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20届中国丝交会看丝绸产业发展
来源:中国服饰报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08-03-13
| 阅读次数:976次
由商务部重点支持、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主办的"第20届中国丝绸交易会(以下简称中丝会)"于2月23日~25日在上海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本届中丝会的主题是"国粹丝绸•尊贵经典的时尚演绎"。来自丝绸产业的140余家参展商参加了展出。它们展出了从原料、面料、辅料到成品的完整产业链上的产品,展出面积近6000平方米。
中丝会内容丰富。除企业产品展出外,会上还展示了商务部大力推动的"东桑西移"工程成果,"中国丝绸名店"也集中亮相,让人一睹丝绸产业中一批"中华老字号"的风采。以"振兴丝绸"为宗旨,会上还举办了两场论坛,来自商务部的相关领导和众丝绸人一起,探讨振兴中国丝绸的路径。这两场论坛分别是"迎奥运•促消费•振兴丝绸文化"论坛和"丝绸营销方式与产品设计论坛"。
据介绍,中丝会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在丝绸行业流通领域享有盛誉,但由于种种原因此前一度停办。当前,本着振兴中国丝绸、促进中国茧丝绸行业长远发展的目标,商务部指出必须调整茧丝绸产业结构,开拓丝绸内销市场。而举办中丝会,从展会定位、历史沿革、组织机构等几方面看,都是茧丝绸产品拉动内需的好途径。同时,也是为了落实商务部"东桑西移"工程产业链建设和品牌建设的总体部署,国家茧丝办决定恢复举办中丝会。
值得一说的是,恢复之后的中丝会,还选择了与具有50年历史、在业界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中针会同期、同地举办,这就使两个展会可以共享大量的专业客户资源,实现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据中丝会主办方透露,今后中丝会每年都将与中针会同期同地展出。
更值得指出的是:中丝会的恢复,还把一个重要课题摆在我们面前:振兴中国丝绸。在中国大国崛起、软实力逐渐增强的背景下,振兴身为中国国粹的丝绸,显然具有超出一个行业发展的更为深刻的意义。
上下游企业互动、同类企业交流——展会平台助推企业与产业发展
本届中丝会上参展的企业达到了百余家,展出产品涉及到了原料、面料、辅料、成品等多方面。恢复后的中丝会对于企业以及产业的重要作用显而易见。
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同类企业之间相互交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互动、拓展业务,各类企业展示形象,企业实现信息共享等方面,尤其是对于想拓展内销市场的企业而言,在品牌发展初期,参加展会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在现场看到,在一些丝绸成衣企业的展位上,不时有面料企业的代表上前推销面料。一些成衣企业的负责人则把面料企业的展位转了几遍,一一拿回了自己所需面料的小样,表示以后将与合适的面料企业取得进一步联系。采访时,一位来自黑龙江的采购商正在和吴江丝绸进出口贸易公司进行业务洽谈。这位采购商所在的企业生产成衣,看中了一款印花面料。
江苏新民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展位吸引了很多客户。新民在行业内是比较有名的企业,特长是生产礼服系列产品,拥有从面料开发到成衣制造的产业链。其礼服,从面料到款式再到做工,都保持着非常高的水平,产品出口到美国等国家。
对于参加中丝会的意义,众企业负责人表示:做企业不能坐井观天,参加展会是一种学习,看看整个产业发展到了什么程度,看看同行做到了什么程度,大家彼此沟通,交换信息,共同提高。
一位专家指出:展会就是企业的“主场”,主场作战,企业的主动权比较大,能给企业节省品牌推广、业务谈判方面的很多气力,这尤其对于希望拓展内销市场的企业有很大帮助。如果离开了主场,企业再到各地市场去推广,那将费力且不一定有好效果。
震泽企业抱团参展、采购商现场下订单——蚕丝被渐成消费新宠
中丝会上,刚刚被评为“中国蚕丝被之乡”的吴江震泽镇很高调,来自当地的慈云、太湖雪等品牌企业首度“组团出征”,打出了“震泽蚕丝被”这一公共品牌。
根据介绍,震泽的蚕丝被产业崛起于上世纪90年代初。那时,一些家庭作坊逐渐开始了规模化生产与企业化运作,此后,便逐步形成了产业集聚。目前全镇共有蚕丝被生产企业72家,原辅料生产企业86家,形成了从养蚕到抽丝、制棉片、被套、枕套等床上用品生产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年生产能力达到300万条,也形成了太湖雪、慈云等品牌。另据了解,一些采购商在现场就对震泽参展的一些企业下了订单。
