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南宁市的蚕桑生产在受到早春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和茧价持续低迷的影响下,市委、市政府给予高度重视,从财政项目资金上给予扶持,在市农业局和市科技局继续联合实施“南宁市桑蚕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推广”重大科技专项的引领下,蚕桑优势区域横县、宾阳、上林、邕宁继续稳步发展,桑园面积42.08万亩,占全市桑园面积50.08万亩的84.02%;养蚕151.78万张,占全市171.08万张的88.71%;蚕茧产量5.72万吨,占全市6.45万吨的88.68%。与此同时,继续用项目资金建立示范基地带动新区域的发展,如武鸣、青秀等,因此2008年南宁市的桑园面积、发种量及蚕茧产量仍然取得了与2007年持平的成绩。全市蚕茧产量超万吨的县有横县、上林、宾阳三个,超500吨以上的乡镇达24个,由于茧价的低迷,蚕农收入下滑,表现在养蚕收入超万元户数大幅减少,只有2.7万户,比2007年减少33.6%。在科技项目的带动下,方格蔟使用率达到33.5%,比2007年的增长了18%;小蚕共育率63%,与2007年持平。
即将过去的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和深化,让各行各业都提前感受到了寒冬,特别是对出口依存度极高的茧丝绸行业,更是遭遇严重侵蚀,10月底至11月初,生丝、干茧价格从国庆节前的18万元/吨、5万元/吨急跌到每吨13万多元和3万多元,鲜茧的价格也跌到了9-10元/公斤,阴云笼罩着茧丝绸产业链上的每一个人,蚕农、协会、企业及技术部门,大家都充满着焦虑和无奈,对明年的发展都持谨慎悲观的态度。虽然此时养蚕季节已过,但每一年的冬春季节都是宣传和技术培训的最好时机,我们将给蚕农传递怎样的信息,这对我市明年蚕桑业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在此关键时刻,南宁市农业局于12月5日及时召开了各县农业局分管领导、蚕业站长、蚕种场长以及重点龙头企业负责人的分析研讨会,与会人员结合各县区的蚕业生产情况,充分分析和研究当前蚕桑生产的形势,摆困难,想对策,探讨交流,达成共识,并把与会结果及时呈文上报市委、市政府,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这将对我市明年的蚕业稳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会后,各级政府领导、蚕业技术部门、企业采取积极的态度,深入蚕农家中进行调研,跟蚕农算经济帐,算与甘蔗、玉米、木薯等经济作物的可比效益帐,让蚕农和农村技术人员心中都有明白帐,龙头企业也按合同保价收购蚕农的鲜茧,而且没有打白条的现象,开辟丝棉生产线等,以应对丝价下滑的不利冲击,在宾阳、邕宁、青秀等县(区)建起了桑枝食用菌的生产示范基地,挖掘桑蚕综合利用的价值,至此我市尚未出现大规模挖桑毁桑的现象,一些县区还趁此机会更换种植优良桑树品种。
面对不断恶化的经济局势,蚕农虽然没有挖桑,但都在持观望的态度,夏季桑园减少了投入、冬季桑园疏于管理,这对明年的稳定发展是个挑战,与会代表也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如加大宣传力度,客观分析当前的形势,做好冬春技术培训,在节本增效、综合利用等方面多做文章,并建议市政府要继续加大对蚕桑生产环节中肥料、桑苗、小蚕共育、设施及培训等方面的财政资金扶持,减轻农民的生产成本;对重点龙头企业也应给予一定的扶持,企业也要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力求不能打白条,开发新产品,扩大内需,增收节支,坚定信心,共度难关。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