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业文化
蚕业文化>>丝绸手绘产品的文化内涵发掘与产品创新
 

丝绸手绘产品的文化内涵发掘与产品创新

来源:中国茧丝绸网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1-06-08   |  阅读次数:1085次

 摘要:就丝绸手绘产品的文化内涵发掘与产品创新进行了探讨。结合丝绸手绘产品研发提出了文化内涵区隔定位的观点,对丝绸手绘文化内涵产品创新的具体案例进行了生动祥实的分析,深入浅出地论述了文化元素的融入对凸显产品价值的关键作用。

  近来年,业界流行一句时尚的口头禅:"产品的最高境界是文化内涵的完美体现"。由此可见,把文化内涵融入产品设计中,将赋予产品无限生命力。藉此,既可提高产品与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知名度、美誉度,又可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四川全兴酒业集团,通过对公司古老酿酒历史文化的深度挖掘与研究,在其生产的"世纪典藏水井坊"酒的酒瓶底部,融入了"古酒坊水井口"的造型元素,并在包装上注入了悠久的酒坊历史文化;经过文字、媒介的广泛传播,极大地提高了全兴集团"世纪典藏水井坊"酒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创下了中国白酒2万多元一瓶的"天价"。这个案例充分体现了产品通过文化内涵发掘,能在凸显产品价值上起到关键作用。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并经人们世代相传,留下了深深的历史遗痕。笔者在本文中将就丝绸手绘产品文化内涵的发掘与产品创新,谈谈自己的看法,以供大家参考。

  1  丝绸手绘的历史文化溯源

  丝绸手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湖南长沙陈家山大楚墓出土的帛画《龙凤仕女图》佐证了其历史的悠久。(1)纵观丝绸手绘的发展过程,可以清晰地显现其从绘画技艺、材质、文化内涵演变和发展的脉络。

  丝绢的发明制作早于纸张,古人对丝绢的使用范围涉及服装、服饰、旌幡、帛画等。受当时生产条件的限制,这些丝绢未能进行较好的脱胶处理。但正是由于这些保留下来的丝胶具有很强的抗腐性,才使得出土的帛画、饰品能历经地下冥冥千年,仍保存完好。在没有工业染化料前,丝绸手绘品根据是否水洗,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不水洗的观赏性工艺品,一类是要水洗的服饰品。前类采用矿物颜料,色彩厚重艳丽华美,后类则选用色牢度好的植物染料。帛画和旌幡为前一类,其绘画内容多与祭祀相关,题材内容浪漫,如天上、人间、冥府、人物、御龙、凤鸟等,并用这些素材构成游冥府、上九天等虚幻的神话情景,憧憬灵魂的自由与升华,由此形成早期丝绢绘画质朴艺术思想的特色。从东晋到唐代,为帝王将相服务的丝绢绘画从祭祀品变为了艺术欣赏品;题材内容更加丰富,文化主题鲜明,文学典故、宗教仪式、 贵族生活场景皆巳入画。这段时期可谓是丝绢绘画最为辉煌的时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阎立本的《步辇图》,韩干的《牧马图》……斗转星移,随着纸的发明,丝绸刺绣和丝绸提花工艺的出现,丝绢绘画、手绘服饰逐渐被新材料和新工艺所替代,丝绸手绘出现了衰落和停顿。

  近代丝绸手绘有所恢复,但产品仍以绢扇、宫灯、屏风等观赏性工艺品为主。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四川南充绸厂刘存财、李星武为代表的设计人员,着手进行用工业染化料画丝绸手绘服饰的研究。工业染化料绘制的丝绸服饰产品,经高温蒸化固色,大大提高了耐水洗牢度,产品变得更加经济实用,从而引发了80年代初期丝绸手绘服饰产品的全国畅销热潮,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丝绸手绘产品的大众消费。同一时期也促进了丝绸手绘颜料、工艺、绘制流派的发展。纺织品颜料、隔离胶、真丝染料在丝绸手绘中被广泛采用。丝网印线填色、直接勾线填色、大写小写各种工艺方法纷呈。苏、浙、川、京形成了风格各异的丝绸手绘流派。事物的变迁发展在潮起潮落中更替,消费者审美观的改变与更迭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丝绸手绘这项古老的传统工艺,我们既要回顾历史,吸取传统技艺的精华,发掘手绘产品的文化内涵,同时又要借鉴其他艺术门类的特色创新发展手绘制作工艺,才能迎合消费者审美需求的不断变化。

