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印度中央丝绸委员会首席执行官兼秘书长巴斯克博士(Dr H.BASKER)的邀请,中国农业部赴印度考察团一行6人,于2007年11月7日至16日对印度蚕桑丝绸业进行了为期10天的访问与考察。在印期间,代表团先后参观访问了印度中央丝绸委员会(CSB)总部、印度中央丝绸委员会新德里、孟买办事处,印度中央丝绸技术研究所(Central Silk Techn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印度迈索尔中央蚕业研究与培训所(Central Sericultural Research & Training Institute, Mysore), 印度贝兰布热中央蚕业研究与培训所(Central Sericultural Research & Training Institute, Berhampore), 印度丝绸出口促进会(Indian Silk Export Promotion Council), 卡纳塔克邦蚕业局,西孟加拉邦蚕业局,希玛增卡·塞德丝绸有限公司(Himatsingka Seide Ltd.),哈努曼丝织厂(Hanuman Silk Weaving Factory),拉姆拉格姆蚕茧市场(Ramnagarm Cocoon Market),班加罗尔生丝市场(Bangalore Silk Exchange)以及蚕农和缫丝作坊等。
由于这次访问是农业部组织的首次赴印蚕桑专业考察团,印度有关方面对此非常重视,印度中央丝绸委员会主席哈努曼塔(H.Hanumanthappa)先生,印度西孟加拉邦旅游、纺织、小规模和微型工业部部长穆科尔及(M.Mukherjee)先生,印度国会议员哈桑(M.Hassan)先生先后会见全体代表团成员。我代表团还与印度蚕桑丝绸界有关人士(如所长、教授、企业家、贸易商、蚕农)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和友好交流,并就双方感兴趣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收获很大。现将这次访问与考察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印度概况
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面积 298万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边境印占区和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等,印度政府称其领土为328.78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七位。印度与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和孟加拉国为邻,濒临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属热带季风气候,沿海各地高温高湿,内陆地区则高温干燥,一年分为凉季(10月至翌年3月)、暑季(4月至6月)和雨季(7月至9月)三季。降雨量忽多忽少,分配不均。与北京时差2.5小时。全国总人口 11.12亿(2006年),居世界第二位。有十个大民族和几十个小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46.3%,泰卢固族8.6%,孟加拉族7.7%,马拉地族7.6%,泰米尔族7.4%,古吉拉特族4.6%,坎拿达族3.9%,马拉雅拉姆族3.9%,奥里雅族3.8%,旁遮普族2.3%。官方语言为英语和印地语。约有80.5%居民信奉印度教,其它宗教有伊斯兰教(13.4%)、基督教(2.3%)、锡克教(1.9%)、佛教(0.8%)和耆那教(0.4%)等。
自1991年7月印度施行全面经济改革以来,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过去3年,增长率分别达7.5%、9%和9.2%,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2006-2007年度(印度财政年度为当年的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印度国内生产总值37.175万亿卢比(约8174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35美元。