震泽镇党委书记、镇长张炳高介绍:蚕丝被目前已经成为震泽的特色产业,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的贡献很大。为有效整合资源、提升震泽蚕丝被产业的竞争力,当地政府正在考虑由政府搭台,申报“震泽蚕丝被”这一集体商标,打造“震泽蚕丝被”这一公共品牌。
震泽的这一举动,不仅高调营销了自己,更是高调营销了蚕丝被这一丝绸产品品类。面对这一近年来新兴的丝绸产品,业内人士的判断是,它将成为未来的消费新宠。而做出这一判断有系列理由。
“相比棉纤维,蚕丝的吸湿性是它的1.5倍,蚕丝被能迅速吸收并散发人体的汗气。而且,蚕丝的组织是多孔性的,这使蚕丝被能吸收大量的气体,形成很好的保暖层。”一位企业负责人介绍。而且蚕丝被异常柔软,还具有很强的抗菌性,可以更好地与人的肩膀部位贴紧,对于缓解老年人的肩周炎有一定的好处。
蚕丝被有这么多的好处,在消费者越来越强调健康消费、环保消费的今天,可以预见其未来的市场前景是非常好的。事实上,目前丝绸类家纺产品不只有蚕丝被,已经形成了被子、床单、枕头、褥子等多个品类。未来,以蚕丝被为代表的蚕丝系列家纺产品将大有可为。
根据有关部门估算,以蚕丝被为代表的蚕丝家纺产品的市场销量目前已经在攀升。目前全国蚕丝被年产量已达500万条以上,年消耗蚕丝1.2万吨左右,相当于鲜茧近10万吨,占全国蚕茧产量的14%左右。
但是,需要提醒的是,由于蚕丝被产业还处于产业上升阶段,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例如产品价格乱,假冒产品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产品标识乱等。
据业内人士介绍,正宗蚕丝指的是桑蚕丝,又称生丝,它虽然与柞蚕丝统称为蚕丝,但品质要远高于柞蚕丝,价格也比后者高出很多。因此,蚕丝被应该特别注明所用原料是“桑蚕丝”还是“柞蚕丝”,而不能笼统地说是“100%蚕丝”。而按照桑蚕丝的净重计算,如果每500克价格低于100元,基本可以断定是假冒伪劣产品。
对此专家指出:为了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相关标准的修订显得迫切。目前我国所使用的蚕丝被的行业标准是2003年制定的,该标准亟需根据新的市场情况进行修订,并上升为国家标准。据了解,中国丝绸行业协会等有关部门目前正在大力推进这项工作。
真丝/棉麻毛等混纺面料亮相中丝会——面料创新助推丝绸时装创新
很多人认为丝绸服饰只有真丝产品,真丝系列产品的确是丝绸服饰当中的佼佼者,但随着人们需求的变化,丝绸服饰产品目前开始进行一些创新。
这种创新是通过在面料的织造过程中进行组织结构的变化,在制成成衣的过程中对多种不同类型的面料进行组合等手段实现的。这些都从中丝会上能捕捉到。
面料方面,传统的丝绸服饰采用的面料多为真丝,但当前,棉+丝、真丝/棉麻毛、真丝/竹纤维、真丝金银丝、真丝弹力等多种创新型的面料都开始流行,许多面料企业都展出了这些类型的面料。
以棉与丝相结合的面料为例,它制成成衣后,垂感好,不起褶皱,吸汗性好,洗起来也比较方便,便于打理,这就适应了生活节奏快的现代白领女性阶层的需求,因此市场反响比较好。再以记忆面料为例,该面料本身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随意捏出不同的褶皱,用它制成的成衣,时尚感非常强,非常具有个性。一些非常时尚的男士衬衣就采用了这种面料。
烂花绒面料今年也比较流行。这种面料采用了提花技术,面料的形成工艺比较复杂,凹凸感非常强,能体现出华丽的感觉,被广泛采用制成各类裙装。
在不同织物的组合方面,针织+梭织是当前丝绸时装采用较多的一个手段。
例如,记者在以生产丝绸时装为主的湖州茜儿服饰有限公司的展位前,看到了多款棉+丝、针织+梭织系列的产品,这些产品的零售价在200元~300元之间。针对今年的奥运主题,这家企业以奥运五环为灵感,运用了传统的中国红,设计出了“奥运环”系列丝绸服装。据介绍,这类产品以新娘装居多。
对于产业的这种变化,茜儿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道:当前,国内市场上丝绸服装款式的变化不是很大,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变化面料也会形成产品创新,而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例如,公司设计的烂花绒系列产品的价格就比普通丝绸产品的价格高许多。
中丝会设立“东桑西移”工程成果展区—— 一项工程具有产业与社会双重意义
中丝会上还设立了一个特别的“东桑西移”成果展区,一方面是对“东桑西移”工程实施两年多来的成果展示,另一方面也是对丝绸产业的一个交待。
“东桑西移”工程自2006年起开始实施。工程实施两年以来,为中西部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至今已累计建设了106个“万亩优质蚕茧基”,扶持了100家茧丝绸贸工农一体化龙头企业,帮助了50万农户,并有200万农民从中获益。目前,“东桑西移”工程已覆盖中国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18个省、106个县的近1000个乡镇,涉及到的地区有老革命区、民族地区、三峡库区以及边疆地区。
