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家蚕功能基因组学与现代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在西南大学召开
“家蚕功能基因组学与现代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在西南大学召开
来源:西南大学 | 作者:伍玉松
| 发布日期:
2009-10-26
| 阅读次数:582次
2009年10月22日,由科技部和重庆市政府联合主办,科技部国际合作司、重庆市科委和我校承办的“家蚕功能基因组学与现代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隆重召开。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我国举办的家蚕基因组学研究领域的一次高规格的国际大型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日本、希腊、法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及中国台湾和国内相关高校科研机构代表等150余人出席会议。国际鳞翅目昆虫基因组委员会主席Kostas Iatrou教授、国际鳞翅目基因组委员会国际联系人Marian R.Goldsmith教授、日本家蚕基因组项目负责人KazueiMita教授、国际昆虫学著名杂志Insect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昆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主编Sarjeet S. Gill教授和副主编Pierre Couble教授等20余位国际昆虫学研究领域著名专家和学者出席了此次学术研讨会。校长王小佳、副校长周常勇出席了大会开幕式,王小佳校长还代表学校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来自各国的研究者将围绕家蚕功能基因组学与现代丝绸之路展开友好和深入的交流,共同探讨新的研究课题,推进合作与了解,携手共创21世纪新的丝绸之路。
据了解,自2003年我国科学家独立绘制完成“家蚕全基因组框架图”并于2004年在《Science》发表该项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并形成国际“家蚕研究热”,2008年通过国际合作方式,以我方为主,又完成了“家蚕全基因组精细图谱”绘制。2009年8月,我国科学家独立完成了40个蚕类基因组重测序和高精度遗传变异图谱构建,并再次在《Science》发表研究成果,受到国际高度评价。至此,家蚕成为完成基因组学研究“三部曲”(框架图—精细图—高密度遗传变异图)的少数代表物种之一,标志着家蚕基因组研究由此跨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今后的重点工作将围绕“发现基因、研究基因、利用基因”展开,推动蚕业科学再上台阶,全面支撑现代蚕丝产业发展,开拓21世纪新的丝绸之路。
此次“家蚕功能基因组学与现代丝绸之 路国际研讨会”的成功召开显示了我校在家蚕基因组学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和地位,是继家蚕基因组学研究“三部曲”完成之后,世界蚕业科学领域的又一件盛事,进一步为昆虫学和蚕学研究搭建起了高水平交流平台,并极大地促进该领域的国际合作研究,是21世纪丝绸之路上一个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