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技术
实用技术>>2008年桐乡市春蚕生产技术要点
 

2008年桐乡市春蚕生产技术要点

来源:桐乡市蚕业管理站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08-04-19   |  阅读次数:1229次

 由于去年国内茧丝价格下滑,低迷的茧价行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市蚕农种桑养蚕的积极性。但据目前茧丝绸市场行情来看,蚕茧行情已进入复苏阶段。因此,对于蚕农来讲,种桑养蚕还是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故要求广大蚕农,在蚕茧行情低迷时要理性对待,不能轻易动摇养蚕积极性,应利用当前有利时机,努力抓好春蚕生产,切实落实好各项技术措施,获取春蚕丰收。对于今年的春蚕生产,具体应抓好以下几点技术措施:

  1.组建小蚕共育,确保生产安全。

  为了较有效地解决从事蚕桑生产的劳动力和劳动者素质等矛盾,确保春蚕生产安全。应采取多种形式,积极组建小蚕共育:一是以蚕农自愿结合为前提和基础,由参加共育的蚕农自主协调选择养蚕技术水平高、协调能力强的养蚕科技示范户牢头,在相互信任、相互协作、费用按蚕种分摊、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实施小蚕共育;二是归养蚕大户或集体所有的标准化共育室,具有“二专四有”:有专用小蚕共育室和专业共育人员;有消毒池、贮桑室、小蚕专用蚕具及小蚕暗火加温等设施,进行寄养及卖小蚕等形式,实施规模化饲养小蚕。

  2.坚持以防为主,达到无病高产

  应将消毒防病工作,贯穿整个蚕期。养蚕前必须彻底消毒,应做到洗得净、药剂准、消得全、喷得匀、管得好。要求达到消毒2次,第一次水剂,第二次烟剂。蚕期中必须认真防病。坚持以石灰粉当家,重视蚁蚕、各龄起蚕、将眠蚕等易感期消毒工作,并建立严格的防病卫生制度。蚕期结束后要及时抓好回山消毒,为全年无病高产打好基础。

  3.抓好小蚕饲养,达到体健均匀

  小蚕期饲养管理,应重视补催青工作,给予适宜的环境条件,温度为260C-26.50C(790F-800F),干湿差10C-1.50C(20F-30F),严格遮暗,并抓好疏毛期管理,要在掌握好标准温度的前提下,加强湿度的调节,干湿差0.50F, 以防干燥,以及桑叶要求新鲜偏嫩,以利疏毛快,蚕体健匀。

  小蚕饲养管理应以增强体质,提高匀整度为主要目标,坚持“五匀”(桑叶老嫩匀、切桑匀、蚕儿分布匀、给桑匀、温湿度匀),“三少”(遗失蚕少、伏桑夷蚕儿少,迟眠蚕少),“一好”(眠起处理好)的操作标准,认真贯彻以“六保”为中心的十天眠三眠小蚕饲养管理技术。

  4.重视4龄蚕管理,达蚕体强健

  要加强对3-4龄蚕的管理,3龄蚕对高温抵抗力比1-2龄弱,高温易使蚕体虚弱;4龄蚕虽属大蚕,但生理特点与大蚕有着明显的差异,对低温的抵抗力仍较弱,如遇20℃(680F)以下低温,蚕儿食桑不旺,龄期延长,蚕体瘦小,发育不齐,桑叶浪费,容易诱发蚕病,导致产量降低。所以,在低温情况下,应做好加温工作,如遇高温时应严防闷热,及时放稀,总的要求,要以适温换气并重,良桑饱食,过好大眠关,打好高产基础。

  5. 重视大蚕管理,确保春蚕高产

  大蚕丝腺生长快,特别是五龄第三日更为显著,要使丝腺充分成长,应放稀蚕儿,做好扩座匀座,同时,应根据丝腺生长规律合理用桑。春蚕五龄2-3昼时后进入盛食期,丝腺生长迅速,这时需要充分饱食,满足丝腺发育,提高叶丝转化率。由于五龄用自然温度养蚕,应做到看天看蚕给桑,同时要加强通风换气,做到计划用叶、合理用叶。秋用种五龄比春用种昼时短,一般在7昼时左右上山,盛食期比春用种提前,3昼时不到就进入盛食期,这时要做到充分饱食,以达到高产。

  6.重视眠起处理,确保蚕体强健。

  根据秋用品种蚕体强健,眠起齐一,饷食后食桑快,返青早等特点,在将眠期要控制给桑量,防止残桑多、蚕座多湿。各龄加眠网要适当提早,特别2-3龄加眠网宜早不宜迟,并要及时提青。眠中保持蚕座干燥,光线均匀,见起5-10%,蚕座上可加500倍的402浸渍落空网防僵,以隔离上龄病原物与新皮肤感染,并使蚕儿分布均匀。适时饷食,饷食用叶应适熟偏嫩,第一回给桑应偏少,以给到为止,第二回给桑应跟牢(约相隔2小时),以促使起蚕食桑旺、返青早。眠起处理是养蚕技术的中心环节,目的是根据蚕的眠性,在群体饲养中,给有发育差异的个体作必要的处理,使群体生长发育一致,便于操作管理;又是蚕的新旧皮更换时期,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比较弱,如处理不当,会使蚕体虚弱容易得病。

  7.强化标准饲养,提高熟蚕结茧率

  近几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及轻微农药中毒等原因,不结茧蚕的发生较普遍且量大,严重影响了家蚕的饲养成绩。为此,在春蚕饲养中,应认真抓好以下几项措施,防止不结茧蚕的发生:一是加强防病消毒工作,防止各类病原菌的侵入;二是防止农药和工厂废气的轻微中毒;三是切实抓好5龄期管理,防止较长时间接触高温闷热环境,做到空气新鲜、良桑饱食,达到标准化饲养大蚕,提高熟蚕结茧率。

  8.认真落实措施,防氟化物中毒

  秋种春养抗氟能力虽然要强一些,但也有一定承受限度,超过限度,蚕儿同样要受到氟化物的危害,随时对蚕作的安全造成威胁。因此,要抓好以下措施:一是选采好各龄适熟叶;二是清洗桑叶,降低桑叶含氟量;三是做好新鲜石灰浆添食工作,以利达到解毒效果;四是精心饲养,以利提高蚕儿的抗逆力。

  9. 抓好蔟中保护,提高蚕茧质量

  为了提高上茧率、茧层率和结茧率,要加强蔟中管理:一是改善上蔟环境,做好对地铺蚕上蔟前准备,要在见熟蚕前一天,撤去梗头,用新鲜石灰消毒;二是改良蔟具:大力提倡方格蔟、折蔟和蜈蚣蔟,增加营茧位置,减少下脚茧;三是适时上蔟:大眠时应做好分批提青,分批饷食,使5龄老熟齐一,并掌握适时上蔟,春蚕熟蚕约10%时,应重撒新鲜石灰粉,然后喂叶上山;四是上蔟密度均匀:应掌握在方格蔟每只130-140头左右,蜈蚣蔟每平方米上熟蚕450-500头;五是重视蔟中保护:上蔟至营茧位置固定,不应强风直吹,保持蔟室光线明暗均匀,开窗遮暗,促使多结中、上层茧和茧子分布均匀,营茧位置固定至吐丝终了,要做好开门开窗通风换气,排湿排潮,并捉游山蚕,另行上蔟。这样才能提高上茧率,减少死笼率,提高蚕茧质量,以达到蚕茧丰收。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