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收组通过听取项目实施单位汇报、查验财务专账资料、实地查看等方式,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认为:我市所承担的基地建设、技术改造及科研项目,在完成的质量和数量上都达到项目设计要求,全部予以验收通过。
一、4个“蚕桑基地”建设项目。承担蚕桑基地项目的县区为白河、石泉、紫阳、岚皋4县,4县区在项目下达后,实施龙头企业及县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人力和技术培训的投入力度,4个项目共完成新建优质高产桑园43422亩,建设小蚕共育室11317平方米,推广方格簇635万片,各单项指标超过省上规定标准。4县区在项目实施中共投入资金2322余万元,其中项目实施企业投入1089万元,超过省上规定的680万元标准。
4个蚕桑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将对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一是项目投产后,年增养蚕10万张,年增产鲜茧3500吨,预计全市蚕农年可增加收入6亿元以上;二是通过小蚕共育室、方格簇等新技术的推广使用,蚕的成活率,蚕茧张产量和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全市蚕桑生产技术水平;三是推动了全市蚕桑产业的专业化、技术化水平,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6个“技术研发”推广项目(含06年2个)。6个技术研发推广项目分别为:安康市蚕桑技术推广站承担的“桑树新品种‘农桑14号’引繁与推广”项目、安康市蚕桑研究所承担的“蚕桑丰产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和“柞蚕试验示范研究”项目、安康学院承担的“桑树新品种高效繁殖技术及推广应用”项目和“家蚕抗核型多角体病毒病新品种引进示范与推广”项目、石泉县蚕桑局承担的“石泉县利用桑枝开发食用菌”项目。
6个技术研发项目从桑树新品种、蚕病防治、柞蚕等不同课题做了研究,选题准确,切合安康实际,实用性强。所有项目在我市的蚕桑产业中得到运用和推广,对我市发展蚕桑产业有较强的推动性。6个项目共投入研发资金236.5834万元,超过省上规定的120万元标准。
三、6个技术改造项目。紫阳县康洪茧丝有限公司、旬阳县蚕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平利县金桥供销公司、岚皋县巴山茧丝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的“烘茧灶更新改造”和紫阳县蚕桑站承担的“紫阳县蚕种催青室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6个技术改造项目,实施单位共更新改造完成71座老式茧灶和催青设备,完成投资351.2635万元。
改造后的茧灶升温快、热效率高,缩短了烘茧时间;同时,新灶改用以煤为原料,大大的节约了薪炭资源,减少森林砍伐。项目的建成不仅为企业提高了原材料质量,节约了能源,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达到了保护森林资源,减少了环境污染的目的,取得了非常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验收组对于16个项目“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给予了高度评价,对于安康市各级党委、政府和龙头企业在项目实施中所作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做了充分的肯定。同时指出要通过东桑西移项目的实施,使全市的蚕桑产业从现在的传统产业种桑养蚕向现代种桑养蚕迈进,从规模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切切实实做到人富村富,从而达到项目实施的真正目的。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