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国家启动生丝储备
这些丝绸企业的求救书在送至国家商务部后,立即引起了商务部的极大关注。
11月4日,设在商务部的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在其下发《关于请做好茧丝绸交易市场相关工作的函》中明确表示:将密切关注茧丝市场交易价格的变化,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正确引导和规范交易行为;采取必要措施,严防人为压低交易价格和过度炒作给行业造成不利影响。
这一消息传出后,国内茧丝市场价格有所稳定。但付朝仪却兴奋不起来。“当前茧丝价格仍处于低位,与国庆节前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以B类生丝价为例,国庆节前每吨在18万元以上,而近一个月来,总在每吨15万元以下徘徊。”
业内人士称,近期,包括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内的多位商务部官员,先后在广东、浙江等地,对一些丝绸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了摸底调研;近日,商务部又发布公告,决定自明年1月1日起,取消蚕茧和部分蚕丝的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企业报关出口也不需要申领出口许可证。
但在付朝仪看来,由茧丝价格暴跌造成的国际买家恐惧心理仍没有消失。在这种情况下,仅靠取消茧丝出口配额限制,所起作用不会很大。
与之相比,付朝仪更期待的是,商务部能采用联名上书企业提出的建议———在嘉兴、广西茧丝交易市场启动下限做空机制———规定B类生丝价格,在15万元或16万元以下不能抛空;同时适时启动国家生丝储备。
这些丝绸企业的想法是,利用国家行政资源启动茧丝市场下限做空机制,可以不用任何投入或少量投入,即可让生丝回升到限定的最低价位;启动国家生丝储备,用财政资金购买丝绸企业产品进行储备,也能震慑那些过度投机者,让其得不偿失,进而促进蚕丝价格的稳定和丝绸企业信心的恢复。
丝绸行业仍归高风险
12月3日,国务院出台了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金融国九条”的政策。
付朝仪了解到,按照“金融国九条”要求,金融监管部门已停止对商业银行实施按季度调控信贷规模。在重庆,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更是要求在渝商业银行,扩大信贷规模,助推我市经济发展。
不过在此之前,银监会曾在今年4月给各银行下发过一份通知。这份通知把丝绸业列为高风险行业,建议各商业银行谨慎向此行业的企业放贷。由此,丝绸企业即使有抵押设备,从银行借款也变得极度困难。正因为如此,“金融国九条”的出台,让付朝仪们对上述举措充满了期待。但商业银行的表现,却让他们有失望的感觉。
近些天,付朝仪在向一些商业银行打听贷款事宜时,听到的多是这样的消息:对如何落实中央支持中小企业贷款的政策,总行的具体执行办法还没有下来;而丝绸业是否还被视为高风险行业,目前也不能确定。在相关实施措施出台之前,在渝银行仍表示,将严格限制对丝绸企业的贷款。
某国有银行重庆分行信贷部人士称,目前没有接到总行关于放开规模控制的通知。他还强调,从现有政策来看,总行对于信贷投放会比以前更强调控制风险。
银行人士普遍认为,现在不是贷款额度问题,而是市场问题。即使银行贷款额度放开了,一些原本不能贷的企业现在还是不能贷。
真的只剩死路一条?
对此,丝绸业人士倍感不公平。因为除了国有垄断行业外,任何行业的企业不可能全都是经营得很好的。银行如今将丝绸业整体划归“高风险”,而无视其中一些有发展前途、暂处困境企业的需求,是不科学的做法。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此举很可能把有中国名片之称的丝绸业推向难以复苏的境地。”金凤丝绸董事长刘学芳如此认为。眼下,金凤丝绸的3个工厂已有2个暂时停产,资金缺口至少在3000万元以上。为了金凤丝绸的未来,刘学芳想到了从其他行业突围。最近,她计划与别人合资,搞一个国家产业政策鼓励、能够获得贷款支持的高科技制造项目。“在商务部有效救助措施出台之前,在银行尚未明确放宽对丝绸行业贷款限制之际,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刘学芳说,如果再不自救,可能真的是死路一条了。
付朝仪尚没有涉足其他行业融资自救的打算。他说,目前,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了各行各业,企业转行自救的可能性非常小。如果仅凭丝绸企业自身努力,已无力突破困境。
严防毁桑行为蔓延
日前,重庆市茧丝办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区县积极引导蚕农理性对待茧丝市场波动,防止辖区内出现毁桑砍树行为。地方政府应引导蚕农加强桑园综合利用,组织桑园合理间作、复合经营以及蚕桑、茧丝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蚕农增收。
这份通知出台的目的在于,在丝绸企业经营困难的形势下,稳定蚕桑生产、确保丝绸业的上游行业健康发展。
重庆市外经贸委茧丝绸处处长何毅表示,这场危机只是暂时性的,丝绸企业不要过于悲观。“重庆市茧丝办正在研究对策,帮助丝绸企业走出困境。”其中一个计划就是:引导市茧丝绸行业协会将筹建丝绸质押中心,为丝绸企业提供仓单质押贷款支持。今后,丝绸企业如急需少量资金,只要将原材料或产品质押给此中心,就可快速获得贷款。
此外,市茧丝办还准备从市外经贸委、市政府和国家三个层面,争取政策与资金对丝绸企业支持。据介绍,往年,支持丝绸行业的资金在三四千万左右,今年将多争取一些。对所争取到的部分资金,计划以补贴等方式,引导丝绸企业将主攻出口转为暂时主攻内销,引导企业建立丝绸产品的连锁销售店等。还有部分资金,打算用于支持丝绸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添置新设备,提高产品附加值。
对此,何毅解释道,重庆丝绸企业产品多是低附加值,利润很低。当前,丝绸企业要突破困境,利用技术创新调整产品结构,多生产一些附加值高的产品,显得十分重要。
市外经贸委公开的消息显示,从12月1日起,重庆已开始实施五大外贸出口新政,其中包括市财政以1.2亿元资金,支持外贸企业的技术改造和研发;提高企业开拓新兴国际市场的补贴等。丝绸企业无疑可以从中受益。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