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早已竣工的公园一期——桓子河大桥至嘉陵江大酒店段,一股浓郁的丝绸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广场、道路、灯具、绿化……无不蕴含着“桑、蚕、茧、丝、绸”等各个元素,凸显出辉煌灿烂的巴蜀丝绸文化精髓。
“丝绸文化主题公园结合‘千年绸都’城市形象定位,充分展现巴蜀丝绸文化,是一个以地域特色丝绸文化为主题,集休闲、美食、娱乐、运动为一体的特色滨水文化公园。”嘉陵区商务局局长韩荣武告诉笔者,为了尽早完成这一亮点工程,公园一期建设一确定下来,该区就在建设现场成立工程建设指挥部,为公园建设全面“护航”。
“晴天加紧打造公园主体,雨天抢抓绿化、草坪等细节,一刻不停下建设步伐。”工程指挥部负责人介绍说,在拿到公园的规划建设图纸后,建设现场的干部员工就统一作息时间,放弃节假日,采取倒排工期、过程监控、责任分化等办法,做到现场问题当场解决、难点问题挂牌解决,不误工、抢时间、提效率、抓进度,确保公园建设按时完工。
公园建设景观打造需要大量的树木,然而,面对区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公园建设指挥部多次召开全员大会,讨论解决办法,最后决定由乡镇捐赠一批树木。“这个方案一确定,很多乡镇都积极响应,你一棵我一棵,捐树非常踊跃,很快就筹够公园用树数目。”韩荣武说,有了全区人民的建设热情做后盾,在以后无论遇到什么难题,都能迎刃而解,很快,公园绿化全面完成,接着景观打造、“蚕神灯塔”、丝绸文化广场、蚕茧型灯具等一一完成,确保了工程按期完工。
漫步在丝绸文化主题公园中,从桓子河大桥一路走来,越过嘉陵江大酒店,呈现眼前的又是一幅火热的建设“画卷”,放眼公园二期建设雏形,忙碌在工地上的工人将这幅“画卷”拉得老长,中间不乏大型机械来回穿梭,公园进入紧张施工中。
“之所以现在才拉开二期建设序幕,主要是做了很多、也否定了很多的设计方案,要做就要做好,就要让人一走进公园就像走进千年蚕桑文化的历史发展中。”正在现场查看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公园建设指挥部工作人员邓刚告诉笔者,为了设计出更好的方案,嘉陵区召开大小会议上百次,专家们提的方案好几堆,最终确定下现在的方案并进入紧张施工。
据了解,嘉陵区丝绸文化主题公园二期建设从嘉陵江大酒店到滨江南路下半部,占地面积200亩,继续融入丝绸文化元素,体现绸都文化底蕴,公园将于2010年春节前全面完成景观建设并对外开放。
嘉陵区丝绸文化主题公园起于桓子河大桥,南至嘉陵区泥溪河大桥,全长3.2公里,占地面积320亩。整个公园建设投入资金4800万元,采取“以园建园、以园养园”模式,分两期三段建设,计划在2010年春节前全部竣工。
公园定位以丝绸发展历史为线索,将丝绸文化景观在时间与空间上有机统一起来,体现地域特色丝绸文化主题。公园的景观分为:一轴(以千年丝绸之路为一条轴线,贯通园区南北,是南充“中国绸都”丝绸发展历史在园区内的缩影)、两带(结合防洪堤打造滨江风光休闲带,沿滨江大道设置防护隔离绿化景观带)、四区(餐饮区、娱乐区、休闲区、运动区,四大功能分区相辅相成)、五点(天书石阵、丝绸文化广场、桑田广场、云纹水榭、舞彩广场)。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