  2  丝绸手绘产品文化内涵区隔定位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灿烂历史文化,为丝绸手绘产品设计注入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以个性原创为基础,以厚重文化为源泉,将这些耳熟能详的文化元素融入到丝绸手绘产品之中,体现产品的文化品位,形成产品文化上独特的闪光点,将赋予产品精神价值和文化魅力。这种文化内涵的显现将一般商品升华为情感象征物,从而获得消费者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共鸣,产品的价值在文化元素的衬托中得以大幅攀升。

  2.1  地域文化

  产品所面对的消费市场,与人文环境、地理环境关系甚为密切。四川是三国文化的发源地,同时也是三国历史变迁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演绎区域。六百多年来,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东汉末年至整个三国时期的历史典故、重要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变化莫测的军事策略等被文学、戏剧、影视各种媒介广为传播、深入人心。在漫长的历史演变发展过程中,造就了四川人民难以割舍的三国情结,形成了极为厚重的三国地域文化氛围。

  熊猫被生物界称为"活化石"。陕西、甘肃省虽也有部分熊猫的栖息地,但四川通过熊猫基地的培育建设以及大规模熊猫人工繁殖,取得了"放养"的重大科研成果,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四川是珍贵熊猫的原生地和熊猫文化的源头"这一理念。

  在四川创作和研发融入三国文化、熊猫文化元素的丝绸手绘产品,由此形成个性化、差异化特色,以及因产品文化内涵而引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这类产品对消费者的亲合力将远远高于其他区域。

  2.2  传统图腾文化

  远古氏族社会里,由于科学水平的限制,我们的祖先对各种自然现象还不能充分认识,他们把自然界的一切都看成是有"神灵"的,原始人为了生存发展,便祈求于这些"神灵"。他们把这些"神灵"经臆想发展到具象的描绘,作为精神寄托,供奉它、崇拜它、把它视为自己的祖先,这就叫"图腾崇拜"。(2)

  在图腾文化的传播中,"社火"文化的发展让人惊奇。"社"为土地之神,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它为人类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是人类发展必不可少的生存条(3)。"祭祀社火、祈求风调雨顺"成为一种风俗,世世代代生生不息。时至今日,在我国陕西关中、陕南地区"社火"文化已演变成为规模盛大的民间娱乐活动。"社火脸谱"是社火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夸张的民俗色彩艳丽张扬,脸谱图案多取之于封神榜和民间传说、具有法力和正义的人物造型,充满了个性,是人们对天、地、人三者情感组合的升华。人们对"社火脸谱"的崇尚,是期盼"社火脸谱"中这些具有法力和正义的人物,能为百姓镇宅辟邪、祈福纳吉。这些口授相传的文化传说迎合了现代人的心理需求。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竞争、职场角逐、跌宕起伏、人生顺逆往复交错、人性与金钱的错位、健康与平安的向往等带给人们诸多的生活困惑。面对这些困惑,人们难免心理失衡,而借助于"社火脸谱"的视角撞击力,却能宽慰一下人们脆弱的心灵,这也是一种现代人的心理需求。

  传统图腾文化通过用现代艺术表现手法的处理,找到了与现代人生活的结合点。人们通过与这种文化的沟通交流丰富了生活内涵,延续了图腾文化的发展。

  2.3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的形成是人们通过社会生活实践后,总结创造出的一种约定俗成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能够在几千年人类发展过程中保存下来足见其生命力的强盛。

  在众多的民俗文化中,题材绘画广为流传。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主题有:《福、祿、寿、喜》、《龙凤呈祥》、《富贵牡丹》、《三羊开泰》、《松鹤延年》、《九鱼戏水》、《八仙祝寿》、《富贵白头》、《喜鹊闹梅》等等,每一个主题都可讲述一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这些民俗文化题材深深地植根于中国百姓的内心深处。

  本文所提到的对丝绸手绘产品进行文化内涵区隔定位,是让产品设计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和各具文化特色的区域进行产品文化定位,让产品具有文化情感,能与消费者进行对话交流,达到拓展市场,扩大产品销售,最大化地实现产品价值的目的。

  3. 丝绸手绘文化内涵产品的创新

  所谓产品创新,是指在原有丝绸手绘产品的基础上,对产品文化内涵的多元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个性化、制作工艺的特殊化、包装装璜的差异化进行独具匠心的创新。产品创新是为了消除现代人在数量繁多、无个性产品环境中的视觉疲劳,满足人们盼望"新桃换旧符"的心理需求,使产品成为具有淳朴实用、美观大方和高雅文化三者紧密结合的有机体,让消费者从产品的视觉享受深化为心理共鸣,从而产生购买欲望。