印度同中国一样,是个农业大国,全国拥有世界十分之一可耕地,耕地面积约1.6亿公顷(约合24亿亩),人均0.158公顷(约合2.37亩)。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2%。主要粮食作物有稻米、小麦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棉花、黄麻、甘蔗、咖啡、茶叶、蚕茧和橡胶等。2006/2007财政年度农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5%。
二、印度蚕丝产销情况
印度地处热带地区,一年四季皆可养蚕。目前,印度是继中国之后第二大蚕丝生产国,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同时生产桑、柞、蓖麻、姆珈蚕丝的国家。在印度现有的28个邦(其中阿鲁那恰尔邦主要为我国山南的门隅、洛隅和下察隅等领土,今为印度寇占,1986年伪设“阿鲁克恰尔邦”)中,有22个邦从事蚕业生产。据CSB统计,2006-2007年度,印度共生产蚕丝18475吨,比上一财政年度增产6.8%。其中桑蚕丝16525吨,占总产量的89.4%;柞蚕丝350吨,占总产量的1.9%;蓖麻蚕丝1485吨,占总产量的8.1%;姆珈蚕丝115吨占总产量的0.6%(见表-1)。
表-1 印度蚕丝生产概况
(单位:吨)
年份 |
桑蚕丝 |
柞蚕丝 |
蓖麻蚕丝 |
姆珈蚕丝 |
总计 |
1975-76 |
2541 |
360 |
123 |
43 |
3067 |
1985-86 |
7029 |
464 |
352 |
52 |
7897 |
1995-96 |
12884 |
194 |
745 |
86 |
13909 |
2000-01 |
14432 |
237 |
1089 |
99 |
15857 |
2001-02 |
15842 |
249 |
1160 |
100 |
17351 |
2002-03 |
14617 |
284 |
1316 |
102 |
16319 |
2003-04 |
13970 |
315 |
1352 |
105 |
15742 |
2004-05 |
14620 |
322 |
1448 |
110 |
16500 |
2005-06 |
15445 |
308 |
1442 |
110 |
17305 |
2006-07 |
16525 |
350 |
1485 |
115 |
18475 |
*印度年度计划为当年的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下同。
印度桑蚕区分为传统产区和非传统产区。传统产区包括南部的卡纳塔克、安德拉、泰米尔纳杜邦,西部的西孟加拉邦和北部的查谟-克什米尔等5个邦;非传统产区指除上述5个邦以外的17个蚕桑生产邦。据印度中央丝绸委员会统计,2005-2006年度全国共有桑园17.9万公顷,生产桑蚕种26244.8万蛾圈,约合524.88万张(印度蚕种计量单位为蛾圈,每个蛾圈产卵约500粒,每50个蛾圈约等于中国的1张种)、生产桑蚕茧126261吨、桑蚕丝15445吨。其中传统产区拥有桑园153962公顷,占全国的86.3%;生产桑蚕种514.6万张,占全国的98.04%;生产桑蚕茧124464吨,占全国的98.58%;生产桑蚕丝15233吨,占全国的98.63%(详见表-2)。
表-2 印度桑蚕丝主产区生产概况
邦名 |
2004-05 |
2005-06 | ||||||
桑园 (ha) |
蚕种 (10万蛾) |
蚕茧 (吨) |
蚕丝 (吨) |
桑园 (ha) |
蚕种 (10万蛾) |
蚕茧 (吨) |
蚕丝 (吨) | |
安德拉 |
44885 |
848.09 |
45453.00 |
5084.00 |
39533 |
882.83 |
48024.42 |
5375.38 |
查谟-克什米尔 |
6059 |
30.85 |
716.04 |
90.00 |
6125 |
32.36 |
761.12 |
95.00 |
卡纳塔克 |
77998 |
1094.11 |
54210.18 |
7301.90 |
87734 |
1088.99 |
55493.00 |
7471.00 |
泰米尔纳杜 |
5073 |
55.67 |
3101.00 |
443.00 |
6614 |
88.88 |
5224.90 |
738.85 |
西孟加拉 |
13424 |
486.06 |
14908.35 |
1520.09 |
13957 |
480.72 |
14960.96 |
1552.48 |
传统产区小计(a) |
147439 |
2514.78 |
118389 |
14439 |
153962 |
2573.77 |
124464 |
15233 |
阿萨姆 |
4539 |
1.90 |
90.00 |
9.00 |
4518 |
1.08 |
64.50 |
8.00 |
阿鲁那恰尔* |
237 |
0.02 |
0.188 |
- |
246 |
0.01 |
0.48 |
1.00 |
比哈尔 |
259 |
5.60 |
64.00 |
8.00 |
395 |
2.00 |
