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五大措施确保“东桑西移”实施
 

五大措施确保“东桑西移”实施

来源:中国纺织服装网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06-03-31   |  阅读次数:1653次

建设200个技术先进、市场服务网络体系健全、万亩以上的生态蚕茧基地,形成全国9大新兴蚕茧出口产区,即广西、云黔、陕甘宁、赣皖(含浙西、苏北)、湘鄂(含粤西)、豫晋(含鲁西)、川渝、新疆和辽吉黑(柞蚕)产区;发展50个以“公司+农户”为主要形式、自动缫5000绪以上的初级茧丝绸加工企业和30个自主创新能力强、集科研开发与生产加工于一体的丝绸工业大型企业;培育20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营销网络的国内外知名品牌。

这是商务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全国茧丝绸协调办公室主任黄海在全国“东桑西移”工程暨茧丝绸工作会议上代表商务部提出的总体目标。

据悉,“十一五”期间“东桑西移”工程的主要任务是蚕桑生产以点促面,扶持中西部建立国家级优质蚕茧生产基地;丝绸加工以东促西,大力提升丝绸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深加工水平;丝绸贸易以内促外,开拓国内外丝绸消费市场,培育丝绸品牌。

黄海指出,“东桑西移”是个系统工程,商务部拟用5年时间打造这一工程,2006年至2008年主要是打基础,形成初步格局;2009年至2010年将形成规模,全面实现目标。

他强调,为确保我国茧丝绸业继续保持大国地位并向现代丝绸强国迈进,商务部将采取五大措施保障“东桑西移”工程顺利实施:

第一,搞好区域布局及发展规划。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茧丝办)要认真研究“东桑西移”工程的整体部署,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工作目标,拿出具体措施,确保该项工程起步顺利。要有自身特色,把茧丝绸行业发展和当地经济发展融为一体,茧丝绸重点产区要力争把茧丝绸业作为支柱产业,统筹规划,政策扶持,精心组织,顺利实施。

第二,加强法规建设。商务部将在今年内完成蚕桑基地标准的制定,并随即开展评审。制定《全国缫丝绢纺企业生产经营资格核准办法》,在审核发放准产证工作中支持中西部和东部企业到中西部发展缫丝绢纺生产。制定《鲜茧收购资格核准办法》,消除蚕茧收购流通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区域市场分割,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蚕茧交易。

第三,综合运用扶持政策。商务部将综合利用“科技兴贸”、“品牌振兴”等扶持政策,重点解决丝绸加工关键技术研究,确定攻关方向,大力提升丝绸生产的高科技含量和深加工水平,加强丝绸品牌在重大纺织、丝绸展会、新闻媒体上的宣传力度。在蚕茧基地建设中,力争国家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的扶持政策,商务部将会同财政部下达资金扶持政策。

第四,加强丝绸的国际合作。为各国政府部门、行业组织搭建平台,强化我国茧丝绸行业的国际影响力,争取公平的国际竞争环境,树立中国负责任的丝绸大国形象。通过制定生丝及其它丝绸产品的国际标准,促进世界茧丝绸业国与国之间的对话,构筑国际丝绸框架,在国际上推广“高档丝绸标志”,使之尽早成为国际标志,推动中国丝绸产品和品牌发展。

第五,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弘杨我国丝绸文化,加大宣传丝绸品牌力度,提高我国丝绸产品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我国茧丝绸业的发展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

黄海说,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商务部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的第一年,要开好头、起好步,保持全行业平稳运行。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