  地域文化的产品创新设计

  3.1.1  三国文化元素的产品创新

  以典型的地域特色文化为题材,充分体现人们的地域情节(4)。针对四川地区三国文化旅游景点及政府、企业礼品这一市场定位,笔者开发了"三国"题材的系列丝绸手绘产品。考虑三国题材的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比比皆是,故开发产品时我们选取从不同的视角、绘画材质、绘制工艺、装裱形式、包装装璜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探索。

  在内容选择上,由于"三国"文化博大精深,《三国演义》描写的人物众多,且个个个性鲜明,故通过对历史地位、学识胆略、人格魅力等方面的比较,首批选择了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黄忠、马超、曹操、周瑜、大乔、小乔等人物造像。

  在人物创作过程中,我们对人物面部表情、神态和个性化进行了细致的刻划和塑造,同时注重结合整个画面场景与人物内心精神状态之间的协调。诸如,关羽深夜掌灯座帐,手握酒樽,凤眼半开,凝神屏气思考破敌良策。此情此景,仿佛让今人在万籁俱静的深夜听到了关老爷的心跳,同时又预感到明日铁马金弋、两军博杀场景的惨烈;张飞豹眼圆睁、气贯长虹、大展在长板坡吓破敌胆的威猛……这一切都活灵活现地跃然于产品画面上(图1)。为使产品开发系列化,我们把《三顾茅庐》、《桃园结义》、《草船借箭》、《三战吕布》、《舌战群孺》等章节独立成画,让人在领略产品的丰富文化内涵的同时,品味古人的智慧和胆略。

  产品绘制时,我们对目前国内丝绸手绘工艺进行了比较。丝网漏印填色工艺,优点在于可工业化批量生产,但艺术附加值低;纺织品颜料使用方便,但手感发硬,颜色覆盖力强,遮掩了真丝绸的优良质感和光泽。由于产品定位是具有收藏价值的丝绸工艺品,所以最终我们选择在白色素绉缎上作画,用蜀绘“丝绸黑色染化料”专用色浆勾线造型;再用稀释后的丝绸染化料渲染烘托,在用色上有意降低了色彩的饱和度,让画面色彩更加符合画面人物的时空背景。同时,通过增强色彩的弱对比处理,使画面显得既有墨韵又有色感,经高温蒸化,画面上的色墨相互渗透、交融变化形成独特的视觉张力。(图2)

2(小乔)

   人物造像采用有须短挂屏软装裱,这样比传统的长立轴节省室内墙面空间;而挂屏两边用与绫边同色的粗丝线手工套结,增强了手工艺品的特色,使产品同时具有通俗性和传统审美意识的颠覆性,让观赏者从传统立轴视觉的概念中得到不一样的崭新感觉。包装借鉴古时候的布轴套式样,基布用棕灰色化纤有光缎,中间镶嵌大红色龙纹化纤织锦缎,式样古色古香又不乏时尚新意。

  整套产品大气磅礴,从内到外都洋溢着浓郁的三国文化气息,让观赏者荡气回肠。产品面市后,深受各界的赞扬和好评。究其成功的原因,笔者认为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产品融入了"三国"文化的历史内涵,借助"三国"文化的影响力,形成了独特的产品艺术风格,有了让人欣赏、品味的情趣。2)从不同的视角,凸显三国人物的人格魅力。如从关羽的人生经历中,他对刘备、张飞结义兄弟的忠诚,后来对曹操的仗义,完美地诠释了"忠义"的含意。如今关羽成为当今政要及商界巨头心目中做人的楷模,而民间更是把关羽供奉为武财神。丝绸手绘三国人物造像挂屏等产品因题材典型、工艺独特、包装别致,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达到了理想的设计效果。

  3.1.2  熊猫文化元素的产品创新

  针对最具四川地域文化特色的熊猫题材,我们研发了多用途真丝绸镜擦(图2)。这种镜擦可以擦拭眼镜、数码相机、摄像机等各种光学镜片,因此消费人群广泛。结合丝绸面料具有柔滑轻薄的特点,在普通镜擦单层结构的基础上,将丝绸镜擦改为双层复合结构,使产品变得厚实丰满。观赏面选用真丝染色素绉缎配画姿态顽皮的熊猫,为了增强产品的观赏性,熊猫采用工笔撕毛画法处理,粗犷洒脱而淡淡的几笔竹叶与熊猫的乖巧相映成趣;擦镜面为真丝染色砂洗电力纺,电力纺砂洗后的表层绒面柔滑,不伤镜面、不掉短纤绒毛、不起静电微尘,擦镜效果非常理想。