22.86 |
3.00 |
433 |
1.73 |
20.00 |
2.30 |
459 |
1.61 |
27.33 |
3.00 | |
古吉拉特 |
- |
- |
- |
- |
- |
- |
- |
- |
喜马偕尔 |
780 |
3.51 |
101.40 |
12.00 |
1625 |
4.19 |
138.00 |
16.00 |
3 |
- |
- |
- |
- |
- |
- |
- | |
275 |
0.40 |
0.29 |
- |
78 |
0.22 |
5.58 |
1.00 | |
1002 |
1.85 |
78.00 |
8.00 |
1134 |
2.10 |
92.08 |
12.00 | |
中央邦 |
453 |
3.55 |
124.20 |
14.00 |
670 |
4.83 |
195.50 |
23.00 |
马哈拉施特拉 |
2082 |
9.28 |
374.00 |
37.00 |
1432 |
10.23 |
425.88 |
44.00 |
5963 |
9.20 |
446.42 |
54.00 |
5513 |
8.36 |
371.92 |
48.00 | |
3408 |
2.50 |
45.00 |
5.00 |
4061 |
3.43 |
47.00 |
6.00 | |
1143 |
1.32 |
22.00 |
2.50 |
1014 |
1.75 |
29.16 |
3.00 | |
340 |
0.11 |
4.00 |
0.50 |
370 |
0.18 |
6.20 |
1.00 | |
372 |
0.75 |
18.45 |
2.00 |
402 |
0.95 |
22.00 |
2.00 | |
640 |
1.00 |
35.50 |
4.00 |
640 |
|
35.50 |
4.00 | |
拉贾斯坦 |
74 |
- |
3.06 |
0.30 |
200 |
- |
2.81 |
0.05 |
41 |
- |
1.00 |
- |
- |
- |
- |
- | |
906 |
0.30 |
40.00 |
4.00 |
806 |
0.20 |
30.00 |
4.00 | |
770 |
3.48 |
96.20 |
9.00 |
873 |
3.64 |
115.00 |
14.00 | |
北方邦 |
800 |
4.00 |
75.00 |
9.50 |
667 |
5.93 |
164.52 |
19.00 |
非传统区小计(b) |
24520 |
50.50 |
1638.71 |
181.10 |
25103 |
50.71 |
1796 |
212 |
总计(a+b) |
171959 |
2565.28 |
120027 |
14620 |
179065 |
2624.48 |
126261 |
15445 |
*阿鲁那恰尔为印占中国领土。
根据2006-07年度CSB提供的数据,印度柞蚕丝主产于北部的查蒂斯加尔邦(年产110吨),贾坎德邦(年产120吨)以及邦(年产35吨)和西孟加拉邦(年产27吨);蓖麻蚕丝主产于印度东北的阿萨姆邦(年产740吨),曼尼普尔邦(年产374吨),梅加拉亚(年产202吨)和那加兰邦(年产115吨);姆珈蚕丝主产于阿萨姆邦(年产107吨),因此,姆珈蚕又名阿萨姆蚕,该蚕丝色泽金黄,价格比普通桑蚕丝高3倍,是一种印度特有的天然金黄色茧丝,主要用于生产印度贵族服饰。
印度蚕丝生产以为小农家庭或作坊生产为主,缫丝农户一般都买鲜茧缫丝,然后将生丝卖掉以加快资金流通。印度现有手工操作的土缫丝机(Charkha)3.5万台,电力操作的乡村座缫机(Cottage Basins)2.6万台,这两种缫丝机只能生产无等级丝,其丝产量占全国的85-90%。但最近几年,印度二化白茧丝产量不断增加,2006-07年,印度二化白厂丝产量首次突破千吨大关达到1100吨,比2001-02年度增加了31%,占全国桑蚕丝产量的6.66%。为了适应二化蚕茧对新型缫丝机的要求,印度中央丝绸研究所正在全国推广成套立缫设备,包括烘茧、煮茧、缫丝、复摇、打包等。该套设备零售价约63万卢比(1.58万美元)。该设备能缫制2-4A级生丝。同时,印度积极引进中国的先进成套缫丝设备, 2007年泰米尔纳杜和安得拉邦分别进口了两套中国杭州纺织机械厂生产的全自动缫丝机(每套400绪,包括煮茧、复摇等设备)。印度中央丝绸研究所代理所长Roy博士表示,为促进自动缫丝机在印度的应用,最近几年凡进口自动缫丝机的生产企业将得到中央政府的50%的价格补贴。如样机能试缫成功,印方希望能与中国合作在印度生产适合本地特色的全自动缫丝机,以快速推广普及全自动缫丝。
