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中国茧丝交易网专访:丝绸经济专家顾国达教授
 

中国茧丝交易网专访:丝绸经济专家顾国达教授

来源:中国茧丝交易网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09-05-22   |  阅读次数:762次

  专家简介:顾国达,男,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浙江省经济学会秘书长、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学会副会长、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学研究室主任、岗位科学家,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与产业经济管理,曾主持多个茧丝绸重大科研项目,著有《世界丝绸业经济与丝绸贸易》和《蚕业经济管理》等著作。 
  在全国茧丝绸产销形势分析座谈会召开期间,笔者得到机会专访了茧丝绸行业内著名专家,浙江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顾国达教授,顾教授就严峻经济环境下茧丝价格走势、东西部产业梯度转移、丝绸消费等方面问题娓娓而谈,提出自己独特见解。 
  中国茧丝交易网:为应对金融危机,国家出台4万亿元投资计划,各级政府实施各种措施积极刺激消费,减低外贸萎靡对国民经济造成的冲击,您认为丝绸能否在这一系列的举动中分得一杯羹?纺织行业调整振兴规划能否为丝绸带来直接利好? 
  顾国达:4万亿的投资主要方向是基础设施建设,对茧丝绸业来说直接利好不多,但换个角度考虑,如果投资推动居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得到提高,也许会带动丝绸消费,不过这是间接的影响了。纺织行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实施是个过程,利好的实现也将是个过程,提高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等“应急”措施,是为了止住全行业出口的快速下滑,保就业,促稳定的需要。丝绸要开辟长期生存发展的道路,一是在真丝绸出口受金融危机影响下滑的情况下,要大力开拓丝绵被等国内丝绸消费市场;二是牢牢把握好我国生丝定价权的地位,开拓丝棉、丝毛等混纺面料的新用途;二是加大对丝绸服装易皱问题的攻关力度,使含丝成分服装成为老百姓愿意消费和消费得起的产品。 
  中国茧丝交易网:目前,全国最大蚕茧产区广西正在进行春茧收烘,鲜茧收购价格在17-19元/公斤左右,这一价格比去年秋茧时有着不小幅度的回升,结合我国第一季度各项国民经济指标所显示出的“小阳春”,我们是否可以判定,茧丝产业正在发生走出低谷的反转? 
  顾国达:目前的形势要判定为“反转”还为时尚早,有一点可以肯定,去年蚕茧价格底部应该已经确定,去年市场行情对金融危机等利空消息过激非理性反应,今年再重演的几率很低。广西近期春蚕茧收购价恢复性上涨对于全国桑蚕生产有着积极的意义,但不排除价格高开低走,维持一个小幅调整过程的可能。 
中国茧丝交易网:我国的“东桑西移”工程自2006年正式启动以来,到今年已是第三个年头,您如何评价这一工程的意义与作用?怎样理顺东部传统产区与西部产区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顾国达:“东桑西移”是茧丝绸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调整茧丝绸业区域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丝绸国际竞争力,开拓国内外市场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与三农问题紧密相关。在实施“东桑西移”的西部省区,地方政府非常重视蚕桑丝绸业的发展,给予了重点支持,使西部地区茧丝产业得以迅速壮大发展。 
  东部、西部茧丝绸产业应该是一种协调发展、东部向西部逐渐梯度转移的过程。不少西部地区的政府希望本地茧丝绸行业有更快速的发展,不仅在蚕茧、缫丝环节占优,还希望后道经济效益更大的织绸、服装成品制造尽快转移到西部。但我认为西部地区一夜之间具备茧丝绸全部环节生产加工能力是不现实的,在丝绸后道加工所需印染、人才、市场等配套因素方面,东部较西部而言仍然有很强的比较优势。现阶段东西部地区茧丝行业是西部向东部提供原料和初级加工产品,东部向西部提供资金和技术的协调发展关系,产业梯度转移需要时间和过程,西部地区发展需要有一段路去走,不宜揠苗助长。 
  中国茧丝交易网:去年金融危机爆发并持续影响实体经济以来,国内的一些丝绸企业或因订单不足,或因资金链断裂,已经停产、关门、转让,但据我们的了解,广西的缫丝企业在去年的金融危机中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倒下,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顾国达:广西缫丝企业具有靠近原料产地的优势,干茧运输成本比江浙、川渝地区低,政府对产业发展也十分重视,我想这些是广西缫丝企业得以在危机面前生存,并且可能将在危机后有发展的原因。但我也想提醒,广西的缫丝企业产能要与广西的蚕茧产量相匹配,当缫丝产量达到蚕茧产量2/3或3/4的时候,就应开始考虑控制产能,不能搞大跃进式的无限扩大,必须考虑投资回报率和边际效益递减问题。 
  中国茧丝交易网:您对茧丝电子交易市场的发展有什么建议和意见? 
  顾国达:作为第三方交易平台,我认为必须严格执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偏不倚,这样客户才会对市场产生信赖,同时,市场网站应增加、丰富信息量,增加信息透明度,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