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陕西省商务厅周永琳处长谈“东桑西移”工程
 

陕西省商务厅周永琳处长谈“东桑西移”工程

来源:秦风热线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08-11-20   |  阅读次数:498次

陕西省商务厅周永琳处长谈“东桑西移”工程
秦风热线
2007-9-7 10:42:00 秦风热线

  为了推动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确保我国茧丝绸业继续保持大国地位并向现代丝绸强国迈进。商务部决定“十一五”期间实施“东桑西移”工程,我省也已经启动了陕南蚕桑基地建设。那么,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工程都有哪些支持政策?我省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的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是如何确定的?主要政策措施又有哪些?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就邀请到了省商务厅市场运行调节处周永琳处长到直播室,就以上内容同听众朋友进行交流。

2007年8月21号陕西省商务厅市场运行调节处周永琳处长
做客《秦风热线》

采访提纲:

主持人江延:周处长,我们知道,商务部从去年开始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并于7月末批准将我省石泉县、千阳县、紫阳县、镇安县列入2006年国家支持的50个蚕桑基地县建设项目中。现在,我省也启动了陕南蚕桑基地建设。最近,不断有听众朋友询问这方面的情况和有关政策,今天您是不是就听众朋友关心的一些问题给大家做一些解答?

不少听众朋友都有这样一个疑问:东部地区是传统的蚕桑产区,为什么商务部门要实施“东桑西移”工程?

周永琳:茧丝绸是我国传统的优势产业,生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总量的70%以上,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也是商务部门从科研、养殖、加工、生产、内销、出口整链条协调管理的唯一商品。但随着我国东部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土地资源日益减少,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种桑养蚕在东部地区已逐步失去比较优势,出现明显的滑坡趋势。而包括我省在内的西部省区地域辽阔,人力资源丰富,受自然环境影响,沙荒地、旱地、坡地不利于一些农作物生长,一般的经济作物也很难产生较大效益,但桑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生长周期短,容易成林,不仅可绿化环境,固沙防风,涵养水源,净化空气,收到良好的生态效益,还可以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据了解,安康市种桑养蚕一般亩收入是种粮的3.5倍。从发挥区域经济优势的客观需要看,实施“东桑西移”工程有利于实现全行业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是我国茧丝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有利于推动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我国茧丝绸业继续保持大国地位并向现代丝绸强国迈进。

主持人江延:我们知道,陕西省是全国蚕桑生产发源地之一, 而且历史上陕西也一直是全国蚕桑主产区,周处长能不能给我们简单说说我省蚕桑生产的历史以及目前的实际情况?

周永琳:可以。陕西是全国蚕桑生产发源地之一,从陕南秦巴山区到关中浅山丘陵、陕北黄土高原,都适宜蚕桑生产。西安半坡遗址出土文物证明,早在6000年前的先民们已有采集、利用野蚕茧的技能。石泉县谭家湾村出土的鎏金茧,说明2000年前安康地区蚕桑生产兴旺发达。西汉开辟的世界贸易“丝绸之路”起点在长安,开拓者是城固人张骞。历史上陕西一直是全国蚕桑主产区,1918年产茧量曾位居全国第三,达到1.4万吨,但此后持续萎缩,到1949年仅为300吨。改革开放后,我省蚕桑生产一度快速恢复,但由于缺乏投入,受茧丝生产市场波动、科学技术滞后等因素影响,发展后劲不足,产茧量一直徘徊在全国中游水平。目前,在安康、汉中、宝鸡、商洛、榆林、延安和西安7个地级市的38个县(区),都分布有蚕桑生产。去年,全省有投产桑园面积79.7万亩,蚕茧产量26158吨,在全国20个主产省、直辖市、自治区中排名第九,仅相当于广西产量的14%。历史和现实情况说明,我省具有发展蚕桑生产的基础和潜力,是承接东桑西移的理想区域。

主持人江延:正如周处长所说,我省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状况来说,都是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的理想区域。那么,咱们省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的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是如何确定的?

周永琳:根据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的新形势,省商务厅(省茧丝绸协调办公室)经过调研,并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讨论,确定按照大力发展陕南、积极开发陕北、适度发展关中的基本思路,通过产业政策引导,专项资金扶持,龙头企业带动,依靠科技创新,逐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水平,努力把我省建成国家重要的优质茧丝生产基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力争到2010年,全省桑园面积发展到160万亩,投产桑园达到100万亩,年发种量150万张,生产优质蚕茧5万吨、白厂丝5500吨,实现蚕农年收入超8亿元、工业产值超15亿元,培育15个年产2000吨以上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县,培育10个以茧丝加工为主体、年销售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贸工农一体化龙头企业,创建23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营销网络的知名品牌,使全省茧丝绸行业在发展规模、质量、效益上均有较大提升。

主持人江延:这是咱们省实施东桑西移的总体目标。那么,国家在实施“东桑西移”工程中对蚕桑基地建设项目都有哪些支持政策?