  镜擦的四边折有0.5 cm流苏须边,现代而时尚。产品选用艺术纸折叠式信封包装,外观精美漂亮,它既是生活实用品又成为具有地域文化内涵的手绘工艺品。从这一产品的创新设计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丝绸手绘产品创新不仅仅是在工艺、结构、表现方法、包装上的新异变化,而是要融入让产品具有多姿多彩、鲜活而具有生命的文化内涵。

  3.2  传统图腾文化的产品创新

  图腾文化的魅力在于:它能护佑天下生灵,能为芸芸众生驱邪避害,祈福纳吉。现今,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极度丰富却伴着价值失落和生存焦虑的社会环境(5)。个人生活目标与现实的差距,个人能力与发展机会的得失,让人心态浮躁,情感扭曲。在矛盾和无奈的情绪影响下,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以一种理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人们总是企盼着自巳和家人流年好运、健康幸福。人们一方面努力克服生活、工作中的困难,一方面也接纳传统图腾驱邪避害,祈福纳吉的文化思想。根据人们的这种情感需求和现代家居中式风格的装饰特点,我们借助传统社火文化在民间的影响力,开发了丝绸"社火"装饰挂屏(图3),产品消费目标设定为普通百姓的室内装饰挂件。

  在产品创新研发过程中,手工描绘无法解决社火图案左右绝对均衡、对称的难题。通过对已有工艺的筛选比较后,我们采用电脑描稿制版、丝网漏印填色工艺较好地解决了制作上的难题。在设计中保留了传统图腾文样的基本特征,夸张了驱邪的面部表情,展示了社火文化的精神理念。在对民间传统社火脸谱配色进行提炼归纳的基础上,强调了局部色彩对比,然后用深色底对整体色彩进行协调。挂屏形式颇具现代感,突出装饰性和中式家居风格的相融性。产品外部特征既传统又现代,让人注目品尝能得到视觉享受和心理满足。从这个产品的创新中,我们找到了传统题材与现代文化艺术完美结合的新途径。

  3.3  民俗文化的产品创新

  民俗文化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被广泛运用。我们通过对一些家庭和办公室挂画进行统计调查后发现,大家对民俗文化中具有吉祥象征意义的画品爱不释手,因为它预示了一种家庭和睦、幸福健康、富贵有余的理想生活状态。针对这一市场,我们创作了一批民俗文化题材的工笔或大写意丝绸手绘产品。

  在产品创作中,特别强调了产品紧扣喜庆吉祥的民俗文化主题。在《富贵白头》丝绸装饰扇(图5)的设计时, 根据现代居室的墙体面积,为了扩大挂扇的视觉延伸力,把扇面直径扩大为50 cm,充分显示扇子的大气;扇圈选用0.4 cm的不锈钢条加工成型,以防受潮后锈蚀污损扇面;扇边用配色粗丝线手工编绕,增添了制作工艺的特色;扇柄用硬杂木手工车制,扇柄下方刻有四圈凹线,筒单中又富有变化,红色串珠扇穗渲染衬托出产品《富贵白头》的喜庆主题。扇面精美,文化主题吉祥,整个产品从文化内涵到装饰效果十分理想完美。

  丝绸画屏大写意产品(图6)的绘制过程中,我们克服了用真丝染化料在素绉缎面料上画大写意国画有色无骨的毛病,在需要固形的染化料中加入一些特殊的环保助剂,增加了色、墨的骨力,达到了预期的设想。构图特别注意了色与白的空间变化处理,力求达到完美的视觉效果。突出了真丝染化料在绸面上经高温蒸化固色后所显现出来的色彩折射泛光效果;产品的艺术特色与宣纸绘画迥然不同,让人耳目一新。装裱时,选用化纤有光缎托底,尽量让挂屏有丝绸柔软的特征。该产品的最大特点,是用染化料绘制工艺结合民俗文化题材在丝绸面料上作写意国画,古韵新意相得益彰。

   4  结  语

  产品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随着时代的变迁为人们提供更多精美、独特的丝绸手绘产品,将是我们产品设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通过对丝绸手绘产品的文化内涵区隔定位以及产品创新的过程介绍,希望对丝绸手绘产品的创新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