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春夏丝绸织物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在强调技术性、实用性的同时更关注产品的市场生命力和流行元素的运用。细腻、柔软、轻薄的织物上点缀纤细柔美的彩丝或镶嵌加捻纱、花式纱、包覆纱,赋予织物细腻与粗犷、张扬与沉静、华贵与朴素的融合;富有变化的花式、多色嵌条,科技感的纱线配合简约的设计,散发出自然与时尚的气息,多元化的风格呈现织物的新内涵。
原料运用上充分发挥丝的特性展示出织物的轻、薄、透、柔。丝与麻、化纤、棉、毛等纤维的组合,通过加捻、强捻、包覆等纱线的变化和运用营造织物丰富的表现和风格。改性、功能性纤维的运用进一步加强,赋予织物新的性能,拓展了应用范围。
丝与亚麻混纺,将丝的柔滑与麻的硬挺有机结合,纱线排列成循环变化的丝缕细条,织物飘逸中呈麻质感的自然风格,兼备悬垂性与硬挺性。丝与棉、亚麻相交织大提花,花型细腻柔美,织物获得柔亮光泽的同时,服用性能也得到改善。丝与吸湿排汗纤维氨纶包芯纱交织,在保持丝质光泽和手感的同时,织物纹路细腻,具有非常柔滑的手感,轻盈飘逸,良好的弹性和透气性。
不同纱线的设计与组织结构相融合赋予织物更多的风格变化。织物的纬纱采用真丝包覆纱与改性亚麻包覆纱,织物较好的延展性突出织物表面麻纱细腻的粗细节外观。加捻丝、弹力丝结合双层变化组织,织物表面形成立体感强的方形凸纹起绉效应,新颖别致。经向无捻纱与纬向强捻纱交织,产生细腻的绉类外观,砂洗处理使其具有良好的悬垂性。经纱采用单根强捻桑蚕丝,纬纱采用单根桑蚕丝、多组段染丝与金银丝,获得丰富多彩的特殊色织变化效果。
条纹运用丰富。利用花式线采用变化的排列模式,柔和的格子表面镶嵌有清晰的花式横条,横条与格子交替变换赋予织物新奇的色彩效应。利用纬纱原料的不同,形成花式的细竹节横纹,风格新颖而粗犷。经向采用单根桑蚕丝加强捻纱,纬向利用金银丝与七彩段染作嵌线,细腻的薄如蝉翼的绉面上镶嵌闪烁的多彩条纹,体现一种自然的和谐美。
提花组织仍然流行。桑蚕丝与亚麻、棉交织,丝赋予织物华丽的光泽,提花与地组织对比分明,质地细腻平实,手感柔滑。采用丝绸与麻、金银丝交织大提花,光亮的纱线与质朴的麻形成对比,疏密搭配、明暗隐显,增加了花卉图案的立体感,花纹逼真、优美、华贵而具有流动性,形成了原料、纱线、花型的完美结合。
褶绉风格依然是很重要的元素。加捻丝、弹性包覆纱丝交织、并合,配以双层变化组织,可产生独特立体感强的“方形凸纹”起泡起绉效应,手感丰满柔软,弹性佳。无捻纱与强捻纱交织,使织物产生纹理细腻的绉类效果。
此外,功能性整理的运用提高了织物的性能,如可机洗功能整理、亲水性柔软整理等,织物朝功能性、高档化方向的趋势进一步发展。
丝绸产品的开发尚有一定的上升空间。真丝有着色彩和光泽的独特优势,产品风格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非常明显,开拓花色品种设计风格上的原创性,将丝绸织物的开发与织物的成衣风格、服用性、市场性相融合,值得企业产品开发人员借鉴。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