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业文化
蚕业文化>>中国丝绸的起源与初创
 

中国丝绸的起源与初创

来源:中国丝绸博物馆  |   作者:中国丝绸博物馆   |  发布日期: 2009-10-19   |  阅读次数:1254次

(2)起源与初创
我国有着许多关于丝绸起源的古老传说,甲骨文中也出现了蚕桑丝帛的文字。河南、浙江等地出土的有关文物证实: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利用蚕茧抽丝、并用原始腰机织出各种织物。
展品:

  1.纺织画像石(复制品) 汉(206B.C-220A.D) 江苏泗洪曹庄出土
汉代画像石常用于构筑墓室及装饰,其主要题材为人物故事。画面上描绘的是“曾母训子”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到当时丝绸生产场面以及斜织机的型制。

  2.采桑画像砖(复制品) 晋(265—420A.D) 甘肃武威出土
魏晋时期,丝绸产区已扩大到西北地区,甘肃、新疆等地开始大量栽培桑树。此画像砖生动再现了当时河西走廊一带少数民族采桑的情景。

  3.“中织室玺”印(复制品) 战国(475—222B.C) 湖南长沙楚墓出土
这件印玺是楚国设置“织室”管理官营丝织生产的实证,它反映了楚国丝织业的发达。

  4.“崇蛹嵯峨”瓦当 (复制品) 西汉 陕西西安出土( 206B.C—25A.D)
汉朝政府非常重视蚕织业,设蚕官管理和指导全国蚕业生产5.聂币(复制品) 西汉( 168—160B.C) 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丝绸一直具有实物货币功能,汉唐间应用十分普遍,甚至在死后还用丝织品剪成币形随葬。 此瓦当是专为养蚕的官署烧制的。


  唐代丝绸产区分布图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