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技术
实用技术>>蚕桑产业的防台风减灾技术措施
 

蚕桑产业的防台风减灾技术措施

来源: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23-07-31   |  阅读次数:477次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台风造成的气象灾害呈明显上升趋势,对农业生产带来更大威胁。台风也是危害蚕桑产业发展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台风带来的暴雨和狂风易造成桑园受淹,影响桑树生长,造成桑叶机械损伤而导致营养损失,加重蚕桑病虫害扩散流行,对蚕桑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应积极做好防控措施,尽量减轻台风的影响。

桑园管理

1、做好排水。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台风来临前,在桑园四周挖深沟,建立利于排水的沟渠,疏通桑地行与沟渠的通道,填平桑地里的坑洼处,确保排水畅通,避免桑树长时间遭水淹泡。

2、及时疏通。台风带来的洪水退去后,及时疏通桑园沟渠,排除积水,降低地下水位,防止长时间浸渍导致桑树烂根死亡,有条件的地方可用水清洗受淹桑树的污泥。

3、清园扶树。做好倒伏桑树清杂培土扶正工作,洪水退后要及时清除挂在桑树上的杂草等杂物,对冲刷严重,造成土壤沟蚀、桑根裸露的,应尽快扶正桑树,用土培实根部,及时填土护蔸保根。特别是新桑园更要注重培土护蔸。

4、适度修剪。对水淹严重的桑园,要及时进行适度修剪,以减少蒸腾量,促进新梢萌芽,并清除园内的落叶,避免腐烂滋生蚊虫。

5、叶面施肥。淹水的桑园不宜地面施肥,可改为叶面施肥,可喷施0.5%的尿素液,每隔7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以加强光合作用,增加树体的营养积累,促进桑树尽快恢复生机,争取后期多产叶、多养蚕,夺回洪涝损。

6、病虫防治。长期降雨导致桑树根部长时间处于水浸状态、通气不良而造成烂根,植株长势衰退,且雨后桑树伤口多,极易引发病虫害,因此应注意观察桑园虫情,做好病虫防治。灾后桑细菌病等易发生,要及早观察侵害程度,剪除病芽、病叶和病枝,集中深埋或烧毁,并用环丙沙星10000倍或15%链霉素与1.5%土霉素混合液的500倍液喷洒嫩梢、嫩叶,隔7-10天喷1次,连喷3-4次,可控制病情扩展。

家蚕饲养管理

1、检查加固蚕棚。台风来临前,根据天气预报预先做好简易蚕室的加固工作。在大风大雨来临之前,应检查养蚕简易大棚是否有被风雨冲垮或漏雨的危险,如发现大棚的支柱埋得不够深,要加固;大棚上的遮阳网和四周的塑料编织布是否固定结牢,不牢固的要及时加固。发现有可能漏雨的地方要提前修补做好防漏措施。简易蚕房四周还要疏通好排水沟,避免下大雨时排水不畅,蚕室被水淹。

2、做好桑叶储备。养蚕时应关注天气预报,合理安排采叶时间,尽量抢在台风来临之前采叶,可一次多采桑叶贮藏备用;如果碰到下雨,最好等到雨停后采叶晒干或吹干喂蚕,避免给蚕吃湿叶。

3、及时补救清消。对降雨已造成的倒塌简易蚕室,要及时采取措施修复或重建。对受淹蚕房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液(用1千克漂白粉加水25千克配制)进行全面的灭菌消毒,预防蚕病的暴发。利用灾后桑叶养蚕的,必须先将被洪水淹过的桑叶用清水漂洗去泥,再用含有效氯0.3%-0.5%的漂白粉液浸洗3-5分钟,清洗桑叶,取出晾干后再给桑喂蚕。

4、严防蚕病暴发。暴雨之后,常遇高温多湿环境,易暴发脓病、僵病、细菌病,增加养蚕生产风险,宜加强养蚕管理,勤消毒、勤除沙、及时扩座,并酌情选用蚕药。每天早晚给桑前撒新鲜石灰粉或防僵粉等,降低蚕座湿度,保持蚕座干燥,隔离蚕座病原。添食蚕用抗生素药物,每日早晚各一次,连续3天,控制家蚕细菌病的发生。蚕房要通风透气,保持空气流通干爽。

本文来源: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 2022年8月编制/发布

本文编辑:江苏养蚕人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