茧丝价格方面,根据拉姆拉格姆蚕茧市场(Ramnagarm Cocoon Market)管理主任高达先生的介绍,该市场多化×二化蚕茧2007年10月平均交易价格为每公斤92卢比(约合17元/kg茧),比上年同期茧价下降了25卢比;二化白茧价格为每公斤115卢比(约合21.5元/kg茧),同比下降了35卢比。生丝交易价也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班加罗尔生丝市场多化×二化电力缫蚕丝2007年10月平均交易价为每公斤1161~1182卢比,同比下降135~175卢比,手工缫蚕丝每公斤交易价1088卢比,同比下降80卢比(详见表3);二化白厂丝2007年10月平均交易价1117卢比,比2006年10月的平均交易价1256卢比低了139卢比。
表-3 印度多化×二化桑蚕丝价格
生丝类别 |
价格 (卢比 /Kg) | |||||
2007年10月 |
2006年10月 | |||||
最低价 |
最高价 |
平均价 |
最低价 |
最高价 |
平均价 | |
半自动缫 |
1000 |
1442 |
1161 |
1200 |
1610 |
1336 |
乡村座缫 |
970 |
1442 |
1182 |
1080 |
1700 |
1317 |
手工缫 |
800 |
1370 |
1088 |
860 |
1450 |
1168 |
双宫丝 |
375 |
710 |
552 |
450 |
1020 |
641 |
作为印度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蚕丝产业,印度政府采取许多鼓励措施,专门成立了印度丝绸促进会(Indian Silk Export Promotion Council),帮助印度丝绸商出口丝绸。根据印度纺织工业部的统计,印度丝绸产品出口额不断增加,1996-97年度印度丝绸出口创汇2.77亿美元,2005-06年度增加到7.22亿美元,几乎翻了3番。2006-2007年度印度丝绸对世界各国家(地区)的出口情况如表-4,其总出口比上个年度略有减少,减少0.63%;其中,亚洲、欧洲分别比上一年度减少了25%、8.2%;而北美增加了10.9%、非洲增加了38.7%。由表-4可知,印度主要出口市场为欧洲、北美,其出口市场与我国重点出口市场重合。有关报告显示,2000年印度对美国出口绸缎首次超过我国,2001年已是我对美出口绸缎的2.56倍。
表-4 印度对不同国家或地区丝绸出口额
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 |
西欧 |
美国 |
亚洲 |
日本 |
非洲 |
东欧 |
合计 |
115.17 |
107.16 |
39.32 |
7.51 |
4.43 |
3.32 |
276.91 | |
1997-1998 |
125.78 |
105.25 |
39.36 |
7.13 |
5.70 |
2.00 |
285.22 |
1998-1999 |
144.66 |
102.48 |
35.65 |
7.13 |
5.35 |
1.78 |
297.05 |
1999-2000 |
202.48 |
136.36 |
42.17 |
15.85 |
6.19 |
1.92 |
404.97 |
2000-2001 |
190.45 |
206.83 |
99.79 |
20.41 |
7.64 |
5.09 |
530.21 |
2001-2002 |
157.33 |
162.76 |
137.39 |
19.88 |
6.20 |
11.73 |
495.29 |
2002-2003 |
151.87 |
160.99 |
134.87 |
11.34 |
10.91 |
4.09 |
474.07 |
2003-2004 |
198.81 |
200.67 |
166.47 |
14.29 |
12.44 |
12.03 |
604.71 |
2004-2005 |
251.53 |
203.12 |
149.54 |
16.97 |
10.94 |
8.79 |
640.89 |
2005-2006 |
295.42 |
229.15 |
155.28 |
18.74 |
12.25 |
10.70 |
721.54 |
2006-2007 |
281.17 |
254.18 |
138.2 |
16.11 |
17.00 |
10.34 |
717.00 |
合 计 |
2114.67 |
1868.95 |
1138.04 |
155.36 |
99.05 |
71.79 |
5447.86 |
根据印度丝绸促进会提供的数据,2004-05年度印度出口企业中年出口额在1亿卢比以上的丝绸企业共26家,5千万-1亿卢比的企业31家,2-5千万卢比企业47家,1-2千万卢比企业25家。兹将印度丝绸出口10强列于表-5,其中综合第一名为Himatsingka Seide Ldt。此外,按照丝绸出口类别,印度绸缎出口第一名为Himatsingka Seide Ldt,丝绸服装出口第一名为Ruby Exports International,丝绸成品出口第一名为Vrijesh Corporation,丝毯出口第一名为Cottage Industries Exposition Ltd,丝绸莎丽出口第一名为Fair Exports (India)Pvt. Ltd.
