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丝绸:传统市场并未大范围衰退
 

丝绸:传统市场并未大范围衰退

来源:《中国纺织报》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08-12-31   |  阅读次数:716次

 数字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110月,全国丝产量完成16.87万吨,同比增长16.79%,丝织品产量完成79.02亿米,同比下降1.77%。国家统计局的丝产量和增长幅度都存在虚增问题,根据中国丝绸协会同期对198家缫丝绢纺企业统计,丝产量完成2.74万吨,同比下降13.27%;其中被调查的缫丝企业125家,完成桑蚕丝产量2.02万吨,同比增长1.72%;绢纺企业24家,完成绢丝产量0.7万吨,同比下降38.42%

据海关统计,今年110月我国丝绸产品(含化纤绸)出口创汇80.5亿美元,同比增长8.5%。其中,真丝商品出口30.2亿美元,同比下降1.3%;丝类产品出口2.26万吨,同比增长2.99%,出口金额5.51亿美元,同比增长5.96%;真丝绸缎出口2.16亿米,同比增长7.07%,出口金额6.94亿美元,同比增长8.58%;真丝服装及制品出口金额17.74亿美元,同比下降6.61%;梭织服装出口8.7亿美元,同比增长1.27%,针织服装出口4.25亿美元,同比下降24.54%

 

  分析

  今年以来,我国茧丝绸行业同样也遇到了较大的困难,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退税下调、银根不断紧缩、生产成本持续上涨、美国次贷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以及年初的雪灾、南方洪灾、四川汶川大地震、部分蚕区气候异常等国内外不利因素都给行业正常运行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全行业在各级政府和茧丝绸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挖掘市场潜力,努力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使全行业总体保持了相对平稳的发展态势。

  缫丝织绸行业基本稳定,绢纺行业下降较大。如上文所述,中国丝绸协会统计显示,1~10月,125家缫丝企业完成桑蚕丝产量2.02万吨,同比增长1.72 %24家绢纺企业完成绢丝产量0.7万吨,同比下降38.42 %

  前三季度经济效益总体好于去年同期。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8月丝绸工业总产值1173.48亿元,同比增长11.94%;主营业务收入1134.18亿元,同比增长12.34%;实现利润27.83亿元,同比增长18.64%,远高于全国纺织工业3.2%的平均增长水平。其中,缫丝绢纺加工实现利润4.59亿元,比去年同期2732万元增长15.81%;丝织加工实现利润13.39亿元,同比增长4.39%,丝印染实现利润3.1亿元,同比下降17.07%,丝制品制造实现利润3.8亿元,同比增长7.10%,丝针织制品实现利润2.95亿元,同比下降4.05%。应该说,前三季度总体运行情况要好于全国纺织工业的平均水平。

  9月底之前我国茧丝价格运行一直较为平稳,交易市场、国内现货交易和对外出口的茧丝3A级生丝均价一直稳定在18万元/吨以上,但“十一”之后,受美国次贷危机深化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动荡进一步加剧等因素的影响,国内茧丝价格出现了较大的波动。106日以来,浙江嘉兴、广西两个国内主要蚕丝交易市场的蚕茧、生丝价格持续暴跌。1028日,生丝远期合约价格已跌到13.86万元/吨,而国庆节前,价格还在18万元/吨以上;蚕茧的价格则已跌至3.65万元/吨,相比20天前,每吨至少下跌了1.35万元/吨。

  由于11月份的统计数据还没有出来,但从各方面反映的情况看,从10月份开始,尤其是茧丝价格的大幅度下跌,导致大多数企业都处于亏损经营状态,全行业第四季度的经济效益下降是不可避免的。

  出口基本稳定,原料性商品上涨,丝针织服装下降。据海关统计,今年110月我国丝绸产品(含化纤绸)出口创汇80.5亿美元,同比增长8.5%。其中,真丝商品出口30.2亿美元,同比下降1.3%;丝类产品出口2.26万吨,同比增长2.99%,出口金额5.51亿美元,同比增长5.96%。真丝绸缎出口2.16亿米,同比增长7.07%,出口金额6.94亿美元,同比增长8.58%;真丝服装及制品出口金额17.74亿美元,同比下降6.61%。梭织服装出口8.7亿美元,同比增长1.27%;针织服装出口4.25亿美元,同比下降24.54%。从真丝商品各大类产品出口看,除了针织服装有较大幅度下降外,其他各大类产品仍是增长的,总体出口基本平稳。真丝商品的出口在连续两年负增长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基本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趋势,但7月份的增幅明显缩小,8月份以后重又出现了负增长情况,重新进入下跌趋势,也就是说从7月份开始实际出口是下降的,但总体下降幅度并不大。

