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在杭州举行的“2009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上了解到,越来越多的丝绸企业已经瞄准广西市场,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即将建成的无限商机。
李雄是浙江省嵊州市一家丝绸领带企业的贸易经理。他告诉记者,嵊州市虽然地处桑蚕之乡,不过当地每年却有将近80%的茧丝原料依赖外地采购,而广西就是重要的采购地区之一。
不只是丝绸成品企业,不少原来只立足于本地采购的初加工型企业,也开始把采购的触角伸向广西。这家公司的业务代表告诉记者,在未来两年,广西茧丝将占到该公司原料比重的50%以上,广西将成为其最主要的原料采购地。
随着国家“东桑西移”产业调整政策的逐步推进,广西的桑蚕产业近几年取得了突飞猛进式的发展。从2005年开始,广西就已经成为全国桑蚕生产第一大省区。截至目前,全区桑园总面积超过200万亩,年产茧量超过20万吨,广西的茧丝产量已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将近三分之一。而与广西的现状截然相反的是,作为传统的桑蚕生产基地,江浙地区的大部分丝绸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阶段,缫丝等初级加工环节已经逐渐从产业链中剥离,再加上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桑蚕养殖规模也出现了逐年萎缩的现象。而广西桑蚕产业的发展恰好对东部地区丝绸产业链起到了重要的弥补作用,两地之间合作的空间不断加大。
借着“东桑西移”产业调整政策的东风,在原本只是江浙企业唱主角的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上,不少广西企业已经崭露头角,主动参与到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合作与交流当中。而在本届的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上记者发现,除了“东桑西移”政策的推动之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即将建成也极大地提升着广西桑蚕产业的吸引力,国内丝绸产业发达地区正期待着自贸区建成所带来的无限商机。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