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由省文化厅等主办的“第十个文化遗产日——蜀绣传承与创新展示交流会”在成都市文殊坊非遗示范街区开幕。单面绣、双面绣、异形异色绣——展出的蜀绣作品技艺高超令人惊叹,题材从传统的鲤鱼、荷花、牡丹到油画《披纱夫人》等,让人耳目一新。 在非遗衍生品展示区,四川蜀菁馆展出的锦绣结合系列、“跟着大师学针法”吸引了很多观众,馆长钟明希望把这件产品做成“中国版的十字绣”,目前在全国属于首创并申请了专利。“初学者一两天就能用简单的蜀绣针法将一件半成品绣成成品,完成后可以装裱起来,也可以贴到包包、衣服上。” 活动还包括一场名为“蜀绣传承与创新”的研讨会。会上,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民俗学硕士生导师江玉祥认为,近十年来我省非遗保护取得了很大进步,下一步应更多思考传统非遗如何融入当代生活、表达当下人的审美,但与此同时应避免商业滥用。 “非遗不仅仅是工艺品,也是文化空间的传承和延续,要积极思考如何创新大众欢迎的非遗衍生产品。”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程峰认为,非遗产品需积极与时尚元素对接,但在题材上不能盲目求大、求新,“敬畏传统,融入当代”。 据了解,文殊坊非遗示范街区“蜀绣传承与创新展示”将持续至6月16日。 |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