  传统市场并未大范围衰退,新兴市场值得重视。在主要出口市场中,各大类产品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出口金额达到1000万美元以上的丝类出口市场依次为:印度、意大利、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罗马尼亚、巴基斯坦、德国、越南和泰国。其中有些增幅较大:罗马尼亚179.6%、泰国94.2%、越南40.9%、日本17.9%、意大利15.3%,尤其是罗马尼亚、泰国、越南等新兴市场增幅巨大,新兴市场所蕴藏的潜力需要给予重点关注。传统市场日本和意大利也有较大幅度的回升,表明丝绸在传统市场并未完全衰退。传统市场除了韩国和德国分别有14.1%11%的下降幅度外,其他主要市场降幅并不大。

  丝类主要出口省市依次为:浙江、江苏、四川、广东和山东。浙江和江苏两省出口额占全国丝类出口总额的约五成。主要出口省市中,除四川省出口下降外,其他各省出口均有增长,出口量增幅最大的是广东省,达16.9%;出口额增幅最大的是山东省,达15.8%

  出口金额达到1000万美元以上的绸缎类出口市场依次为:意大利、印度、中国香港、韩国、美国、巴基斯坦、日本、阿联酋、法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土耳其和德国。其中一些新兴市场增幅较大:马来西亚98.3%、阿联酋57.2%、巴基斯坦29.8%、土耳其21.4%、新加坡10.6%;一些传统市场也有较大幅度的回升:德国45.8%、意大利38.4%、法国29.1%、日本11.5%;降幅较大的主要市场是印度和美国,分别有19.9%9.6%的下降幅度。

  出口金额达到1000万美元以上的丝绸服装类出口市场依次为:美国、中国香港、日本、英国、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丹麦、荷兰、俄罗斯和韩国。其中有些增幅较大:俄罗斯130.9%、韩国66.5%、澳大利亚60.9%、荷兰24.8%、英国18.4%、丹麦17.5%,这些市场大多都是新兴市场,尤其是俄罗斯、澳大利亚、荷兰等新兴市场更值得重点关注。美国是我国丝绸服装出口的最大市场,约占一半左右,对美国出口下降了21.4%,对我国丝绸服装整体出口影响较大,是导致我国丝绸服装出口下降的直接原因,也是造成整个丝绸出口呈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

  丝绸服装前四大出口省市为浙江、广东、上海、江苏。四省市合计出口量9729万套,金额12.08亿美元,占全国丝绸服装出口总量和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达92.66%93.28%。浙江省出口占据半壁江山,110月丝绸服装出口4769万套,金额6.35亿美元,所占份额分别达45.28%49.04%

  蚕茧产量、质量下降较大。今年春茧生产受低温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影响,作为第一大产区的广西减少了一个批次的产量。另外,受夏秋茧生产成本提高、茧丝价格下降、比较效益下滑、气候异常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蚕农生产的积极性受挫,蚕茧产量、质量、收购价格都有所下降。据估算,全国桑园面积变化不大,但蚕茧产量约为69万吨,同比下降12%左右,蚕茧均价为802/担,同比下降约10%。由于秋季气候异常闷热,江浙等地蚕茧质量下降很大,蚕茧解舒率低,部分地区秋茧根本无法进行缫丝加工,给缫制高品位生丝带来负面影响。

  蚕桑生产稳中有降,盲目扩张的趋势得到控制。蚕茧产量比去年减少12%,丝绸主要品种的生产与出口有升有降,波动幅度不大,茧丝原料供应有余的矛盾得到缓和,有利于行业实现稳定健康发展。

  

  预测

  2009年,是我国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一年。未来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严峻,我国茧丝绸业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随着中央一系列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政策出台,必将推动我国茧丝绸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促进丝绸内外贸易。茧丝绸业是我国特殊产业,总量不大,而丝绸高档消费群体未发生太大变化,蚕丝被、丝绸家纺、丝绸内衣等耗丝量较大的产品在内销市场依然看好,进一步扩大需求具有较好基础。中国丝绸协会会长弋辉表示,在当前形势下,关键要提振信心,变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共同努力,尽快走出困境。

  2009年,茧丝绸行业需要进一步巩固“东桑西移”工程成果,夯实行业基础;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不断培育市场,扩大丝绸消费;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丝绸产品核心竞争力;大力宣传和推广高档丝绸标志,引导企业走品牌发展之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弘扬丝绸文化。

  弋辉认为,只要茧丝绸行业上下齐心协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勇于创新,共渡难关,具有7000年文化底蕴的中国丝绸业必将会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