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张明沛:中国桑蚕业的“广西现象”
 

张明沛:中国桑蚕业的“广西现象”

来源:《香港文汇报》  |   作者:张明沛:   |  发布日期: 2009-08-12   |  阅读次数:577次

广西农业厅部门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坚持把桑蚕业作为第一优势产业来打造,克服了“九五”期末桑蚕产业全国性萎缩和下滑带来的影响,从容地面对挑战,战胜困难,终于迎来了发展曙光。

20022003年,广西桑蚕业刚进入起步快走的发展期,就遇上全国性的茧丝绸行业低潮。广西每公斤茧价仅有9771293元,最低价格5163元,发展前景普遍不被看好。

面对困境,广西农业厅组织有关专家认真调研分析,认为广西桑蚕业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发展潜力,只要抓住不放,稳步发展,就会在发展高潮到来之前抢占先机,赢得成功。

“十一五”以来,广西区党委﹑区政府将桑蚕业列入广西农业重点加快发展的11大新兴优势产业之首,明确把桑蚕业打造成为继糖料蔗产业之后在全国乃至全球有较强竞争的产业。广西农业厅提出,要通过几年努力,力争实现全国桑蚕业第一大省,并向全国桑蚕强省迈进。

 

自主创新 确保桑蚕业快速发展

产业发展,科技先行。近年来,广西农业部门针对制约桑蚕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因地制宣,自主创新,系统集成,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抓住一项又一项关键,发展形成了一整套适合广西特点的先进实用技术体系。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桑蚕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确保了广西桑蚕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一是品种培育实现更新换代,突出解决良种保障难题。多年来,广西一直致力于亚热带新品种选育与研究。针对广西高温多湿的气候特点和农村生产水平,先后自主育成一大批抗高温多湿﹑茧丝质量优的桑蚕品种和高产优质杂交桑品种,使广西桑蚕品种实现了多次更新换代。

二是良法创新实现集成配套,突出解决高产高效难题。广西重点在桑园建设﹑小蚕共育﹑大蚕饲养﹑营茧技术等关键环节加大攻关,并与现有先进实用技术组装配套,发展形成了一整套适合广西特点的高效技术体系和多模式。种桑技术方面,自主创新规模快速繁育桑苗﹑适度密植快速成园丰产,增加养蚕批次,做到当年栽桑,当年养蚕,当年见效。

三是产业化经营实现新推进,突出解决农民增收难题。广西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战略,既抓生产又抓加工流通,积极开展桑蚕业招商引资,促进外来企业落户广西投资茧丝绸加工业。“十五”以来,广西家业厅多次组织团赴浙江等地推介项目。中国丝绸进口总公司在平南县投资205亿兴建西南地区最大的缫丝厂,华虹丝绸有限公司在蒙山县建成现代化捻丝厂,恒源达茧丝绸有限公司在宜州市建成现代化织绸厂。

 

前景广阔 创造桑蚕业辉煌成就

广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良种法产业化”思路,加快桑蚕业发展,创造了辉煌成就。“十五”以来,广西桑蚕业一路高歌猛进,桑园面积大增加,蚕茧产量大增产,桑蚕业产值大增长,在全国排位大提升,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

桑蚕业是广西比较优势的突出﹑发展势头强劲﹑市场潜力较大的新兴产业,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收﹑企业增效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各主产区积极发展桑蚕业﹑适度扩大生产规模,突出质量效益,加快科技推广,取得显著成效,涌现出一批规模大效益好﹑致富快的先进典型。

广西桑蚕业仅五年从全国第六跃升第一,创造了蚕业发展历史上的奇迹,被称为中国蚕业的“广西现象”,全国﹑全世界为之瞩目。国务院副总经理吴仪﹑全国政协副主席李兆焯等国家领导人关注广西蚕业发展,并给予充分肯定。 2004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在广西召开“东桑西移”暨蚕业发展研讨会﹑中国蚕学会理事年会等大型会议,总结推广广西的成功经验,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给予高度的评价。越南等国家及国内蚕业生产省区纷纷前来参加考察,中国蚕学会专门成立课题组来调研桑蚕业的“广西现象”。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权威蚕业专家向仲怀宣称:“东桑西移”是我国桑蚕业发展的典范!中国丝绸协会会长戈辉认为:广西在全国桑蚕生产区域布局调整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稳定全国茧丝绸市场供需平衡做出了重要贡献。

放眼“十一五”,广西将在已实现全国桑蚕第一大省的基础上,突出质量和效益,推广良种良法产业化,加快向全国桑蚕强省迈进,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使广西茧丝绸加工能力和行业综合经济效益挤进全国前三名。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