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选茧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2.3.1 铺茧均匀,平铺薄选。头道铺茧操作要机动灵活,铺得均匀,熟悉原料情况,视选茧工的多少,掌握好铺茧量,以保证下面来得及拾清下茧;同时,自己也要拣去较明显的下茧。中间一道要求拣去第一道未拣清的下茧,把茧子翻身以使穿头茧易于看清,同时也要注意铺平茧子。末道主要负责复查和选清下茧。
2.3.2 目光集中,双手并用。选茧中既要提高产量,更要注重质量,稳定上车成数。选茧时,目光与手要密切配合,做到眼到手到,不跳不漏,双手并用,一手前一手后,一手铺一手拣,边铺边拣,或两手同时拣。拣茧时应一粒一拣,个别情况下可多粒同拣,不带茧,不传茧。
2.3.3 看准拣快,减少误选。选茧时思想要集中,位置要适当,上身稍向前倾斜(与传送带逆向),手腕及肘部不得靠在选茧台或传送带的边框上。要铺得匀,铺得平,看得准,拾得快,分得清,努力减少误选。
2.3.4 选茧时要经常注意及时拾起落地茧,不踏瘪、压瘪茧子,并经常做好选茧及工作场所的清洁工作。
2.4 剥、选茧机的性能、故障及保养方法
2.4.1 剥茧机的性能、故障及保养方法
目前,大多数丝厂均使用快速剥茧机,此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速度快,效率高。剥茧由原来的橡皮布改为帆布,安全耐用成本低。
剥茧机故障的原因及保养方法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快速剥茧机运转速度快,茧衣、毛丝和灰尘极易进入其两端的轴承盒内,与润滑油混在一起,结成小颗粒,阻碍轴的正常运转并使轴发热。要认真做好轴承的日常清洁工作和设备保养工作,定期清洗和加油。
——剥茧机帆布跑边。帆布经运转磨擦后,会造成一边松一边紧,从而使茧衣在帆布上不贴实,使帆布吃不上茧衣,影响剥茧的正常进行。因此,必须经常注意调节剥茧机帆布的松紧程度。
——剥茧机下辊筒容易缠绕茧衣、毛丝,从而产生打滑现象。因此,需经常清除辊筒上的茧衣、毛丝,使辊筒保持正常运转。
——剥茧机的刀口、辊筒易轧瘪茧子,甚至造成轧茧停车。此时,除了调整剥茧机的刀口、辊筒之间的间距外,还可在剥茧机刀口的两辊筒之间加装一根直径3mm的钢丝,可以有效防止辊筒轧茧。
2.4.2 选茧机的性能、故障及保养方法
目前,多数丝厂使用传送带选茧机,少数使用选茧台“板选”。这里仅介绍传送带选茧机。该机结构简单,运转平稳,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
传送带选茧机常见故障是传送帆布带松紧程度不适当,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轴承应定期加油和清洁。
2.5 剥选茧工序的疵点种类、产生原因及防止方法
这里所说的疵点种类,是指在剥选茧过程中所产生的疵点茧,其种类、产生原因及防止方法如下表所示:
疵点类别 |
产 生 原 因 |
防 止 方 法 |
瘪 茧 |
1、剥茧机刀口辊筒间隙不当,剥茧时轧瘪茧子;
2、落地茧未及时拾起,被踩瘪;
3、茧包、茧筐遭受重压。 |
1、调整剥茧机刀口辊筒间隙;
2、在剥茧机刀口的两辊筒之间加装一根直径3mm的钢丝;
3、随时拾起落地茧;
4、茧包、茧筐不重叠过高,不受重压。 |
污染茧 |
1、剥、选茧机辊筒、轴承加油不适当,机油或润滑油溢出;
2、储茧斗、箱,剥、选茧机帆布带及工用具等被污染,均会产生污染茧。 |
1、保养工加油要适当;
2、经常做好剥、选茧机及工用具和工作场所的清洁工作。 |
毛 茧 |
1、剥光率掌握不适当;
2、剥茧机刀口处铺茧厚薄不匀或铺茧过厚、脱节。 |
1、剥茧时做到铺茧均匀,厚薄适当,毛茧供应不脱节;
2、严格掌控剥光率:春茧不低于93%,夏秋茧不低于90%。 |
擦伤茧 |
1、剥、选茧时,操作毛糙,蚕茧受受重力挤压擦伤;
2、茧包、茧筐重叠过高,承受重压;蚕茧从高处跌落或受甩打。 |
1、操作轻稳,不挤压、擦伤茧子;
2、茧包、茧筐重不叠过高、过重,不甩打。 |
上、次茧中的下茧 |
