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江苏:今年扬州农民少养一半蚕
 

江苏:今年扬州农民少养一半蚕

来源:扬州晚报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08-05-07   |  阅读次数:880次

今日扬州网消息:新一年的蚕桑生产开始了,但据市蚕桑站统计,今年我市农民养蚕的积极性明显不高,购买的蚕种数量比往年减少了一半。

很多农民 不愿养蚕了

“现在扬州愿意养蚕的农民越来越少,今年全市的收购任务是12.91万张蚕种,比往年少了一半。”市蚕桑站站长宋俊荣介绍,有些地方甚至出现桑田“抛荒”现象。

据了解,农民养蚕积极性不高有很多原因,首先,去年秋季桑树害虫增多,农民灭虫时引发蚕虫中毒,造成较 大损失;其次,是蚕茧价格的下降,也是最主要的原因。近年来,全国范围内蚕茧价格都呈现出下降趋势,去年一担蚕茧(50公斤为一担)的价格仅为100元,而在几年前可卖到五六百元。

宋站长表示,其实,今年的气候条件对养蚕来说是个利好:一方面年初的暴雪使得桑树越冬害虫的密度明显降低,另一方面今年春天气温回升较快,害虫活跃及繁殖期提前,利于及早集中灭虫。

传统产业应走“高效路”

包括扬州在内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历来是蚕茧的重要产地。宋站长介绍,扬州以前有六七家缫丝厂,到现在仅剩三家,而且从之前的两班倒调整为每天只有一班的工作量。

他表示,现在农村中养蚕的多为妇女和老人,采用的还是传统的“一张叶一条虫”的生产方式,终端产品主要是蚕丝和蚕茧等较为初级的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蚕桑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提升。

扬大农学院一位专家表示,其实这种传统产业有很大的综合开发潜力,比如桑叶和蚕蛹、蚕沙可加工成保健品,桑葚做成的饮料、果酒渐渐受宠,而蚕丝不仅可织绸做衣,还是医学上人造皮肤的天然原料。因此,蚕桑产业要想复兴,应考虑走高效利用的路子。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