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涪陵区蚕业在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的推动下,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通过引入优质桑树品种和科学管理方法,春夏发种量创近5年来新高,蚕茧产量和质量显著提升,产业步入蚕农增收致富“主赛道”。全区春夏发种55388张,较2024年增加2673张,增长5.07%,其中春季发种21370张,同比增加1152张,增长5.7%,夏季发种34018张,同比增加1521张,增长4.68%;生产鲜茧249余万kg,蚕农售茧收入近1亿元,户均养蚕收入超1.25万元以上。
涪陵蚕业能够持续稳定发展得益于以下方面:
一是蚕桑产业是区委、区政府确定的“1+2+x”农业特色产业体系中的骨干产业之一,给予了购买技术服务、养蚕保险、智能化共育室建设等方面的项目和资金支持,筑牢了产业发展根基。
二是鲜茧收购储藏、鲜茧缫丝工艺成熟技术运用,农户蚕种领用及蚕茧收购便捷措施的落实到位,实施以区域批次发种和以单个农户为单元的“多批次”梯度养蚕常态,有力有效地增加了发种量、提高了养蚕单产和蚕茧质量。
三是鲜茧对比其他农副产品“不烂市不愁卖”和比价效益较高、售卖灵活以及收购价格稳中有升的优势,蚕农信心增强,干劲十足;加之进城灵活就业超龄人员持续回流乡村从事养蚕生产,养蚕农户不断增加,蚕农队伍持续不断壮大。
四是产业技术服务中心科技工作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分片分季分批次定期不定期到基地镇街、村社、共育室和养蚕农户开展小蚕共育、大蚕饲养、消毒防病、上蔟管理等技术指导及技术咨询,为蚕农养蚕稳产高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五是龙头企业发种占比有所提高,蚕种种源质量得到有效保证。2025年龙头企业发种占比为88%,同比提高7%,产业化技术服务质量不断提高,龙头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蚕农满意度大幅提升。涪陵依托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与西南大学、市蚕业总站、市蚕科院协同推进产业发展,大力推广优良桑蚕新品种等新技术,持续提升养蚕效率与成功率,确保全年“多批次”梯度养蚕常态化。同时,通过政策扶持和产业技术指导,进一步提升桑园管理质量,提升加工能力,帮助蚕农增收,推动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大蚕期饲养技术指导
入户便捷收购蚕茧
(esilk.net声明:本网登载此文旨在传递更多行业资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