表-5 印度丝绸2004-05年度出口10强企业
公司名 |
地点 |
出口额(百万卢比) |
Himatsingka Seide Ldt |
班加罗尔 |
1181.20 |
J.J. Exporters Ltd |
加尔各答 |
539.16 |
Cottage Industries Exposition Ltd |
新德里 |
439.41 |
A.P. Fashions Ltd |
加尔各答 |
439.10 |
Hanuman Weaving Factory |
班加罗尔 |
422.03 |
Universal Textile Mills |
班加罗尔 |
395.32 |
Vrijesh Corporation |
孟买 |
291.20 |
Ventures |
加尔各答 |
253.86 |
Chamundi Textiles(Silk Mills)Ltd. |
班加罗尔 |
252.53 |
J.J. Spectrum Silk Ltd |
加尔各答 |
233.96 |
由于印度经济的快速增长,印度丝绸消费水平不断提高。1991年经济改革初期时,印度年进口生丝仅1598吨,到2003年年进口生丝达到9258吨。根据印度纺织工业部公布的数据,目前印度年生丝消费量至少达26000吨,因此每年仍有8000-9000吨左右的生丝缺口,所以印度现在不仅是世界蚕丝生产大国,同时又是中国蚕丝第一进口大国。2006- 07 年度印度进口中国生丝5320 吨,占其总生丝进口量的95.6%,每公斤中国丝进口价为27美元。印度最近两年生丝进口情况详见表-6。
表-6 印度生丝进口情况
国家 |
2006-07 |
2005-06 | ||||
数量. |
价值 |
数量. |
价值 | |||
吨 |
千万卢比 |
百万美元 |
吨 |
千万卢比 |
百万美元 | |
中国 |
5320 |
649.90 |
143.62 |
8165 |
762.89 |
172.33 |
合计 |
5567 |
673.37 |
148.81 |
8383 |
779.71 |
176.13 |
按CSB统计,每销售一米丝绸,其毛利按比例分配为蚕农56.8%,缫丝6.8%,捻丝9.1%,织绸10.7%,商贸16.6%(图-1)。
三、访问单位简况
(一)中央丝绸委员会(Central Silk Board)
印度中央丝绸委员会是根据印度国会1948年提出的“中央丝绸委员会议案(CENTRAL SILK BOARD ACT, 1948)”而设立的,该机构成立于1949年,总部位于班加罗尔,隶属于印度中央纺织工业部,其组织结构类似公司“董事局”,具体设置情况如下:
主席1人,由中央政府任命,一般由现任或前任国会议员担任,现任主席Hanumanthappa是原联邦院(上院Rajya Sabha)议员。由中央政府提名职级不低于中央政府联秘级(Joint Director)的高级文官(I.A.S.)3名,其中副主席1人,一般由纺工部分管丝绸的联秘担任,在新德里办公委员1人,现由纺工部主管手工纺织工业的发展署署长担任,在新德里办公执行总裁兼秘书长1人,该官员是CSB法人代表,在班加罗尔CSB总部负责日常工作。
CSB委员包括:国会议员6人,其中4名来自人民院(下院Lok Sabha),2名来自联邦院(上院Rajya Sabha);各邦政府提名委员18人,一般为邦政府主管蚕桑生产的负责人;中央政府提名委员11名,其中必须包括生丝、绢纺、捻丝、织绸、劳工及蚕桑研究等方面的代表;永久委员2名,特邀中央纺织工业部纺织署署长和印度丝绸促进会主席为永久委员。
为了保证日常工作顺利进行,设有CSB常务委员会,其常务委员由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及4名其他入选委员担任。
目前,CSB现有工作人员4347人,主要从事蚕桑丝绸业的管理、科研和推广。CSB系统拥有总部1个,设在印度绸都班加罗尔市(Bangalore),下辖9个中央蚕(丝)业科研和推广单位。各邦共有地区桑蚕研究站11个、地区姆珈蚕研究站1个,地区柞蚕研究站9个;桑蚕研究推广中心42个、柞蚕研究推广中心12个, 姆珈蚕研究推广中心3个, 蓖麻蚕研究推广中心2个;18个桑蚕亚研究推广中心,1个姆珈蚕亚研究推广中心,1个柞蚕亚研究推广中心。CSB在蚕桑产区设有3个国家蚕种管理机构,负责管理119个各级蚕种生产、经营单位。此外,CSB还在新德里(New Delhi)、加尔各答(Kolkata)、孟买(Mumbai)、清奈(Chennai)、海德拉巴( Hyderabad)、古瓦哈提(Guwahati)、查谟(Jammu)、勒克瑙(Lucknow)、布巴内斯瓦尔(Bhubaneshwar)和巴特那(Patna)等地设有10个地区办公室(RO或RDO)。因此,CSB工作范围基本上覆盖了印度全部蚕区。
