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东台新街、唐洋、许河、三仓、新曹等东部乡镇,晚秋蚕相继发生中毒现象,大批僵硬发白,不能吐丝结茧。据当地统计,约有2万多户蚕农的4万张晚秋蚕恶性中毒,直接损失4000多万元。
不仅如此,和盐城东台市相邻的南通市海安县的蚕茧也出现了类似状况。两地蚕茧为何在同时出现同样的惨状?好好的蚕茧为何不能吐丝结茧?……
蚕茧之都蚕不吐丝不结茧
东台市一直有中国蚕茧之都的美称,养蚕造茧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然而,祸从天降,今年深秋的蚕宝宝却一丝不吐,看着这一幕惨象,蚕农们是欲哭无泪。
10月30日下午,记者在东台市新街镇采访时,蚕农们纷纷向记者倾诉自己的遭遇。养了几十年桑蚕的卢奶奶告诉记者,10月21日,她家的蚕还没有“上山”,上午她就闻到空气中一股腥臭的味道,当时也没有太在意,在第二天蚕“上山”后,一连几天也没见吐丝,“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一般情况下蚕只要‘上山’,一两天就吐丝结茧了。”
新街镇的大部分蚕农都和卢奶奶有着相似的遭遇,在经过仔细回忆后,大家认为,21日的那股腥臭味是有毒气体,蚕宝宝肯定是中毒了才吐不出丝的。
据东台的官方数据显示,东台全市有2万多户蚕农的4万张晚秋蚕恶性中毒,直接损失4000多万元。
初步鉴定显示为中毒
鉴定结果确如蚕农们所料想的那样,21日的那股腥臭气体确实有毒,而且是蚕不吐丝结茧的根本原因。灾害事件发生后,东台当地政府紧急向江苏省蚕种质量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报告,请求安排专家到东台实地进行事故鉴定。鉴定结果显示,新街等镇晚秋蚕不结茧,是环境化学因子引起的亚急性中毒。晚秋蚕在21日前都很健壮,蚕农个体行为不可能造成大面积中毒,东台蚕区所在的两家农药分装企业全部停产,市内不存在污染源。
就在东台申请专家鉴定时,隔壁的南通海安县也出现了大批晚秋蚕中毒现象。祸出何处?毒源何在?
答案似乎不那么难找,因为蚕农们都把海安县角斜农药厂作为致蚕中毒的重点怀疑对象。
农药厂成肇事疑犯
记者在海安县角斜镇采访时,当地一些居民和蚕农告诉记者,南通和海安地方政府都有明确规定,相关环境污染企业在蚕饲养期必须停产,否则一旦引起蚕受污染等事件,责任自负。“角斜农药厂违反规定提前生产。那几天,天气助纣为虐,从21日到24日,连续不断的东南风,将海安角斜农药厂泄漏排放的毒气刮到无辜的东台蚕区,使东台和海安的晚秋蚕大面积遭殃,并殃及大丰南部。”知情者向记者透露。
30日下午,记者在向该农药厂核实情况时,被告知要到镇政府去采访,厂里什么都不清楚。而一门卫则表示,厂里在10月24日就已经停产了。“这说明该厂在24日前肯定进行了生产,这是违反相关规定的,也进一步证实了蚕农们的猜测。”海安一蚕农表示。
蚕农们一致认为,海安县角斜镇农药化工厂就是致使蚕中毒的元凶,而当地的政府却在为该厂辩解,认为该厂生产的产品不会使蚕不结茧。
角斜镇当地居民反映,涉嫌污染排放的农药厂早有前科,近几年,已引发多起蚕种中毒事故,他们对农药厂排放也恨之入骨。今天年初,省广播电台的《政风热线》就以《蚕不结茧谁之过?》为题,对海安的春蚕不结茧进行过报道,“然而相关排放废气的企业却并有没有按照规定停产,才导致了秋蚕的再次受灾。”
调查开始,维权不易
据记者了解,该农药厂去年在角斜镇政府的协调下,以每亩1000元的代价补偿给紧邻的蚕农。今年的春蚕同样出现不结茧的情况,海安县政府又拿出40万对当地蚕农进行了补偿。
目前,江苏省环保和农业等部门已成立联合调查组,前往东台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并对受灾群众情绪进行安抚。
盐城师范学院一位不愿具名的社会学专家对该事件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如果此事发生在同一个行政区域,问题的解决就显得不那么艰难了,但是海安县隶属南通市,东台市隶属盐城市,两地不属于同一行政体系,这样一来,两地政府的博弈其实就是两个地级市之间的利益博弈。但污染源不应该有行政区域的划分,地方政府不能为了地方的税收而成为污染化工企业“逞凶”的保护伞。否则蚕农养蚕的积极性就会受到严重打击,最终导致蚕茧的市场供应不足,市场萧条、萎靡,而东台的中国蚕茧之都的美名也就有名无实了。
这次东台、海安两地蚕农的蚕中毒事件如何调查处理,我们将追踪报道。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