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利丝绸”)依靠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新产品设计、开发与营销流程、培养复合型人才、建立快速反应的创新机制,从而打造出企业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达利国际董事、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平认为,达利丝绸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独有的风格。但当今市场潮流瞬息万变,消费者的品位日益提升,这就决定了丝绸生产企业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必须进行管理、技术和品牌的创新。
产品创新紧贴市场需求
市场是产品创新的依据和最终目标。近年来达利丝绸在产品开发、生产经营中获得的种种成就,都是在满足市场需求前提下,不断推动产品创新向纵深发展的结果。
为了能生产出紧跟市场需求的产品,达利丝绸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着手组建了专职总经理直接领导下的产品研发中心(R&D)。现在,研发中心下设6个设计室:坯绸设计室、色织设计室、窗帘设计室、提花设计室、家纺设计室和领带设计室。每个设计室都有相应的设计与技术带头人。其设计团队肩负着以下多项职能:新产品的研发、客户服务与接单、样品跟进和大货生产跟进等。在这种模式下,设计师的素质得到了快速提升,设计理念与市场需求越来越接近。
达利丝绸设计师所开发的新产品连续多次入围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举办的“中国流行面料”,并多次在北京(春季)和上海(秋季)的“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博览会”的流行趋势发布区发布。设计师利用真丝和氨纶、真丝与锦纶、真丝与涤纶等特性,开发的春夏泡泡纱真丝轻薄系列色织面料,在国内外重要展会上获得同行及市场的好评。
如今,在研发中心强大的创新力量推动下,达利丝绸生产线上平均每天都有10只新产品诞生,一年有4000多个新产品出炉,并迅速推向市场,为公司赢得了宝贵的商机和良好的信誉。
达利丝绸国内贸易公司总经理陈敬星介绍,仅2007一年公司就投入了近3000万元进行新产品研发。今年达利丝绸还将加大投入,尤其会侧重家纺、领带、针织等领域的研发。达利丝绸产品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将新原料、新工艺结合,在丝绸印染工艺上实现新突破;二是做好高档丝绸家纺面料和交织的丝针织面料;三是做好服装、领带、家纺品牌产品的开发和内销工作。
管理创新实现快速反应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新产品开发快速反应机制,是企业经济增长、赢得市场的关键。达利丝绸在探索中建立了一套产品快捷创新体系,有机串联市场信息、设计、试验、生产和销售各个环节,针对国际市场实现快速反应。
一般情况下,确定一个流行产品到第一批大货投放市场(以1.5万件服装为例),要经过面料的织造、后整理加工和服装成衣生产等环节,其周期约为40天。而成衣期必须保证14天,后整理加工需要8~10天,因此,织造的时间就只有16~19天左右。而丝绸的加工工序繁杂,工艺流程长,要满足客户需要,适应市场需求,就必须做到每个环节准确无误。为此,达利丝绸积极更新思路,产品设计尽可能统一原料规格,在淡季时加工成半制品备用。如事先完成并丝、加捻等工艺,待到订单到达时可直接投产织造,节约近一半的时间,可以按时、保量、保质交货。
为更好地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达利丝绸建立了产品设计人员与客户一对一的产品开发模式。根据客户对面料风格、质地的不同需求。公司安排不同风格的设计师与他们沟通和交流,根据他们的设想和要求,设计出符合他们需求的面料,并继续跟踪面料的市场反映情况,及时做出修改,最终使产品成为一款成熟的流行产品,赢得市场好评。
达利丝绸于1997年在丝绸行业中率先通过了ISO9002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在公司推行TQM全面优质管理模式,加强了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程度。这使企业产品质量得以保证,从而降低了生产经营的风险系数及成本,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达利丝绸新产品的命中率达35%以上,效益贡献率达45%以上。产品种类从当初的梭织丝绸服装面料已扩展到丝针织面料、超宽幅丝绸家纺面料、丝绸家纺成品、丝绸领带、丝巾与围巾、丝绸时装包等,达利丝绸已成为国内丝绸品种最为齐全的研发商与供应商之一。
此外,在全球纺织品贸易中大力倡导“绿色环保”的概念与潮流下,达利于2005年1月顺利通过了WIT/CRR-3生态纺织品认证规范与GB/T18885-2002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采用Oeko-Tex100国际标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保证了产品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建立起达利丝绸产品的良好信誉和影响力。
人才培养创新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据陈敬星介绍,达利一直积极吸纳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每年都会招聘很多大学毕业生。去年,达利集团在西安就招聘了上百名大学毕业生。他告诉记者,达利的福利和报酬在业内是有竞争力的。他说,集团每个月都要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并将培训内容融入到具体生产中。
达利丝绸将接单、设计、跟单、服务融为一体。研发中心将研发、生产跟进、销售、客户服务等进行功能性整合,同时也是订单处理中心和客户服务中心。以主力设计人员为中心,并配以跟单人员、预算人员、采购人员、试样人员等,部门内部既有分工又有协作,使设计人员真正做到了与潮流和市场接轨,新产品开发运作实现无障碍沟通,快速反应,人单合一。
设计人员通过市场调研,担当了多重角色,既是工艺员又是设计员,既是营销员又是客户经理。此外,企业对设计人员的考核是既注重开发数量更注重开发成效(即产品命中率)。如该公司设计师开发出的PV023重乔产品深受市场青睐,当年就获得了10万米的订单,现在该产品仍在继续翻单。
创新需要适合培育创新的机制和环境,达利丝绸培养的一批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公司保持强大竞争力的中坚力量。一大批年轻优秀人才经过磨练,迅速成长起来,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成为了企业品牌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此次采访,记者发现达利丝绸的几位中层干部年龄都在30岁左右,有的只有二十七八岁。这些年轻人有能力、有魄力,使公司充满活力。
创建自主品牌延伸产业链
据悉,达利丝绸在新昌投资建设了国内生产规模最大、技术装备一流、开发实力强劲的丝绸面料基地。同时,达利丝绸又全额收购了原国内最好的丝绸印染企业———杭州凯地,不仅将丝绸面料的深加工再度提升,而且运作方式完全国际化。
利丝绸还在广东和杭州投资数亿元,配套建设了更大规模的女装基地,不但为BernardChaus、CalvinKlein、DianevonFurstnberg、Dillards、JonesNewYork、LizClaiborne、Marks&Spencer、Zara等美国及欧洲国际时装品牌、连锁零售商及百货公司知名品牌制造产品,并成功地推广了以女装名牌“掂(THEME)”为代表的自主时尚品牌。THEME已拥有超过200间自营及特许加盟店,销售网点遍布中国内地、中国香港特区、中国台湾省、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
由此,达利形成了从面料设计、采购、纺纱、织造、印染加工及成品批发零售的完整产业链,并为客户提供一条龙国际标准服务,提升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作为国家丝绸产品开发基地,达利丝绸(中国)有限公司多年来在丝绸产品开发领域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正是凭借着一系列的创新,达利丝绸(中国)有限公司荣获了2007年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品开发贡献奖。对于创新型企业的管理模式,林平有着自己的经验或体会:一是创新是企业保持活力和持续发展的源泉。二是管理人员和开发人员创新性思维的培养需要持续进行。三是建立和完善与市场接轨的创新激励机制,并与时俱进。四是产品研发带头人的创新意识非常关键。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