CSB的主要任务是:
l 促进印度茧丝绸业发展;
l 进行茧丝绸科学、技术以及经济等方面的研究;
l 通过各种方法,改进栽桑养蚕技术、开发和分发健康蚕品种、改进上蔟缫丝技术、提高生丝产量与质量、监督检测生丝品质;
l 促进茧丝绸市场发展;
l 收集、提供蚕丝业有关统计资料;
l 向印度中央政府提供茧丝绸业发展及丝绸进出口的方针政策建议;
l 应答政府、国会提出的有关蚕丝业发展的有关提案和问题;
l 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并负责蚕业国际合作项目的实施管理;
l 培训蚕业技术人才。
印度中央丝绸委员会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每年掌管发展蚕
业资金17亿卢比(约合3.4亿元人民币),专项用于生产投资和扶持蚕农。其中投资12亿卢比(约合2.4亿元人民币),支持蚕农发展蚕桑生产的技术推广经费5亿卢比(约合1亿元人民币)。
(二)国际热带蚕业培训研究中心暨印度迈索尔中央蚕业研究培训所(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Training and Research in Tropical Sericulture and Central Sericultural Research and Training Institute, Mysore, Karnataka)
该所始建于1961年,总部位于卡纳塔克邦迈索尔,是印度最大、实力最强的蚕业研究所,前两任所长都曾获得巴斯德奖,所属各研究部门主要有:
桑树研究部:分为桑树遗传与育种、桑组织培养、桑树栽培、桑树病理、桑树生理、桑树分子生物学、土壤和化学、农场等8个小组。
家蚕遗传育种部:分为家蚕遗传、家蚕育种、家蚕分子生物学、科纳尔育种站、哈桑母种种场、茧后加工(缫丝)等6个小组。
家蚕生产与保护:分为蚕生理、蚕病理、蚕病虫害防治、养蚕技术革新、蚕种良繁技术、养蚕技术示范中心等6个小组。
蚕业推广部: 分为蚕技推广、蚕业经济,蚕业工程,蚕农咨询等4个小组。
蚕业培训部:分为蚕业培训、蚕业专家顾问服务、妇女发展、蚕业生物信息等4个小组。
研发支撑部:有图书馆与信息中心、计算机中心、出版等单位。
除所部以外,该所下辖 4个地区蚕业研究站(RSRS)、18个研究推广中心 (REC)和 11个亚研究推广中心(Sub-UNITs),主要负责卡纳塔克(Karnataka)、安德拉(Andhra Pradesh)、)、(Kerala)、马哈拉施特拉(Maharashtra)、古吉拉特(Gujarat)和拉贾斯坦(Rajasthan)等7个邦的桑蚕业研究与发展工作。该所现有工作人员508名,其中蚕业科学家170余名(其中90余人拥有博士学位),行政管理人员166名,工人156名。2005-06年度支出总经费为24394.5万卢比,约合554万美元。
(三)印度贝兰布热中央蚕业研究培训所(Central Sericultural Research and Training Institute,Berhampore,West Bengal)
该所建于1943年,是印度最老的蚕业研究所。总部位于西孟加拉邦的贝兰布热(Berhampore),所属各研究部门主要有桑树研究部(分为桑树遗传与育种,桑树栽培,桑树病理,桑树生理,土壤、化学,农场等)、家蚕研究部(蚕生理,蚕病理,蚕遗传与育种,昆虫学)、培训部、缫丝研究室、蓖麻蚕研究室、蚕桑生物技术研究室,以及图书、情报、统计、计算机中心等配套支持部门。此外,下辖3个地区蚕业研究站(RSRS),12个研究推广中心(REC) 和 2个亚研究推广中心(Sub-Units),主要负责)、(Orissa)、中央邦(Madhya Pradesh)、(Chhatisgarh)、比哈尔(Bihar)和(Jharkhand)6个邦的桑蚕业研究与发展工作。全所现有工作人员229名,其中蚕业科学研发人员59名(29人拥有博士学位),行政管理及后勤人员20名。该所2005-06年度支出总经费为10521.9万卢比,约合239万美元。
(四)印度中央丝绸委员会新德里地区办公室(Regional Office of the Central Silk Board)
CSB最大的地区办公室,现有工作人员34名。负责与印度中央政府各部委(如纺工部、农业部、农村发展部、计划委员会、科技部,财政部等)的联络工作;负责各有关国家驻印大使馆、外交使团[如世界银行(World Bank)、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日本海外经济协力基金(OECF)、瑞士开发署(SDC)]等的联络工作;负责喜马偕尔(Himachal Pradesh)、旁遮普(Punjab)、哈里亚纳(Haryana)、拉贾斯坦(Rajasthan)各邦的蚕桑生产发展;收集蚕桑统计资料;管理CSB新德里招待所。