参加展出的广西桂合集团有限公司就是众多受益于“东桑西移”工程的企业当中的一个代表。和其他展出丝绸面料、成品的企业不同,这家企业展出的产品主要是蚕茧和生丝,尤其是其中的天然金黄色蚕茧引起了很多采购者的兴趣。
这是一家地处广西南部钦州市泉水镇的企业,是“东桑西移”工程给它带来了发展机遇。自2006年承接“东桑西移”工程以来,这家企业加大了对基地和农户的技改投入。目前它可年产各种规格的生丝1300吨、捻线丝300吨,而且生丝的质量都达4A以上。在扩大产量的同时,这家企业还坚持科技研发,会上展出的金黄色蚕茧就是很好的证明。
熟悉丝绸行业的人都知道,这几年,研发天然无污染的彩色蚕茧成为一个趋势。传统的生丝在后期织成面料、加工成成衣的过程中,需要经过染色这样一道工序。染色虽然能形成让消费者喜欢的各种颜色,但因为染整过程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既耗费水又可能形成一定的污染。因此近年来,丝绸企业在研究通过基因改良或其他方法,使蚕宝宝在吐丝结茧时就直接生成彩色茧,这样既节省水又天然环保。这一课题目前已经取得一些突破,因为已经有天然的黄色等彩色茧问世。
由于采用了新技术,这种天然的彩色茧的价格也是比较昂贵的。例如,用黄色茧缫成的丝的价格为25万元/吨,比普通的生丝要高出好多。
国家茧丝办副主任王北鹰介绍:商务部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希望通过国家级的优质桑蚕基地建设,使茧丝绸行业转变生产方式。“东桑西移”工程最大的特点,是把分散的小农种桑养蚕的生产方式,转变成集中连片的专业户基地生产方式。“东桑西移”工程实施两年来,我国生丝的质量大大提高。十几年前,我国生丝的质量等级平均为2A级,“东桑西移”工程实施后,全国生丝的平均质量达到了3A级以上,在云南等地,生丝的质量达到了4A级,最高的达到了5A、6A级。生丝质量的提高则为下游开发出好的丝绸产品打下了原料基础。
而根据统计,2007年,中国中西部地区蚕茧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已达61%,比2005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丝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比2005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另据介绍,今后“东桑西移”工程仍计划在中西部地区建设200个技术先进、市场服务网络健全、667万平方米以上的桑蚕基地,发展50个“公司+农户”为主要形式、自动缫十组以上的初级蚕丝绸加工企业。此外,还将创办30个集科研开发与生产加工一体化,自主创新能力强的大型丝绸工业企业,培育20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营销网络的国内外知名品牌。
事实上,“东桑西移”工程的意义还须放在更深刻的背景下去审视。首先,它对于中国丝绸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对于振兴中国丝绸、对于优化中国丝绸产业的产业结构、对于做大做强丝绸产业来说,“东桑西移”工程的重要作用还将在今后持续显现。第二,它具有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对于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对于缩小中西部地区城乡之间的差距,对于解决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对于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东桑西移”工程也是功不可没。就此而论,这是一项民生工程。
乾泰祥等老字号亮相,丝绸人齐聚论出路——奥运契机促使“振兴”中国丝绸提速
中丝会上还专门设立了“中国丝绸名店”展示区。在该展示区内,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公元1840年)的北京谦祥益丝绸有限公司(北京丝绸商店)、开业于清朝光绪19年(1893年)的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创始于同治二年(1863年)的苏州乾泰祥丝绸有限公司等一批中华老字号纷纷亮相。
和其他参展企业主要展示产品不同,这些老字号更加注重展出品牌文化。它们的展位上或展出了大量表明品牌文化的字画,或展出了表明品牌历史的相关资料,同时,还配合展出了少数的几件能体现品牌特色的订制服饰。中国古老而悠久的丝绸文化由此可见一斑。
老品牌亮相绝对是好事,但却不禁让丝绸界人士心生感慨:有着这么悠久历史的中国丝绸,有着这么好的一批老字号的中国丝绸,如今为何没有了话语权?中国丝绸如何才能快速振兴?按照北京凯丽丝绸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丽峰的话,就是中国丝绸这头“沉睡的狮子何时醒”?
