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国家蚕桑体系首席科学家代方银一行赴广西百色开展科技特派团工作
 

国家蚕桑体系首席科学家代方银一行赴广西百色开展科技特派团工作

来源: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  |   作者:文柳璎   |  发布日期: 2025-08-05   |  阅读次数:69次

        2025年7月29日至31日,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西南大学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代方银教授,国家蚕桑体系家蚕遗传改良与饲养研究室主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与茶叶研究所所长王永强研究员,国家蚕桑体系南宁综合试验站站长、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汤庆坤正高级农艺师,国家蚕桑体系百色综合试验站站长、百色市蚕业发展中心主任文柳璎正高级农艺师等一行,深入广西百色市靖西、凌云、那坡、隆林4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开展产业帮扶工作,并重点就蚕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进行调研指导。期间,百色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翟京神、何昌锐,隆林县副县长韦强,凌云县副县长邵志军,那坡县政协副主席黄汉忠,靖西市蚕业技术指导站站长赵潇等有关负责同志分别参加相应阶段的调研和座谈。

      专家组先后走进靖西市岳圩镇、凌云县下甲镇、那坡县清华村、隆林县猪场乡等蚕桑生产基地,实地察看蚕桑生产情况并给予指导;深入那坡县百南乡小蚕共育工厂、鸿华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详细了解小蚕共育工作开展情况;前往那坡县华农瑞泽蚕业有限公司,指导蚕种生产相关事宜;走进隆林嘉利茧丝绸有限公司,调研茧丝精深加工工作。同时,在凌云县、隆林县组织召开座谈会,全面深入地掌握了百色市蚕桑产业发展的整体情况。

       代方银首席对百色市推进蚕桑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过程中取得的成效予以充分肯定。他表示,各级各部门充分利用乡村振兴帮扶政策,出台并实施新种桑园补贴、村集体集中大蚕房建设等产业扶持政策,将促进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发展紧密衔接,探索出了一条以蚕桑产业为主线的乡村振兴之路。对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百色综合试验站、国家科技特派团等技术部门和组织在提供技术支撑、推进蚕桑产业创新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代方银首席深感欣慰。他指出,百色综合试验站等技术部门通过建立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引进蚕桑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建设示范基地和重点户,因地制宜集成推广小蚕共育、条桑育、片叶育、方格蔟自动上蔟等技术模式,摸索出一条符合自身条件的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展现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的作用和作为。代首席强调,今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这一周期的验收之年,大家一定要齐心协力完成好各级部门交给的任务,充分发挥蚕桑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优势和功能。

      在凌云县下甲乡平怀村和加西村,石漠化山区的石头缝中种满了桑树,一直延伸到半山腰;在隆林县猪场乡羊街村,昔日的荒山坡变成了一片绿色的桑海,蚕桑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的致富产业,也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又一生动实践,代方银首席对此给予了高度认可。

      代方银首席指出,在耕地“两非”政策管控下,通过开辟“桑树上山”新途径,对于稳定蚕桑产业基本面和确保脱贫地区蚕农增收、防止返贫等发挥了重要作用,蚕桑产业的韧性也得到体现;百色市作为蚕桑生产大市,在保持50万亩桑园面积的基础上,需进一步挖掘产业潜力:因地制宜稳步扩大蚕桑生产机械化作业面,推广省力化设施设备、降低蚕农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培育壮大产业末端技术能手,增加建设小蚕共育工场,用好当地优势,进一步发挥多批次养蚕的增收功能;一体化提升种桑养蚕提质增效、病害绿色防控减损、适宜蚕桑品种配套等实用技术到位率,提高产量、品质、产值;差异化开发蚕桑资源多元利用产品,充分结合自身区位优势,诸如依托特色鲜明的“绿水青山”环境做强桑叶菜等具有地理特征的产品。



录入者:栏目编辑1| 审核员:石韡韬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