(五)印度中央丝绸委员会孟买地区办公室(Regional Office of the Central Silk Board)
现有工作人员22名。负责与印度中央政府各部委驻孟买办事处的联络工作;负责马哈拉施特拉(Maharashtra)、古吉拉特(Gujarat)和果阿(Goa)各邦的蚕桑生产发展;向印度丝绸进出口商提供贸易信息及有关服务,签发印度丝绸原产地证书、手工纺织品证书,监控抽查丝绸进出口数量、质量;收集蚕桑统计资料;管理CSB孟买招待所。
(六)卡纳塔克邦蚕业局(Department of Sericulture, Government of Karnataka)
卡纳塔克邦位于印度南部,是印度桑蚕茧丝绸的主产地,其茧丝生产占全印产量的44%,拥有桑园面积近9万公顷,为130万人口提供了就业机会。该邦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鲜茧交易市场——拉马那家拉姆(Ramanagaram)蚕茧市场、印度最大的上市丝绸公司——希玛増格·赛德有限公司(Himatsingka Seide Ltd)、印度最大的国营丝绸企业——卡纳塔克丝绸工业公司(KSIC)。最重要的印度中央丝绸委员会(CSB)总部没有设在首都新德里而设在卡纳塔克邦首府班加罗尔市,足见卡纳塔克邦蚕业的发达。正因为如此,卡纳塔克邦政府特别重视蚕桑生产,邦内阁专门设有蚕业部(Ministry of Sericulture),由大选中获胜党派政治家担任部长,蚕业部下辖蚕业局(Department of Sericulture)
卡纳塔克邦蚕业局局长由专员(Commissioner)级印度文官(I.A.S.)担任。蚕业局局长同时兼任卡纳塔克邦丝绸工业有限公司(Karnataka State Silk Industries Corporation Limited)董事局主席、卡纳塔克邦茧丝市场委员会(Karnataka Silk Marketing Board)主任、卡纳塔克邦手工纺织发展合作社(Karnataka Handloom Development Corporation)主任、卡纳塔克邦机织纺织发展合作社(Karnataka State Powerloom Development Corporation)主任、卡纳塔克丝绸协会主席、卡纳塔克邦蚕业研究与发展所所长、中央丝绸委员会常务委员。
目前卡纳塔克邦蚕业局共有员工4110人,下辖的主要单位有:原种场93个,普通种场69个,蚕桑技术服务中心246个,蚕茧市场66个,茧丝技术服务中心17个,生丝交易所10所,蚕业培训中心6个,政府丝厂5个。
由于卡纳塔克邦是印度主要茧丝原产地,政府非常重视对蚕桑生产的公益性投入,2005-06年度政府预算经费为11.26亿卢比,约合2亿元人民币; 2006-07年度的蚕桑政府预算为13.39亿卢比,约合2.5亿元人民币。
(七)西孟加拉邦蚕业局(Department of Sericulture, Government of West Bengal)
西孟加拉邦蚕业局隶属西孟加拉邦旅游、纺织、小规模和微型工业部,该部部长穆科尔及(M.Mukherjee)先生是印共(马)老党员,对中国非常友好。其蚕业局局长南迪先生是印度(IAS)高级文官,该局组织结构与卡纳塔克邦相似。
西孟加拉邦位于印度恒河平原东部。北与不丹、锡金、尼泊尔为邻,东是孟加拉国。面积8.87万平方公里。人口6,798.2万(1991)。首府加尔各答。居民主要为孟加拉人,最北端大吉岭一角为山区,其余大部分为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下游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平原。海拔12-30米,三角洲平原更低。降水量超过1,500毫米,南北降水时间不一,变率又大,易洪易旱。该邦物产丰富,主产水稻、黄麻、甘蔗等。同时,该邦蚕桑生产较为发达,是印度茧丝的第3大生产邦,约占全国桑蚕丝产量的10%,共有32万户蚕农(其中70%是妇女)从事蚕业生产,蚕桑生产主要集中在马尔达(Maldah),穆希达巴德 (Murshidabad)和比尔宾(Birbhum)地区。2005-06年度,全邦共有桑园14569公顷,年发种量约96万张,生产桑蚕茧14961吨,生丝1552吨。因为该邦首府加尔各答是英殖民地时印度的首都,该邦教育科研较为发达,位于穆希达巴德区的贝兰布热中央蚕业研究培训所是印度最早成立的蚕桑研究机构,始建于1943年。因此,该邦蚕业生产水平较高,每公顷每年蚕丝产量111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