虽然丝绸的根在中国,但是如今的中国丝绸的确需要振兴,这是丝绸业以及学界很多专家的观点。而今年,2008年,之于中国而言是千载难逢的奥运年,适逢中国经济持续向好和中国的大国崛起之势,以此为契机,是谋求中国丝绸振兴的大好时机。
王北鹰对此指出:借奥运契机振兴中国丝绸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
事实上,一度停办的中丝会再度开办,高调出场,也正是振兴中国丝绸的一个重要举措。秉承这一思路,中丝会上,围绕丝绸而进行的论坛有两场。一是“迎奥运•促消费•振兴丝绸文化”论坛,一是“丝绸营销方式与产品设计论坛”。两个论坛同时在强化一个声音,中国丝绸要振兴。
对此吴丽峰表示:“今年是奥运年,对于振兴中国丝绸是大好时机。我一直相信,丝绸的根在中国,最好的丝绸品牌也应该在中国诞生,中国丝绸是最有可能诞生世界级品牌的领域。”
借助奥运契机,为了振兴丝绸,一批企业今年已经开始了实际行动,它们联合在一起做一些事情。
吴丽峰介绍,一些在各领域具有优势的丝绸企业正在筹划,发挥各自所长,针对奥运会、针对来自全世界的客人推出一个奥运主题。这一合作的原则是企业之间优势互补,擅长营销推广的企业负责市场营销,擅长设计的企业负责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擅长生产的企业负责产品的生产。
根据介绍,这些针对奥运主题的丝绸产品涉及到服装服饰、家居家纺、工艺品等几个品类。在服饰产品中,又包括时装、晚装等。
根据透露,这些产品将在第二届中国丝绸节上重磅推出。在商务部的重视下,于去年9月举办的首届中国丝绸节在业界、在普通消费者当中都有非常好的反响,对在老百姓中普及丝绸知识、展示丝绸文化与丝绸产品创新、树立丝绸品牌形象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所以,在商务部重视下,第二届中国丝绸节将于今年年中举办。届时,这些奥运主题的商品将在丝绸节上针对中外客商展出,并进行推广。
此外,这些针对奥运主题的商品还将在中国丝绸专营店里推出。其在中国丝绸专营店首次推出的时间有可能在四月份左右。事实上,中国丝绸节诞生的目的之一,正是为了振兴中国丝绸。今年,丝绸节借奥运会之势,这将加快振兴中国丝绸的速度。
但是,要真正振兴中国丝绸,有以上这些还不够。众多丝绸人必须认真思索的是,在振兴中国丝绸的道路上,那些百年老字号的品牌应当发挥什么作用、担当什么角色?众多长期来一直从事外贸加工的丝绸企业如何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品牌?这些企业又如何不断创新,在设计、研发、技术创新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而能真正引领世界丝绸时尚的潮流?
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需要国家社会企业等多方面的齐心协力,另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就是需要众多丝绸人与丝绸企业加快在实践中解决。唯有如此,振兴中国丝绸的愿望才能快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