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利润1.2亿元,增长20.9%,入库税金5200万元,增长14%……”丝绸行业捷报频传。在日前召开的全市茧丝绸产销形势座谈会上获悉,今年以来,我市各大丝绸企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成功“化危为机”。没有一家企业因这场危机出现倒闭或关停、减员或减薪的情况。
全球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我市丝绸行业产品的出口,出口为主的丝绸企业受到了重创。今年以来,丝绸出口下降30%左右,生丝出口下降10%。与此同时,今年所收的蚕茧量比去年下降了44.1%。虽然收购价达到近几年来的最高价——每公斤16元左右,可仍收不到蚕茧。
南充长叶纺织公司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长叶纺织”的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市场,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产品出口很难,这是我从事丝绸行业15年来第一次看到这样低迷的销售情况。记者了解到,不仅仅是长叶,许多丝绸企业都深刻感受到了出口的困难,特别是欧盟等市场,基本上不需要中国丝绸,这给以出口为主的南充丝绸带来了不利影响。同时,由于去年蚕茧的收购价格相对较低,影响了蚕农的养蚕热情,所以到今年收购的时候,虽然价格高,但产量减少,因此也难以收到优质茧。
据市商务局副局长李伟介绍,近年来,我市丝绸行业投入技改资金达3.5亿元,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得到推广应用,生产能力和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比如四川依格尔公司特宽幅高经密大提花真丝面料、炼染生产线环保治理工程、深圳新维与六合集团合作并整体搬迁至南充等重点项目加快实施,这些都对丝绸产业产品提档升级创造了条件。
与此同时,在今年2月,中国丝绸协会对我市3年到期的“中国绸都”称号进行了复审,并获得了重新认定,这为南充丝绸产品增加了“含金量”。“在外地说是中国绸都的产品,还是很有影响力的。”依格尔公司负责人笑着对记者说。
如何将传统产业做大做强,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据了解,我市将在支持西部茧丝绸交易中心建设,为企业搭建优质交易平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作好承接产业转移和对接合作准备等方面下功夫,力争让丝绸这棵老树盛开出“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