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行业动态
专家论坛
最新成果
实用技术
典型经验
蚕业文化
数字期刊
企业之窗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江苏:从15万亩减少到5万亩 常州桑树为何越来越少了
江苏:从15万亩减少到5万亩 常州桑树为何越来越少了
来源:常州晚报 | 作者:常州晚报 | 发布日期: 2008-04-30 | 阅读次数:1165次
从4月24日起,本报关于《常州哪里还有桑树》的连续报道,引起了众多市民的关注。昨日,记者从常州蚕桑技术指导站获悉,我市桑园面积近年来的确在逐渐“缩水”,已从原来的15万亩减少到现在的5万亩。而减少的原因主要与蚕茧行情、环境污染以及粗放经营等有关。
13年间,桑树面积减少2/3
“1994年,我市的桑树面积达到了历史最高点,有15万亩。”常州蚕桑技术指导站工作人员季美娣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市的蚕桑生产得到了蓬勃发展。但从1995年起,由于受蚕丝行情及蚕茧大战的影响,蚕茧价格一路下滑,蚕农的生产积极性受挫,出现了严重的挖桑、毁桑现象。目前全市只剩下桑树面积5万亩,13年里桑树面积减少了2/3。
除了蚕茧行情的影响外,还有就是蚕桑生产环境日益恶化。季美娣说,一是病原的污染,另一方面则是农药和化工的污染。上世纪末,我市因农药中毒而导致蚕不结茧的现象时有发生,到本世纪,随着农田用药种类、用量的增加以及中小企业的发展,生态污染日趋严重,蚕不结茧的现象更为普遍。“自2001年以来,全市已有6万张蚕种因污染而不结茧。”她说。
其三则是粗放经营,效益低。季美娣经过调查,发现2006年全市蚕农户均桑园面积仅有1亩多,亩桑产茧64公斤,产值1790元,“经营规模小,不赚钱,以致很多蚕农都改行了,导致桑树也越来越少了。”她说。
桑树在逐渐远离城市
家住青龙的赵先生还有这样的印象:一出家门,就可以采集到很多的桑椹,吃得嘴都变成了紫色。但这样的情景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桑园里如雨后春笋般的高楼大厦。
市民沈女士告诉记者,4年前,孩子读幼儿园养蚕宝宝,那时找桑叶并不难,上班的路上都可以采到好多的,现在儿子读小学三年级了,又开始养蚕,“这下竟要开车到处去找桑叶,的确很难找到了。”
“市区已经没有多少桑树了。”季美娣说,城市的发展“蚕食”了大片的桑林,也让桑林在逐渐远离城市。而我市的桑树目前主要集中在溧阳市的天目湖镇和横涧镇,以及金坛河头镇、社头镇和直溪镇。在市区范围内只有西夏墅以及本报报道过的“芳芳蛋鸡养殖场”尚有成片的桑园,在市区的其他地方,桑树则只是零星存在,一般都种在公园里,且大多是野桑树,叶子细小,属乔桑。
桑树不适合做行道树
我市农林局园艺处处长张志强告诉记者,桑树退出城区,也与它自身的特点有关。桑树不适合作城市行道树,一是要经常修剪,比其他的树种养护成本高得多;二是容易遭受冻害,气温低就会影响到生长;三是桑树容易得病害,每年都要杀虫,否则很容易死亡;第四,则是桑树观赏价值不大,又是落叶树,因此国内城市还没有将桑树作为行道树而移植栽种的。
张志强说,桑叶生长虽快,但采叶要科学,不能一把捋光。他希望市民采叶要“手下留情”,至少要从枝条梢部留下七八片叶子,好让桑叶进行光合作用,否则的话,就会影响到桑树的正常生长。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