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文井镇天佑村寇家湾蚕桑基地蚕房内,整齐排列的蚕架映入眼帘,折簇之上,饱满雪白的蚕茧如珍珠般镶嵌其中。基地务工的村民们正熟练地采摘蚕茧、进行晾晒,只等来自遂宁、南充、武胜、广西等地的收购商前来收购。
“这是今年的第五批蚕茧,因持续高温,只养了30张纸的量,按目前最低60元一公斤的茧价计算,可收获1200公斤,价值7万余元。”据基地负责人钟和平介绍,桑蚕养殖周期较短,每年4月开始,20余天即为一个周期,一年可采收8至9批次蚕茧。
钟和平此前主要从事桑枝食用菌培育工作,在此过程中逐渐接触并对种桑养蚕产生浓厚兴趣。2023年初,在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的技术支持与指导下,钟和平认真学习,熟练掌握了育蚕苗、养大蚕、管桑园等关键技术。2023年底,他承包了文井镇天佑村298亩土地进行桑蚕养殖。目前,钟和平已投入80余万元,用于桑园的精细化管护以及蚕房改造升级和机械设备采购。为实现高质高效的 “自育自养” 一体化养殖,基地还新装了智能化小蚕共育室,根据小蚕不同发育阶段需求,通过智能控制系统自动调节温度、湿度和气流,为小蚕营造最适宜的生长环境,确保培育出优质有活力的小蚕。
钟和平还积极带动周边村民务工增收。从桑园管护到采桑、喂蚕、采茧,基地为他们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实现在家门口务工,有收入的同时也能照顾好家庭。
“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每月有两三千元的收入。”村民古秋华开心地说道。
“下一步,我还要进一步完善蚕桑基地基础设施,扩大养殖规模,并充分挖掘桑枝利用价值,延长产业链。实现场地利益最大化,让桑叶得到充分利用。同时,逐步发展桑枝食用菌产业,将桑枝变废为宝。”谈到未来的发展,钟和平充满了信心。
(esilk.net声明:本网登载此文旨在传递更多行业资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