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7-18日,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西南大学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西南大学蚕桑纺织与生物质科学学院院长代方银教授先后到山东农业大学、莒县海通茧丝绸有限公司、淄博大染坊丝绸集团有限公司和山东广通蚕种集团有限公司调研蚕桑生产,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赵爱春、刘吉平、童晓玲、刘利、李兵、杨明英、宋占华、张升祥、王勇、烟台综合试验站站长王照红、首席办公室陈鹏同行。
代方银首席在山东农业大学、莒县海通茧丝绸有限公司东莞镇基地对桑树生产管理机械化岗位、人工饲料岗位和烟台综合试验站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指导,指出要将实用化的研究成果尽快在基地进行示范应用,进一步在全国推广应用,要尽快突破桑叶采收机械化技术,提升桑树生产机械化水平。代方银首席在烟台综合试验站莒县基地——东莞镇世桂家庭农场,与农场负责人王世桂、东莞镇镇长高峰、莒县海通茧丝绸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贤军、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郭光就“家庭农场-乡镇-县市-省”4个层级蚕桑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针对不同层级出现的问题给出了提高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代方银首席一行实地考察了淄博大染坊丝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鲁介绍了企业在丝绸生产、非遗保护、文旅融合等方面的情况。双方围绕丝绸文化传承与产业创新等主题进行了座谈交流,代方银首席和岗位科学家们就丝绸文化挖掘与发扬、传统产业现代化转型等方面提供了新思路,双方还就国家蚕桑体系成果在企业转化应用进行了探讨。
在山东广通蚕种集团有限公司,代方银首席带领大家先后到蚕种质量检验中心、人工饲料养蚕车间就蚕种质量检验、人工饲料养蚕环境控制和体系养蚕机械化设备应用等情况进行了现场调研,并召开了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公司董事长连海刚介绍了公司情况和遇到的发展瓶颈问题,代方银首席和和岗位科学家们针对广通集团遇到的发展瓶颈问题,展开了研讨,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代方银首席最后表示,体系将与广通集团开展战略性、 技术性的全面合作,缩短科研成果转化周期,依托资源优势,为广通集团在蚕品种选育、审定、创新发展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以科技赋能推动中国蚕桑产业从“传统养殖”向“科技驱动”的现代化产业转型升级,破解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
(esilk.net声明:本网登载此文旨在传递更多行业资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