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丝绸生产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该市丝绸四大类产品白厂丝、双宫丝、坯绸、绵球(条),除白厂丝因消化2006年秋季高价原料,2007年生丝市场价格下滑以及招工难等因素的影响,产量略有下降外,其他三大类产品生产稳定增长。其中,绢类产品绢丝、绵球(条)增幅明显,分别增长约20%和50%。丝绸工业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恢复性增长态势得到延续。蚕桑生产发展稳定,全年生产原种29626张,一代杂交种105.3万张,分别增长6.5%和7.4%;发蚕种89.8万张,生产蚕茧2.8万吨,单产
随着蚕种产量的增长,该市的茧丝绸行业在立足市内市场的同时,放眼国内外市场,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市建立了销售网络并将蚕种销售到了东南亚的柬埔寨等国,不仅解决了蚕种供过于求的问题,而且宣传了重庆,为生产单位也带来了较好效益。但是,去年由于生丝价格趋于平稳,每吨生丝价格维持在18万元-19万元,抑制了蚕茧价格的继续攀升。缫丝企业消化2006年秋季高价原料,今年缫丝业普遍亏损,也抑制了今年蚕茧价格的持续上扬。其次是去年该市遭遇百年一遇的洪灾、多年不遇的病虫害,使前三季蚕茧质量不容乐观,特别是夏季蚕茧质量普遍偏低,这些直接影响了收购价格。
重庆白厂丝类商品商检质量等级平均为
据统计,去年重庆出口增长22.11%,远远高于全国的增长水平,但呈现出量升价跌态势。蚕丝类商品出口1099吨,增长25.6%,单价23.73美元/公斤,下降12.69%,低于全国下降17.07%的水平。其中,白厂丝出口单价23.78美元/公斤,下降17.11%;双宫丝出口单价23.63美元/公斤,下降9%;坯绸出口量增长19.4%,单价下降8.75%,低于全国下降水平。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