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帮助延川蚕农生产的蚕茧
8月中下旬的陕北延川县,正是春蚕吐丝成茧的丰收季节。南来北往的蚕茧收购客商中,来自江苏各地的客商最受桑农们的欢迎,他们给的收购价格明显高于他地客商,而且态度也非常好,还不厌其烦地给群众们讲解如何产出更高品质的蚕茧。
近年来,延川县在江阴市的对口帮扶下大力发展蚕桑产业,从最初提供资金扶持,到如今带着客商上门回收成品,在苏陕协作力量的不断加持下,延川的蚕桑产业开始驶入了一个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资金帮扶
蚕农积极性得到全面提升
延川县年降雨量少,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空气清新,病虫害少,非常适宜栽桑养蚕,是国内最佳养蚕区之一。2018年至2021年,延川县尝试在关庄镇杨家坪村试点桑蚕产业,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受资金和销售市场的制约,当地群众一直不敢扩大种植规模。
召开会议了解蚕农需求
2023年,江阴市对口帮扶延川县联络组在调研中发现这一情况后,开始从资金援助、技术支持、产品销售等多渠道助力延川蚕桑业的发展。几年来,江阴市先后为延川县桑蚕产业项目建设累计投入苏陕协作资金365万元,其中270万元为永坪镇永坪村建起的2714平方米标准化厂房,进行了室内装修,配套了电力、消防等设施,满足了茧丝绸、桑叶加工厂房建设需要。投入90万元为贾家坪镇樊家川村、大禹街道办贺土坪村集体建起标准化蚕房2座,总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直接解决32户蚕农的养殖场地难题,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8万元,为当地壮大村集体经济打下了坚实基础。此外,2024年江阴市老促会还援助5万元给延川县大禹街道办马家店村,为村蚕房配置专业养蚕设备,推动养殖效率提升40%。
江阴帮助延川建设的蚕房
江阴资金的注入,让延川蚕农的积极性得到了全面提升。目前全县密植示范桑园面积已经从最初的几百亩发展到1.6万亩。32座村集体蚕房及缫丝打棉间、鲜茧烘干房、蚕丝被加工室和2050套蚕架、256台养蚕设备等基础设施也得了完善,为延川全县发展蚕桑产业夯实了基础。
技术帮扶
延川蚕桑产业得到创新升级
资金帮扶之外,针对延川县桑蚕产业技术人才不足的现状,江阴市对口帮扶延川县联络组主动出击,促成延川县和江苏科技大学建立了友好协作关系,后者不仅把现代化的蚕桑养殖技术力量资源对接到了延川,还将延川县确定为江苏科技大学传统桑蚕艺术实践基地,每年都会组织学生来延川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延川桑蚕产业发展。截至2025年8月,江苏科技大学先后为延川县培养出蚕桑技术人员30名,确保每个养蚕村均有1名懂技术的蚕农,从示范引领农户科学养蚕入手,助推延川县桑蚕产业快速发展。
技术人员现场指导
此外,在联络组的协调下,江阴市每年都会选派技术人员来延川县指导桑蚕产业发展。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座谈交流等方式,将省力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现代养蚕技术传授给当地桑农,让延川的蚕桑产业实现了质的创新升级。
市场帮扶
延川蚕桑全产业链初具规模
群众从事桑蚕养殖的积极性有了,蚕桑业也开始有规模了,但群众又有了新的忧虑:万一蚕茧卖不掉怎么办?或者价格下跌得厉害怎么办?为了解决群众这个后顾之忧,联络组把“助力蚕茧销售”作为了今年工作的一个重点。2025年夏天以来,他们积极对接江阴市各级部门,号召大家联系、组织江苏相关行业客商来延川县实地考察当地蚕茧业发展。
桑叶采摘
黄土地上也可以养蚕?品质能保证吗?一些江浙客商起初对此事很是怀疑。但随着他们实地来到延川考察,这个疑虑很快就被打消了。他们发现,由于独特的气候光照,延川这块土地桑园里的桑叶粗蛋白含量高、脂肪可溶性强,这里生产的蚕茧不仅解舒率高、茧丝长,而且韧性非常足。产品经农业农村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镇江)、江苏科技大学检测后,品质达到了6A级,完全符合国际奢侈品牌用丝标准。
正是有了高品质保证的前提,才不断有江苏客商专程从无锡、南通等地来到延川,大量收购桑农手中的蚕茧。据来自江苏的客商肖干介绍,今年延川的蚕茧收购价为每公斤68元,他第一批已经收购了3500公斤,预计总量会超过1.1万公斤。
蚕茧销售运输
此外在无锡市对口帮扶延安市工作组等部门的对接下,浙江一家企业还在当地注册公司,成立缫丝厂和桑叶桑枝加工厂,注册“大美延桑”品牌,直接从桑农手中回收鲜茧加工,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户销售难的问题;宿迁蚕种场也在延川成立了蚕种公司,专事优良蚕种培育;还有江苏客商在延川专门成立蚕桑用品公司,专门为桑农提供蚕药蚕具等服务,从而保障了延川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正是通过这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延川县的桑蚕全产业链目前已初具规模,2025年第一批出产茧10吨,农户直接收入80万元。预计到2025年底,全县的产茧量将达60吨,综合收入约500万元。
据延川县委常委、副县长,江阴市对口帮扶延川县联络组组长江城介绍,下一步联络组一方面会继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帮扶延川县扩大蚕桑发展规模,另一方面将通过多渠道介绍延川蚕桑产品与无锡商超、电商平台对接,为延川蚕丝与长三角市场搭建“直通车道”。不仅要让延川桑蚕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同时也要构建起“就业岗位+技能培训+消费市场”的良性循环,让该产业成为黄土高原上真正的“绿色经济”和富民产业,成为延川乡村振兴的“产业新引擎”。
(esilk.net声明:本网登载此文旨在传递更多行业资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