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业文化
蚕业文化>>接棒美丽事业 让丝绸成为百姓买得起的“奢侈品”
 

接棒美丽事业 让丝绸成为百姓买得起的“奢侈品”

来源:苏州日报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4-09-25   |  阅读次数:749次

 丝绸,苏州最美的名片之一。作为这里最古老、最传统的产业,数千年来经久不衰,延展着姑苏历史脉搏。

    “丝绸之于苏州,应如香水之于法国、钟表之于瑞士。”苏州太湖雪丝绸有限公司等苏州丝绸企业,满怀激情地参与到振兴苏州丝绸的行动中,身体力行地对丝绸文化进行了全新的现代诠释。正如太湖雪董事长胡毓芳所说,“我们正演绎着一个‘Made In China’的丝绸故事。”

    深耕苏州布点全国让真丝家纺更亲近百姓

    古城人民路,轨交4号线施工如火如荼。在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中,有家店铺引人注目:古朴又奢华的外表下,处处透射出苏州元素。

    这家名为太湖雪丝品生活馆的旗舰店,营业面积达1100平方米,总投资近千万元。颇具“爱马仕”风格的店堂内,陈列着包括丝巾、床品、蚕丝被、睡衣等近300款真丝产品,种类繁多,而且花型、色彩时尚。二楼的丝绸文化体验区,还能根据客户需要私人定制。

    “接驾桥,原本就是苏州丝绸的集聚地,也是古代迎接皇帝的贵地。”胡毓芳说,太湖雪投巨资将旗舰店落户于此,一方面是作为展示苏州丝绸的重要窗口,可以让来自全国的客人感受丝绸的高贵与柔美;另一方面,也是以苏州为中心,迈出太湖雪深根苏州、辐射全国的重要一步。

    2002年,太湖雪诞生于吴江震泽镇。在“丝绸之乡”的沃土上,太湖雪迅速成长。2009年,太湖雪第一次走出吴江,在苏州设立营销中心,并全线展开在苏州全市范围的布局。2013年,太湖雪又以全新形象进入北京、上海等重点市场。  截至目前,太湖雪已在沈阳、山东、河南等全国大中城市设有300多家专柜、专卖店,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芬兰、丹麦、俄罗斯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顺风顺水、跨越发展,看似顺利的背后,太湖雪也曾对产品定位有过纠结,也曾就发展方向走过弯路。最终,是消费者对丝绸的认可给予了胡毓芳极大的信心,是“苏州因丝绸闻名于世,丝绸因苏州经典传世”,让胡毓芳执着,让太湖雪“破茧成蝶”。

    如今,以接驾桥旗舰店为标志,太湖雪对所有门店进行形象提升,就是要告诉全国“粉丝”,“高贵的苏州丝绸就在身边”。

    “蚕的一生只为一根丝,丝织成绸,又要经过诸多繁复的工序。以前一套真丝家纺动辄就要上万元,让很多喜欢它的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胡毓芳说,定位于“让老百姓买得起的奢侈品”,太湖雪通过研发创新,将主打产品售价控制在几百元到几千元钱之间,让真丝家纺“轻松”走入寻常百姓家。

    大幅提升工艺款式品质
让传统丝绸成为时尚品

    丝绸产品闯市场,除了看价格,还要论品质、比款式。
这几年,杭州丝绸企业亮点频频,不仅占据“天猫”销量第一的宝座,还邀请到“爱马仕”前CEO担任总裁,这让胡毓芳很沉重。

    “世界丝绸在中国,中国丝绸看苏杭。杭州丝绸上升势头迅猛,苏州丝绸该如何赶上?”胡毓芳憋着一股劲,但也清楚知道,“要竞争,首先得具备足够竞争力。”

    传统丝绸保守的款式、陈旧的花型,限制了更多消费者使用真丝产品。如何让传统的丝绸套件更时尚,太湖雪首先在产品的设计、花型和色彩上动脑筋。

    传统丝绸家纺仅限于绸缎被面,但提花太厚重,不好打理,而且价格高。针对这些缺点,太湖雪开发出时尚、轻薄的产品,尤其是蚕丝被和真丝床上用品多件套,实现了床品从里到外全部真丝。同时,运用大量色织提花、染色提花工艺,色彩艳丽丰富,传统中式花型也被欧式简约的风格取代。

     同时,太湖雪与苏大蚕桑研究院合作成立研发中心,攻克了蚕丝被“移位”和“板结”的缺点;在手工拉制中,把蚕丝拉成网,然后纵横交错层层网叠几十次,一条被子使用十年也不需翻新;可水洗蚕丝凉被更突破了蚕丝被不可水洗的难点,使之成为四季常用的家纺产品。

    “细心的消费者或许发现,我们的蚕丝被拉链扣长达80厘米,远大于市面上其他品牌的产品。”胡毓芳说,别小看多的一点长度,消费者可从中更清楚地辨别蚕丝的质量和含量。而且,太湖雪所有蚕丝被由太平洋保险质量承保,假一赔十。“不同的蚕丝种类价格差很多,以前市场不规范,想买丝绸的消费者总担心‘这是不是真丝绸,是不是好丝绸’”,胡毓芳说,太湖雪实行不同原料不同价格,产品分门别类分开销售,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诠释现代丝绸文化让全世界感受“苏州特产”的魅力

    “丝绸,承载了苏州人太多的人文情感。”在太湖雪创立的第一天,胡毓芳就明确告诉自己,要做文化品牌,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更是。

    “重振苏州丝绸,首先应当建立在一种对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上,文化是突破口。”

    为此,胡毓芳提出“传承·创新·复兴”的文化品牌战略,在产品中融入更多苏州元素,对丝绸文化进行了全新的现代诠释。

    2012年,太湖雪与梁雪芳大师刺绣工作室联手,借鉴苏绣的针法与技巧,结合现代先进的缝制工艺,意在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丝绸文化新时尚。同时,传承并发展了传统丝绸中的绫罗绸缎与缂丝织造技术,研发了具有民族韵味的时尚面料。在胡毓芳看来,这不仅是产品,更是饱含文化的艺术品。

    去年,胡毓芳要更换使用了十年的品牌LOGO,这个想法遭到了部分老员工的反对。但胡毓芳认为,丝绸是苏州的、民族的,更是世界的。新的LOGO依然沿用“太湖雪”三个中文字,但在字体上增加一些变化,不仅体现太湖雪的江南文化元素,还能彰显国际范,符合“中国深度,世界高度”的品牌定位。

    还有一个小插曲值得一说。太湖雪在进驻上海某一商场时,因为中文LOGO被对方否决,“中文不行,必须换成英文”。为此,胡毓芳非常恼火,“诞生于太湖之畔的‘太湖雪’若改成洋名,如何体现苏州丝绸的韵味,凸显中国特色?”于是,她果断放弃了这一合作。

    举办“太湖雪杯·丝韵震泽”全国摄影大赛、入选2014央视“苏州月·中华情”中秋晚会唯一指定丝绸礼品……在业内人士看来,太湖雪的这些举动,无疑是面向全国乃至全球展示太湖雪品牌形象,传播品牌文化的最好方式。

    “把传统丝绸文化继承和发扬光大,让全世界都感受到苏州特产的魅力,这不仅是太湖雪目标,更是我的丝绸梦。”胡毓芳说,未来,她会在追梦的道路上不断走下去。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