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南充市四措并举兴产业 提升品质增效益
 

南充市四措并举兴产业 提升品质增效益

来源:《四川蚕业》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09-03-18   |  阅读次数:738次

2008年,我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把蚕桑产业作为我市富民兴市的主导产业,完善配套政策、创新投入机制、突破关键环节,蚕桑基础稳步发展、蚕茧质量稳步提高。但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农村劳动力转移、茧丝价格下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大量有桑不养蚕的现象,特别是秋蚕出库发种出现较大下滑。2009年,我们将正视困难,切实转变观念,按照“强信心、稳基础、上质量、增效益”的思路,以增加总量、提高质量为中心,以完善服务体系、推广优良簇具、培育养蚕大户为重点,走“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的道路,促进蚕桑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向基地乡镇集中,促进我市蚕业持续稳定发展。

一、培育养蚕大户,切实解决有桑无人养蚕的难题。

我们针对农村劳力大量外流,桑树无人管、有桑不养蚕的现象较为严重的实际,我们将创新养蚕模式,推进集约化养蚕。一是创新集约养蚕模式。大力推广“分户栽桑、分户管桑、集中养蚕”,“以桑入股、按股分红”,“农民种地、业主养蚕”、“有偿流转”等多种桑园流转方式,实现桑园、技术、资金、劳力等蚕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养蚕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二是培育养蚕大户。2009年,全市共筹集专项资金500万元(其中:市财政蚕桑“百万工程”专项资金切块100万元,县市区财政配套400万元),用于新培育1万户养蚕大户的补贴,每户补贴500元,主要用于添制设施设备。三是是推广省力化养蚕。大力推广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饲育。充分利用农村闲置的村小学教室、外出务工户的房屋,改建一批省力化的养蚕设施,通过完善养蚕设施,迅速新培育一批养蚕大户。把省力化蚕台规划建设与推进桑园流转、培育业主大户、良桑嫁接等有机结合起来,推进蚕桑集约化经营。

二、建立风险调节机制,切实解决市场不稳的难题。

一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蚕茧收购企业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与蚕农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签订蚕桑生产、蚕茧收购协议,实行定单收购、全额收购、最低保护价收购,强化蚕茧收购企业、蚕农双方的诚信意识,提高履约率。鼓励农户以桑园、土地、劳力等入股的股份合作制,逐步建立利益共同体。二是要建立蚕茧收购风险资金。从2009年春蚕开始,各县(市、区)要按照“企业提取、财政配套、盈亏互补”的原则,建立蚕茧收购风险资金。当收购价格低于市场行情时,向企业征收一定比例的风险资金,县级财政按一定比例配套;当收购价格高于市场行情时,根据收购量按一定比例返补给企业,达到不同季、不同年份以丰补欠的目的,有效降低企业和蚕农市场风险。

三、推广纸板方格簇,切实解决蚕茧质量不高的难题。

一是要完善推广机制。要发挥收购企业的在纸板方格簇推广中的主导作用,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农民参与、市场运作”的机制。二是多方筹集资金。要采取“三个一点”的办法,即:财政支持一点、企业筹集一点、农民负担一点的办法解决。2009年,市财政蚕桑“百万工程”专项资金切块100万元,用于500万片纸板方格簇的推广。市财政、县(市、区)财政、蚕茧收购企业分别按11.51.5配套,不足部份,由农户负担。三是要实行合同定购。收购企业与推广纸板方格簇的农民签订合同,每公斤纸板方格簇蚕茧比普通簇具蚕茧高3元以上,通过价格杠杆的调节,调动农民使用方格簇的积极性,力争用2-3年时间解决蚕茧质量不高的的难题。

四、建立新型服务体系,切实解决技术推广的难题。

一是要积极发展蚕桑专合组织。坚持“政府引导、能人牵头、农民参与”和“三民、四自”的原则,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树立支持蚕桑专合组织就是支持蚕农的理念,加大对专合组织的扶持力度,从政策、舆论等方面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二是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协会。按照“民办、公助”的原则,在50个市级基地乡镇中发展技术指导型蚕桑专业协会50个,蚕桑专业协会负责做好蚕桑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每个蚕桑专业技术协会每年由市县财政扶持1万元(其中:市财政对每个专合组织定额补助6000元,县市区财政对每个专合组织定额补助4000元)。有条件开展蚕桑生产、蚕茧收购一体化服务的专业协会,经有关部门、有关领导同意,支持其开展蚕茧收购服务,同时对其购置蚕茧收烘设备财政给予一次性补贴。力争把50个市级蚕桑基地乡镇专合作社建成规范运作、效益较好、助农增收的经济实体。三是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能人领办创办蚕业合作社。要加强对村社干部、蚕桑大户的引导,鼓励他们领办创办蚕业合作社,特别是积极支持营销型、科技型、服务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发展,为蚕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通过合作经营、二次返利、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更多的农民分享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利润。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