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宜州农民养蚕年收入6亿元
来源:中国茧丝绸网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09-08-06
| 阅读次数:626次
■种桑面积、产茧量位居全国县(市)第一 ■养蚕收入人均1600多元,占纯收入的30%
宜州市是全国第一大桑蚕生产基地县(市),现有桑园面积26万多亩,农民年养蚕收入达6亿元以上,人均收入1600多元,桑蚕业已成为该市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谭校回,德胜镇围道村高力屯最普通的一家养蚕户,种桑17亩,今年上半年养蚕20张,收入2万元。该屯110户550人,种桑880亩,年养蚕3300张,上半年人均养蚕纯收入3300元。如今该屯修建了环屯水泥路,95%的农户住上了小洋楼,还有8辆柳微车在城内外潇洒……
养蚕大户收入更加可观。其中,年养蚕收入超过10万元的上百户,超5万元的上千户。比如德胜镇磨甲村磨甲屯黄志鹏,种桑40亩,今年上半年养蚕6000张,已有15万元收入囊中。
该市农民种桑养蚕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近年来,该市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东桑西移”机遇,制订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引导和扶持农民种桑养蚕,推动桑蚕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把桑蚕业培育成为全市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基地建设规模化、桑蚕品种优良化、生产经营产业化的目标,建设一批高产高效生态桑蚕生产示范基地,大力普及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小蚕共育率已达70%,大大提高了群众的养蚕成功率。目前该市养蚕批次普遍达12批,单张产茧量40公斤,亩桑养蚕产茧量160公斤,明显高于广西水平。而且蚕茧质量相对较好,在全国颇具知名度,销售价格均稍高于周边县(市)。2004年,该市桑园面积发展到18万亩,产鲜茧2.4万吨,一跃成为全国第一大桑蚕生产基地。此后几年桑园面积进一步扩大。2008年该市种桑面积达到26万亩以上,养蚕105万张,产鲜茧4.2万吨,占广西、全国总产量的22%和7%。
种桑养蚕现已成为宜州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据统计,该市种桑养蚕农户近12万户、40万人,分别占农村总户数和总人口的75%。2008年农民养蚕收入6.7亿元,按养蚕人口计算,人均收入1675元,占农民全年纯收入的30%。
桑蚕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加工业的迅速崛起。2003年以来,该市结合“工业强市”战略,以宜州经济开发区为平台,通过大力招商成功引进丝绸企业11家,其中缫丝厂10家,织绸厂1家,初步形成了一个产业群。目前,该市白丝厂生产能力在广西县(市)中排在第一,坯绸生产则填补了广西坯绸生产的空白。嘉联、恒业等4家缫丝企业通过技术攻关,生产出5A以上优质白厂丝,从而结束了“广西生丝不能作织绸经线丝”的历史,为织绸业扩大规模奠定了基础。因集聚了一批丝绸企业,该经济开发区被评为全区八大特色园区之一。
该市还充分利用蚕沙、桑杆、下茧等“废料”资源,分别生产有机肥、食用菌、蚕丝被等,不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农民也从中增加了不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