周永琳:目前,商务部、财政部在实施东桑西移工程中对蚕桑基地建设项目的支持政策是:建设每个万亩蚕桑基地补贴桑苗款75万元,建设150个共9000平方米的养蚕大棚(或专用蚕室)补贴30万元,建设50个共2500平方米的小蚕共育室补贴25万元,推广150万片方格簇补贴40万元。这些补贴资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龙头企业以实物或现金的形式直接补助给蚕农。同时,对为蚕桑基地配套提供优质蚕种的蚕种场,改造制种设备、仪器补贴30万元。全部补贴资金在项目完成并验收合格后才予拨付。

今后,国家支持实施的东桑西移工程将逐步扩大到加工、流通领域有关项目。

主持人江延:我们知道,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东桑西移工程的实施工作。那么,咱们省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的主要政策措施都有哪些?

周永琳: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实施东桑西移工程,赵乐际书记和袁纯清省长、赵德全副省长等省上领导先后多次到蚕桑基地和龙头企业考察调研,去年确定从陕南发展资金中连续3年、每年切块安排1000万元用于陕南蚕桑基地建设,从2007年起又在省财政预算中增加1000万元用于支持东桑西移。

为扎实有效地推进我省东桑西移工程,省商务厅(省茧丝办)经过认真调研,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论证,编制印发了《陕西省茧丝绸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会同省财政厅制定了《陕西省东桑西移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把财政预算和陕南发展资金切块安排的全部资金纳入统一规范管理;结合我省实际,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研究,制定了《陕西省蚕桑基地建设项目实施规范》,并针对实践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就低产桑园改造和技改研发推广项目的实施验收工作,作出了相应规定;经有关方面推荐筛选,建立了由10名副高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陕西省东桑西移工程专家顾问组,项目的审核上报和检查验收,都请有关部门和专家参与;1年多来,先后两次专门召开全省东桑西移工作会,最近又在石泉县召开全省东桑西移工程现场会,积极规范地组织项目申报与实施,并与项目单位签订实施责任书,建立项目进展情况定期检查报告制度等。

按照规定程序和条件,省商务厅会同省财政厅于去年11月审核下达了5个蚕桑基地项目和5个技术研发推广项目,迄今已有4个蚕桑基地项目和1个技改项目完成并验收合格;今年5月又批复下达了10个蚕桑基地项目,7个技术研发推广项目,6个技改项目,1个行业发展基础性研究项目。

主持人江延:据我们了解,针对我省东桑西移工程的资金管理问题,我省还专门出台了《陕西省东桑西移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这个办法具体是怎样规定的?省上东桑西移专项资金的支持方向与重点是什么?

周永琳:《陕西省东桑西移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

一是支持符合国家“东桑西移”发展战略的蚕桑基地建设。包括建设陕南优质桑(柞)蚕生产基地,培育关中高效蚕桑生产基地,开发陕北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生态型蚕桑生产基地。

二是支持解决行业发展“瓶颈”与薄弱环节的技术研发推广项目。重点支持选育、推广适用的优良蚕桑品种,支持研究推广桑苗快速繁育和蚕桑病害防控、小蚕共育、壮蚕省力化饲养、方格簇营茧、节能烘茧等先进适用技术,支持研究制定蚕桑、茧丝绸相关生产技术规范与地方性行业标准,支持桑(柞)蚕茧丝资源开发与循环利用等项目。

三是支持提升产业发展关键环节中装备水平的技术改造项目。重点支持改造繁育与催青、小蚕共育、鲜茧检测与烘干、缫丝加工等生产环节的装备,支持推进产业升级的重点项目。

四是支持有助于茧丝绸产业持续平稳发展的基础性项目。如茧丝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茧丝绸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企业品牌的宣传培育,消费市场的拓展等项目。

专项资金的支持方式为无偿资助和贷款贴息。每个蚕桑基地建设项目定额无偿资助170万元,其中,万亩桑园建设资助105万元,建设2500平方米小蚕共育室资助25万元,推广150万片方格簇资助40万元。其他项目资助一般不超过该项目支出总额的50%,或给予12年期贷款利息补助。所有支持资金同样是在项目完成验收通过后,由财政部门按规定程序拨付项目承担单位。

主持人江延:申请陕西省东桑西移专项资金支持建设的蚕桑基地项目,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周永琳:申请省上支持建设的蚕桑基地项目,除了自然生态环境外,要符合省上和本市茧丝绸行业发展规划,项目所在地政府大力倡导、农民自愿养蚕并有种桑养蚕的基础和较高积极性,茧丝管理体制健全,市场收烘秩序良好,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具备,申报企业注册资本原则上不少于500万元,连续3年销售额均在3000万元以上,按时交纳税金,银行信用等级在AA级以上,有茧丝绸生产经营经历和技术服务网络。程序上由龙头企业和县政府共同向所在市商务局、财政局申报。

主持人江延:这是申请蚕桑基地项目需具备的条件。那么,申报技术研发推广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和基础性项目的资格条件和程序是如何规定的?

周永琳:申报上述项目的单位必须同时具备以下资格条件:一是在陕西省境内依法登记的独立法人企业、事业单位,组织机构和财务管理制度健全,产权明晰;二是会计信用、银行信用和纳税信用良好;三是有完成申报项目所需的科研技术人才和资金实力。在申报程序上,省级企业、事业单位直接报省商务厅、财政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按属地管理原则,向所在市(区)商务、财政主管部门申报和提供有关材料。

有关项目申报的文件和实施规范,均在商务厅网站上公开发布,欢迎有关单位和个人查阅,也可与当地县以上商务主管部门联系。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