1、剥光率低;
2、选茧时铺茧不均匀,放茧量过多,铺茧厚;
3、目光不准,分级不清。 |
1、剥光率要达到工艺要求;
2、选茧要做到铺茧均匀,平铺剥选;
3、选茧工要做到分级清楚,看准拣快。 |
2.6 剥选茧工序的疵点茧对后道工序的影响
剥选茧中产生的疵点茧对煮茧、缫丝的产量、质量及消耗均有颇大的影响,这是我们在剥选茧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现将剥选茧中产生的疵点茧对煮茧、缫丝的产量、质量及消耗的影响分述如下:
2.6.1 瘪茧:在煮茧时,产生渗透不充分、不均匀,影响茧腔吸水量和煮熟程度的均一适当。在缫丝时增多落绪,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同时,因落绪次数增多,索理绪次数也相应增加,蛹衬也会偏厚,降低了茧层利用率,会增大缫折。
2.6.2 污染茧:缫丝时产生夹花丝,造成生丝外观疵点,影响生丝正品率的提高。
2.6.3 毛茧:在煮茧时,既影响挖茧量的正确,又影响煮茧渗透的均匀,致使煮熟程度的不一致。在缫丝时,落绪无规律,打乱工人操作,影响缫丝产量、质量的提高和增大原料消耗。
2.6.4 擦伤茧:茧层表面遭擦伤后,致使茧丝断裂、紊乱,经煮茧后绪丝量增多,索理绪后产生的长吐量增多。缫丝时多生颣节,增多落绪,影响缫丝产量、质量的提高和增大原料消耗。
2.6.5 上、次茧中的下茧:在同一庄口的原料中,由于上、次茧与下茧的解舒差异极大,在煮茧中会造成著熟程度很不均一。一般来说,由于下茧不能缫制白厂丝,所以它混入上、次茧中,对缫丝生产的产量、质量及原料消耗的影响都是很大的。
2.7 生产技术基本知识
根据“按质分类,按需分档”的选茧原则,依照市场需要,以品位设计要求为基础,一般采用粗选和精选两种选茧方针。
所谓粗选,就是仅从光茧中剔除下茧,剩下的即是上车茧。
所谓精选,就是不仅要从光茧中剔除下茧,还要在上车茧中分别上茧和次茧。在生丝品位要求高、茧质差、茧型大小不齐或需要按茧型大小分型的,要严格选剔次茧。
一般在缫制3A级及以下的生丝时,以贯彻“以多带少,以好带次”的原则,采用粗选,提高上车率,尽量节约原料,在不影响丝色和等级任务要求的前提下,不出或少出次茧。
2.7.1 上茧、次茧及下茧的定义
——上茧:茧形整齐,茧色基本一致,茧层厚薄均匀的茧子。
——次茧:有明显疵点但尚能缫制白厂丝的茧子,如轻黄斑、轻
柴印、轻畸形、硬薄皮和异色茧中的米黄色、湖绿色、红斑茧等。
——下茧:不能用于缫制白厂丝的茧子,统称为下茧。
2.7.2 各类次、下茧的名称、形态及特征
正确鉴别各类次、下茧的形态及特征,是正确贯彻选茧方针,实现缫丝生产“优质、低耗、高产”的重要保证。现将各类次、下茧的名称、形态及特征分述如下:
——次茧的名称、形态及特征
轻柴印:茧层表面因蔟的形式不好,造成柴梗的痕迹。可分为:
单面柴印:柴印呈直线形,印痕较浅。
钉头柴印:痕迹较小而浅,只有一点。
平板柴印:光板面积较小,或是面积虽大但稍有缩皱。
多面柴印:有两条印痕以上,但线条较浅,茧型尚正常。
轻黄斑:老熟蚕上蔟后处理不当,或上蔟过早,蚕的排泄物或吐丝营茧进行中死蚕腐败物污染,造成茧层表面染有尿印或大的污点,斑点发硬成块,或者松散凸起。
轻尿黄:蚕尿渗入茧层较浅,程度较轻而不软。
轻靠黄:黄色或黑色污染茧层表面程度较浅,面积较小。
轻内印:病蚕在茧腔内腐烂,污染茧层内层,茧子表面能隐约看到黑印的内印茧。
硬绵茧:由于老熟蚕有病,茧层丝胶含量少,茧丝间胶着点少或蔟中温度过高、天气特别干燥,丝胶干燥过快,易形成硬绵茧。其组织疏松,手触尚硬,有缩皱。
薄头茧:由于蔟室光线不适,易产生薄头茧。其特征是茧层头部一端偏薄。
硬薄皮:由于蚕生理上的缺陷,或饲育、上蔟的时间、环境发生变化,易产生硬薄皮。其茧层厚薄为正常茧的50%左右。
异色茧:因蚕品种的关系或蚕在吃桑叶后吸收了桑叶中的色素,易产生异色茧,表现在茧层上主要有米黄色、湖绿色、红斑等影响丝色的茧子。
畸形茧:由于蚕的生理缺陷或饲育条件、蔟室环境发生变化致使老熟蚕结茧没有正常位置,造成茧形畸异,形状异于一般正常茧。
油茧:蛹油沾染茧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