(八)希玛增格·赛德有限公司(Himatsingka Seide Ltd)
该公司位于印度丝绸之都班加罗尔市郊的工厂,是印度最大的(私营)丝绸公司,已通过德国莱茵 RWTÜV的ISO9001认证,公司厂房完全按现代化环保要求设计,污水处理达到国际排放标准,车间内装有瑞士Luwa公司的空调设备,使丝绸产品都在同一温湿度条件下生产,确保丝绸产品的质量,车间内装有现代化的Sulzer-Ruti 和 Dornier无梭织机60台,其中30台装有Staubli电子提花机,在纽约和班加罗尔各有一个CAD/CAM化的设计中心,月耗生丝30吨,绢丝25吨,全部从中国进口。其主要产品是1/20-2/240 Nm、1/10-2/30 Nm绢纺丝、各类真丝绸及混纺丝绸面料。公司总经理Satish先生非常自豪地说:“我们用中国的丝、意大利的设备、自己的脑袋赚钱”。公司全部产品出口到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南美、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销售情况非常好。自1999年以来,该公司丝绸出口一直居印度丝绸出口龙头老大地位,年出口额3000万美元左右。
(九)哈努曼丝织厂(Hanuman Silk Weaving Factory)
该公司也位于班加罗尔,是印度第五大丝绸公司,丝绸年出口额422.03百万卢比(约合1000万美元)。该公司老板马如替(Maruthi)先生现任印度丝绸促进会主席,对中国很友好,2006-07年连续两年都到中国杭州参加“国际丝绸论坛”。该公司每个月进口1-2个集装箱的中国蚕丝,然后生产丝绸面料,其丝绸产品在印度国内外都很畅销。该公司在班加罗尔火车站附近和班加罗尔商业中心圣雄·甘地大道都有丝绸专卖店,我们参观了其中一家,其丝绸莎丽(每条5.5-6米)有高中低各种档次,贵的2万卢比(500美元)一件,最便宜的也要2千卢比(50美元)一件。
(十)班加罗尔茧丝市场 (Cocoon market & Silk exchange)
80年代后,卡纳塔克邦在世界银行指导下,印度政府将茧丝市场规范为政府控制下的拍卖市场。邦政府专门成立了卡纳塔克邦茧丝市场委员会(Karnataka Silk Marketing Board,简称KSMB),其主席由邦蚕业局局长兼任,设有茧丝稳定基金,当茧丝价格低时,KSMB收购蚕丝,当市场蚕丝价格高时,KSMB则抛售蚕丝,用以稳定茧丝价格。目前,卡纳塔克邦政府在全邦内设有66个蚕茧市场、10个生丝交易所。邦政府规定:
l 买卖双方必须持有邦政府发给的许可证方可入场交易;
l 蚕茧市场买卖双方各交1%市场管理费,生丝交易所仅征收买方2%的市场税,其收入部分用于市场设施的改进,其政府工作人员工资福利由邦政府全额拨付;
l 市场管理部门公布前一天交易的最低、最高、平均价格,并公布当日最低限价;
l 买卖双方直接见面,由政府拍卖官主持拍卖,卖方同一日可参加三场拍卖;
l 市场实行计算机化管理,保证计量器具的准确性;
l 为了防止欺诈行为,保证蚕农拿到现金,买卖双方不直接发生钱币接触,买方将一定数量的钱存入市场银行处,卖方根据计算机打印出的蚕茧净重,单价,总价,拍卖官签字直接到市场银行取钱;
l 在茧丝价格未达卖方满意时,蚕茧市场提供两天的免费储存,生丝交易所提供最高两个月的免费储存,如卖方急需资金,市场银行可以当日最低价格的65%支付给卖方,年息18%,其中邦政府贴息9%,如生丝储存2个月以上,则市场管理部门可直接将生丝拍卖,拍卖所得在归还银行贷款和利息后,余款退给卖方。
(十一)印度丝绸出口促进会(The Indian Silk Export Promotion Council)
该会由印度政府于1983年创办,隶属印度纺工部,总部在新德里,但其主要办公室在孟买,现有会员单位2000家。其主要职责是:
l 制订全国丝绸出口促销方针政策,开发潜在出口市场;
l 向会员提供市场信息,统计数据,进行市场调研;
l 根据外商需求,向外商推荐合适的印度丝绸厂家;
l 组织会员参加国际丝绸展销会或访问国外潜在客户;
l 在国外媒体上宣传印度丝绸;
l 为丝绸买卖双方交易及合资经营提供帮助;
l 向会员提供时装信息,邀请国际时装设计师到印度指导会员提高设计水平;
l 关注买方提出的抱怨并在买卖双方发生争执时化解双方矛盾,促进问题的友善解决;
l 为会员提供进出口方针政策咨询并帮助解决他们在进出口中遇到的问题;
l 组织会员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举行专题研讨会或全国性会议。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