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生产稳定、蚕农增收,各地围绕“稳桑稳产业、保规模增效益”工作目标,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蚕桑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优化布局,推进区域规模发展。如皋、海安、东台等主产县(市)出台“稳桑保桑”政策,对桑园更新、优良蚕种等给予补贴。南通市农林局开展蚕桑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建立6个蚕桑高产高效万亩示范片。苏州、盐城等地坚持“精品蚕业”发展思路,推进“蚕业基地”建设,加快发展高效、生态、现代蚕业。二是综合利用,提高蚕农收益。为提高农民栽桑养蚕效益,各地把加强蚕桑综合利用作为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径,总结推广了“桑—菜套种”、“桑—禽套养”、“蚕房综合利用”等蚕桑综合利用模式,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全省蚕桑综合利用面积20万亩,比上年增加1倍,总产值达2.5亿元,同比增长108%。海安、如皋、东台、射阳等主产县市出现了一批亩桑综合收入超7000元的高产典型。三是强化服务,保持蚕桑生产稳定。各地依托省农业三新工程、高效农业等农业重点项目,推广普及桑树病虫测报防治、省力化养蚕,小蚕饲育自动化、桑园综合利用等省工节本高效技术,提高了栽桑养蚕科技水平。强化蚕种质量管理,在农业部全国蚕种质量抽查中,我省蚕种质量名列前茅,保证了蚕农用种安全。加强蚕桑生产防灾减灾,妥善协调家蚕饲养期间农作物病虫防治用药品种与用药时期,确保生产安全。
今年全国各蚕茧主产省的产量较去年下降幅度均在30%以上。从历年数据分析来看,目前茧丝绸行情已处于谷底,虽然目前国际市场需求尚未有较为明显的恢复,但国内需求非常旺盛,茧丝绸家纺类产品热销,价格持续上涨。随着世界经济的转暖,预计到明年春茧上市前,茧丝供应紧张的局面不会改变,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将逐步体现,蚕桑生产效益将进一步提高。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