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四川:宜宾高县庆岭乡凤凰村蚕桑发展小纪
 

四川:宜宾高县庆岭乡凤凰村蚕桑发展小纪

来源:高县立华蚕茧有限公司  |   作者:刘玲   |  发布日期: 2008-04-21   |  阅读次数:961次

高县庆岭乡凤凰村有12个村民小组,农户525户,总人口2102人。其中养蚕户197户。全村田土面积2182亩,无矿山资源和企业,属于典性的农业村。

凤凰村在高县一直很有“名气”:十年前,村民经济来源主要是落后的传统农业,村民人均年收入仅300元,户均年收入不到1000元,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有时村民实在没办法了,就悄悄到城里卖血。曾有人以“超生多、偷窃多、卖血多”来形容当年凤凰村人窘迫无奈的生活状况。渐渐地,贫穷的小山村戴上了“卖血村”的帽子。

十年前,凤凰村也有不少村民养蚕,只不过方很落后,兜兜蚕、箔箔茧、草笼上蔟。因蚕农不懂科技,养蚕单产低,效益差,蚕养得好的单产也不过十多公斤,差的只有几公斤,有的甚至全军覆没。在不少村民眼里,养蚕只不过是“带手生意”,能不能赚几个钱还得看自己当年“财运”的好坏。看不到效益、尝不到甜头,有的村民宁可用桑叶喂猪养牛也不愿意养蚕了。那时,全村全年养蚕发种还不到400张。

“肩挑背磨运物资,抬腿徒步走天下。”绝大多数勤劳善良的凤凰村人居住在低矮的土坯房、茅草房里,恪守着“养牛为了犁耙田,养鸡图赚油盐钱,养头肥猪好过年”的古训,把二十四个节气一一从头背到尾,在唉声叹气中年复一年地过着毫无生气的日子。那时,全村只有极少数“冒尖户”修起了平房,全村基本无家电。

沧海桑田,十年巨变。2007年,该村全村人均收入达3100多元,户均收入万元以上。如今的凤凰村成了远近闻名、名副其实地的“小康村”。走进凤凰村,以往破败不堪、毫无生气的景象早也没有了踪影,一座座拔地而起的一楼一底的小洋楼处处可见,欢声笑语时时能闻。几乎每个家庭都拥有了彩电、洗衣机、电话和手机,部份家庭还用上了电冰箱,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

十年时间,从“卖血村”到“小康村”,凤凰村人靠的是发展蚕桑产业。

“穷则思变”。1997年,该村两委痛下决心:一定要改变全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千方百计摘掉“卖血村”这顶帽子!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班子成员积极想点子、找路子,在开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过认真分析,反复研究,最后决定调整产业结构,全村规模化发展蚕桑产业。在乡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高县立华蚕茧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该村全村蚕桑生产每年都有新发展。特别是该村紧紧抓住 “东桑西移”的契机,加大蚕桑产业发展力度,大力推广各项科技养蚕技术,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找准发展项目,调整产业结构。该村两委发展蚕桑产业这个项目得到了高县蚕茧公司的大力支持。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村民们转变了观念,对发展蚕桑生产充满了信心。

二、集中精力,栽桑打基础。要养蚕先栽桑。县立华公司和村委首先在全村搞好栽桑规划,再组织技术人员指导蚕农进行育苗栽桑,特别是2007年在立华公司的指导和支持下,高标准,高质量,规模化集中成片定植“一步成园”600多亩。至今全村成片桑园达1500亩。

三、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养蚕水平,为夺取全年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县立华公司和村两委经常组织召开了蚕桑生产技术培训会,并在养蚕期进行现场指导,促使广大蚕农真正掌握好养蚕科技,提高养蚕水平。

四、改善养蚕条件,加强科技推广,增产增收,效益明显。2007年全村正秋、晚秋,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养蚕平均单产也达31公斤。蚕茧质量和产量都得到提高,主要是实现了4100%

(一)100%小蚕共育。该村新(改)建共育室7间,从去年正秋季开始全面实行小蚕共育。共育室严格按技术标准进行操作,促使小蚕发育整齐、体质强健、蚕头数量足,为大蚕生长打好了基础。

(二)100%大蚕省力化,改善大蚕饲养环境。全村户户建有简易蚕棚。养蚕大户相应都有较好的养蚕环境,全村全面实现了室外蚕台省力化养蚕。

(三)100%方格蔟化。该村自推广使用方格蔟以来,随着养蚕量的增多,每年蚕农都要购买0.51万片以上的方格蔟,特别是去年全村购买方格蔟2.2万片,上蔟基本实现方格蔟化,大大地减少下足茧,提高茧质,效益相当明显。

(四)100%统防统消。该村组织专业化消毒队伍,根据蚕前、蚕中、蚕后和桑树病虫测报进行统一时间统一药物全面彻底搞好两防工作,达到养蚕无病、桑树无虫、环境优良的养蚕条件。

2007年,该村全年发种929.5张,比去年增发142.5张,增长18.1%;产茧578.1担,比去年增加130担,增长29%,单产31.1公斤,比去年提高3公斤,蚕桑收入48万多元,比去年增收17.9万元,增长60%,全村养蚕户户均收入2437元,蚕农人平收入800元。全村蚕桑收入上万元的就有5户,实现了大灾之年增产增收。凤凰村蚕桑正步入快速增长期,正在向更高目标进发。

随着蚕桑产业的发展,逐渐富裕的凤凰村人有了“底气”,干劲十足。为改变落后闭塞的交通状况,得到更快地发展,走长远持久发展之路,2003年,在上级的支持下,凤凰村干群踊跃集资,积极投工投劳,修好了与外界相连的通村公路。目前,全村已有100多辆摩托车和10多辆农用运输车。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高县立华蚕茧公司的大力支持、该村两委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的结果。市、县各级主要领导亲临该村调研指导工作,并将该村作为高县“东桑西移”项目工程实施的示范村。今年34日,该村在接受了国家“东桑西移”验收组的检查验收收,受到了验收组:“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各项项目建设的好评。

为进一步提高栽桑养蚕的科技示范村作用和推广“五化”实施建设,根据《宜宾市农业局关于2007年蚕桑专业示范村建设项目有关要求的通知》和相关部门的文件精神,高县县委、县政府府和高县立华蚕茧公司决定:从2007年开始在该村实施蚕桑专业化示范村项目建设。这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县立华蚕茧公司对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的鞭策和鼓舞,给该村大力发展蚕桑生产又带来了良好机遇。该村将不辜负各级部门的期望,扎实搞好蚕桑示范村各项目标建设,为在三年期间建成规模化的养蚕专业示范村而努力奋斗。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