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潮发展,高潮受益。现在建蚕室正是时候!”
走进石泉县中池乡境内,但见千亩桑园苍翠碧绿。茨坪村二组村民陈文超一个接近180平方米的简易蚕室已经基本竣工,加上去年已经建成的120多平方米的蚕室,近300平方米的简易蚕室很快就能全部投入使用。
蚕茧价格下跌,为什么还下大力气新建蚕室?陈文超笑着说:“现在新建蚕室的优惠政策这么多,不修才怪呢。”
据石泉县蚕桑发展局介绍,石泉县对新建蚕室60㎡以上按标准验收合格,并且养蚕10张以上大户每平方米奖补50元,今年改建蚕室每平方米奖补20元;乡上对新建省力化蚕室200平方米以上,年养蚕规模达到100张以上的大户,在蚕室建设动工时乡上先行奖励扶持资金10000元。蚕种每张35元,年领养20张以下的,每张补助10元;20张以上的,每张补助15元。
这些政策对蚕农发展蚕桑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青泥涧村一组的村民梁龙进给记者算了算自己建蚕室、养蚕账,去年他投资1万余元新建了3间蚕室,今年又投资2万余元新建了4间蚕室。……按照县上和乡上的有关养蚕大户修建蚕室的优惠扶持政策,修这几间蚕室他自己花的钱还不到4000元!此外,县上的帮扶单位赠送了他一台伐条机和小型电动机,还出资了1500元帮助他修建了蚕台。
发展密植桑园,县上也有鼓励政策,0.22元一株的桑苗,县上补贴0.15元。中池乡党委政府一商量,连剩余的7分钱也不要蚕农掏,并直接运送到蚕农家门口。梁龙进说:“目前的蚕茧价格比前几年低,但政府扶持力度大,发展所需要的投入比以前少了。更重要的是,以前规模小,当然不划算,量大了,薄利多销,算总量,收益并不小。”
对蚕茧市场情况,蚕农听到的也不全是政府的鼓励。中池乡的乡人大副主席王全军介绍,他们有3个清楚,一是市场行情讲清楚,不隐瞒;二是县乡政策讲清楚,不截留;三是产业前景讲清楚,让蚕农不气馁。
从去年至今,石泉县新建标准化简易蚕室450间,改建蚕室500间。
蚕桑资源的循环综合利用给蚕农创造出多重效益
石泉县饶峰镇新华村四组的李祖军在毛家河是一个让人羡慕的养蚕专业户。在离家对面约300米远的地方,他修建了2个总面积720多平方米、年养蚕百余张的简易化养蚕室。去年,他养蚕102张,在全县都有点名气。
李祖军过去在外打工。2001年开始回家栽桑建园、尝试养蚕。刚开始的时候,他养的还不多,但他细算了一下赚的钱也并不比在外打工差,于是他下定决心做自己的蚕桑事业。通过近几年的积累和发展壮大,再加上那几年蚕茧价格相对较高,他的养蚕年收入也达到了一个可观的数字,他尝到了规模养蚕的甜头。2008年李祖军决定进一步扩大养蚕规模。建起了两个360平方米、有地炉、消毒室和桑叶储藏室的标准化简易蚕室。今年,又和桑园闲置户签订了70余亩的桑园租用协议,一租10年。他估算,今年光雇请劳动力工资投入这一项,就要花费4——5万元。
但是,李祖军心里不发虚。他除养蚕获得收益外,为零散蚕农进行小蚕共育有收益,养鸡,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在密植桑园里,他在专家的指导下养殖了2000只鸡。李祖军一边带记者参观鸡舍,一边介绍,桑园里有充足的嫩草、蚯蚓、蝗虫等“天然美餐”供鸡食用,饲养成本低。鸡粪肥沃土壤,可以减少对桑树对农家肥料的需求,鸡食杂草、虫,又节约了桑园除草的劳力……粗略计算每亩降低成本上百元。还不说省去鸡场土地的租赁费用,好处实在太多了。
石泉一些地方还利用桑园管理时修剪下的桑条成功开发出桑枝食用菌。池河镇将桑枝条粉碎后的木屑制成培养料,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去年光桑枝食用菌方面的收入就有850余万。在五爱村以桑枝木屑培育土为主的桑枝食用菌制袋中心大棚中看到,20万袋香菇菌棒已经进入培育后期。一袋卖给农民2.5元,市场收益则每袋不低于8元。
石泉县蚕桑发展局副局长陈文俊说,对蚕桑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单位面积桑园经济收入,是石泉县在蚕茧价格大幅波动时亦能使蚕农获得稳定收入,保证蚕丝业稳定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探索,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社
池河镇是现代蚕桑产业示范区。示范核心区内现有蚕农3200户、1.3万人,现有桑园10430亩、年养蚕2万张。石泉县委、政府规划通过3——5年将池河建设成为陕西规模最大、标准最高、效益最好的现代蚕桑产业示范样板。预计到2010年示范区内桑园面积达1.3万亩,年养蚕量达3万张。
蚕桑是全县重点发展的产业,也是不少乡镇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池河镇副镇长何毅介绍,池河镇村民养蚕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比重这样大,如何使蚕农的发展获得更多保障?
去年5月,本着服务于蚕农,发展地方经济为宗旨,他们组织了专业合作社,最开始试点是在大阳村,名叫大阳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共27户,结果效果让社员很满意。何毅说,即使在去年蚕桑市场最萎靡的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蚕茧卖出价格也比市场价格每斤高出了一元钱。今年,该镇蚕桑合作社发展到4个,大户全部入了社。
何毅介绍说,蚕桑专业合作社目前发挥的作用一是保证了蚕茧质量,提高了蚕茧等级,二是通过规模优势,初步取得与蚕茧收购企业坐下来谈价格的资格。压级压价的情况不再像以前那样严重。此外,从集中人力、物力,提高效益等方面也给蚕农带来了实惠。今年,他们则计划从为蚕农提供生产资金服务方面发挥作用。
专业合作社目前已经深受成员和当地群众的欢迎,虽然,一切还处于探索之中。
石泉县今年计划改造、新建丰产密植桑园5000亩,养蚕发种10万张,产茧350万公斤,产值达7000万元。生产桑枝食用菌1000万袋,实现产值5000万元,实施桑园套种3万亩,实现产值3000万元。全年农民总收入达到1.5亿元,茧丝工业产值2.5亿元,蚕桑总产值达4亿元。而围绕这个目标,石泉县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和要求,其中,今年蚕桑产业建设奖补总预算资金就达到1千万元。这些奖补资金将用在蚕桑基地建设、省力节本技术推广、蚕桑综合开发、强村大户工程建设等方面。有政策、有制度、有奖惩,石泉的蚕桑产业值得期待。他们的做法对其他县区来说,无疑,也值得参考和借鉴。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