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有13日,由重庆市茧丝绸行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举办的“垫江县蚕桑技术培训会”在垫江县会议中心召开。本次培训会的主题为“激发热情 增强信心 提升技术”,旨在为垫江县的栽桑养蚕从业者提供一个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参加本次培训的有垫江县各乡镇负责人和蚕农共计65人。这些来自基层的蚕桑从业者带着对技术的渴望和对产业发展的期待,积极参与本次培训活动中,希望通过学习交流,提升自己的栽桑养蚕技能,为垫江蚕桑产业的恢复性发展贡献力量。
本次培训会还邀请到重庆市商务委市场处一级调研员王庆、四级调研员袁徐宏、重庆市蚕业总站党支部书蒋贵兵、垫江县农业农村工委委员皮欣、垫江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章志国,以及重庆蚕业总站副站长余华献等相关行业专家出席本次培训会,他们的到来为本次培训会提供了权威指导和坚实的专业支撑。本次会议由重庆市茧丝绸行业协会秘书长钟兴权同志主持。
(垫江县蚕桑技术培训会现场)
培训会伊始,垫江县农业农村工委委员皮欣致辞。皮欣委员首先简要回顾了垫江蚕桑产业的发展历史,高度评价了蚕桑产业在当地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随后,他客观分析了当前垫江蚕桑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指出了产业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皮欣委员对参会者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大家能够不负领导的期望,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学习、用心领会,努力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所得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共同为垫江蚕桑产业恢复性发展发展添砖加瓦。
(重庆市商务委市场处一级调研员王庆讲话)
随后,重庆市商务委市场处一级调研员王庆指出蚕桑产业的发展对于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是垫江县蚕桑产业恢复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垫江县应紧抓这一历史机遇,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动蚕桑产业的转型升级与恢复性发展。他强调,垫江县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蚕桑产业的恢复性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重庆市商务委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将积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支持垫江县蚕桑产业的恢复性发展。
(重庆市商务委市场处四级调研员袁徐宏授课)
重庆市市商务委市场处四级调研员袁徐宏对市商务委等七部门关于印发《重庆市推动茧丝绸行业高质量发展促进茧丝绸消费实施方案》的通知和茧丝绸发展项目申报工作作了解读,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策支持方向;二是产业项目申报范围;三是专项资金支持标准;四是项目申报条件、要求及流程;五是项目考核与监管。通过讲解,提高了参训人员对茧丝绸发展相关政策的理解和掌握,推动了茧丝绸发展项目的规范化管理。
(重庆市蚕业总站高级农艺师、重庆市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专家郭铭建授课)
郭铭建高级农艺师主要围绕蚕业省力化设施设备及技术应用进行了深入讲解,从设备介绍、技术应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内容着手,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当前蚕业省力设施设备在应对劳动力短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蚕茧质量等方面的显著效果。
(重庆市蚕业总站副站长、高级农艺师余华献授课)
余华献高级农艺师对桑树病虫害甄别及防控技术进行了专题培训。通过对桑树病虫害的系统掌握和有效分类、桑树主要病虫害准确甄别和针对性防控以及应对极端气候条件下桑园的管护措施讲解,让参训人员全面了解桑树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和应对桑园不利条件下的处理办法,提高应急预防和处置能力,为桑园的长效稳定和蚕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重庆市蚕业总站蚕桑发展科科长、农艺师李伟授课)
李伟农艺师主讲内容是家蚕养殖技术及蚕病防治。首先,他指出家蚕养殖的重要性,以及蚕病对蚕业生产的重要影响。他从养殖环境、桑叶采摘与管理、大小蚕饲养要求与消毒防病和簇具选择等内容进行讲解,并通过案例分析家蚕养殖和蚕病防治,总结经验教训,鼓励参训人员学以致用,不断提高养蚕水平和蚕病防治能力,进一步确保养蚕效益,实现蚕农增收。
(重庆市蚕业总站蚕桑发展科技术干部、农艺师熊容授课)
熊容农艺师以向仲怀院士提出的“立桑为业,多元发展推进现代蚕桑产业更好服务经济建设主赛道”为题,分别从蚕桑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与必要性、蚕桑多元化发展的方向与实践和国内及重庆市蚕桑多元化发展的成功案例进行授课,让参训人员深度了解目前蚕桑多元化发展的背景、方向、实践和挑战,激发参训人员参与蚕桑多元化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各位专家围绕垫江蚕桑产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技术提升与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讲解与交流。他们结合实践经验,分享了先进的栽桑养蚕技术和成功案例,为参会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参会者纷纷表示,本次培训会内容丰富、实用性强,不仅增强了他们对蚕桑产业发展的信心,还提升了他们的栽桑养蚕技术水平。
重庆市茧丝绸行业协会钟兴权秘书长表示,将继续关注和支持垫江县蚕桑产业恢复性发展,下一步将积极搭建学习与交流的平台,为从业者提供更多的技术指导和支持,共同推动重庆市蚕桑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esilk.net声明:本网登载此文旨在传递更多行业资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