据了解,我国新的劳动合格法的实施也使企业劳动力成本提高了约15-30%。
     3、国家从紧的货币政策,企业贷款难度增加,融资成本更高。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加大了企业的环保成本。
     4、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以及国际市场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不仅使业务无法正常开展,更增加了运行成本。
     上述这些成本因素,从长远看虽然其中不少是有利于企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但眼面前企业需要面对利润被严重压缩的现实问题,甚至威胁着他们的生存条件。特别是缫丝等加工企业,有人测算其各种费用和成本提高了约25-30%,亏损额增加,亏损面扩大。企业的出口也常处在“做”与“不做”的两难中:不做,就可能失去市场;做,无异“为外国人民服务”。很多企业在种种困难阴霾的笼罩下,为了微薄的利润要与一系列风险拼力相抗,甚至争扎在亏损的边缘,从而被迫收缩业务或减产、停产、转产,甚至卖设备卖厂房,无奈地进行看结构的调整。可是,另一方面市场对丝绸产品的需求存在着,生产也需要继续。因此,在结构不断调整的同时,成本的增加也必然推动着产品价格的逐步回升,别无选择。
三、制订相对合理的收购价格
     蚕茧收烘是丝绸行业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农工贸利益的联结点。目前,收烘工作在即,制订一个相对合理的收购价格,既能保护蚕农利益,以稳定产业,也能兼顾缫丝等后道加工、贸易企业的生存条件,以平稳行业。
     近日,国家对今年的蚕茧预计价格已发布,各地收购的平均价或中准价,以及实际收购价也将陆续制订和执行。一般来说,春茧价格会影响当年的夏秋茧生产,甚至影响来年的春茧生产。价格制订时需认真研究产销、供求形势,以及行情走势,尤其是出口。虽然今年第一季度的出口比去年同期稍有增加,但从全年看,今年出口并不乐观。由于国内外复杂而不确定的经贸环境所产生的负面传导效应,以及近年来丝绸服装等成品出口下降的负面影响等,还有一定的滞后性,出口走势有可能前高后低,不排除春茧收上来后价格有所回冷甚至下走的可能性。此外,我国的茧丝生产地域宽广,各地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要素价格和技术水平等差导较大,茧丝质量和生产成本高低不一,希望各地根据本地区的实际,与有关各方加强协调沟通,制订一个相对合理的春茧收购价格,以平衡各方利益,使行业平稳运行。
     最后,值此春茧收烘之际,我特别希望各地要认真贯彻国家和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关于春茧收购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维护收购秩序,保护蚕茧质量,确保蚕茧资源免遭破坏。特别要奉劝那些非法抢茧的单位和个人,不要“轰轰烈烈抢鲜茧,低三下四卖厂丝”,最后“血本无归”,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