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江苏省东台市采取积极有效措施 应对当前茧丝绸产业面临的困境
 

江苏省东台市采取积极有效措施 应对当前茧丝绸产业面临的困境

来源: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08-12-08   |  阅读次数:842次

     江苏省东台市是全国最大的优质桑茧生产基地、首家“中国茧丝绸基地”。全市拥有桑园16万亩,2008年发放蚕种59万张,生产鲜茧40万担,白厂丝90%以上达到5A级以上。桑园面积、发种量、鲜茧产量、亩桑收入和茧丝质量继续保持江苏省第一。但是,今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东台市茧丝绸行业举步维艰,陷入困境。一是丝绸产品出口受阻,外销订单锐减。由于欧美客商购买力下降,日、韩、印进口减少,特别是国际金融信用度难以保证,今年以来全市茧丝出口仅为去年同期的50%左右,近三个月来几乎没有接到外销货单。二是加工企业大部分亏损,面临生存危机。因我国丝绸制品80%外销,后道丝绸、服装的出口滞销带来前道白厂丝的积压,丝厂生丝销售资金难以回笼,全市18家缫丝、捻丝、绢纺、织绸等加工企业几乎全部亏损,运转艰难。三是蚕农收入大幅下滑,毁桑现象严重。今年,东台市蚕农亩桑收入2600元,为最高年份5000元的60%不到。特别是今年秋茧亩桑收入只有1000元,仅为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二,出现了蚕桑生产近10年来投入与产出首次倒挂现象。养蚕效益的下降,严重挫伤了蚕农的生产积极性,从秋蚕开始就出现了弃桑、毁桑苗头,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毁桑园达11000亩,且呈蔓延发展趋势。
  针对当前茧丝绸行业面临的困难,东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按照“上下齐动、政企联手、减负增效、稳桑保业”的思路,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努力化解发展难题。

一是上下联动,形成渡难关保产业的合力。进入下半年,面对茧丝绸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形势,东台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专题会办会、桑园套种和桑园冬管现场会,下发了《关于扶持纺织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稳定蚕桑生产的意见》, 动员全市上下正确把握市场形势的内在本质,积极应对宏观形势和市场波动对茧丝绸产业带来的冲击,把稳桑保桑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稳定生产中调整结构、在调整结构中提高效益,积极推进蚕桑生产平稳健康发展。各镇和市各有关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多方合力扶持,强化责任管理,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形成了良好的稳桑保业氛围。

二是政企联手,最大限度地维护蚕农利益。在秋茧收购中,东台市就明确,对蚕农实行保护价收购,每公斤鲜茧高出周边地区1元以上。同时,蚕业合作社根据经营效益情况对蚕农实行二次分配,将行业利润向蚕农倾斜。生产部门强化服务,蚕种统一按39元/张供应蚕农,对合作社社员优惠供应蚕具蚕药,深入开展“六统一”优质服务。同时规定,今冬明春,凡新拓桑园,每亩补助桑苗款100元,其中市财政补助50元,民星、富安二大龙头企业按划定的服务区域补助50元。

三是减负增收,切实保障行业稳定发展。对丝绸企业购买先进设备,且年度设备投资在100万元以上的按购置设备总额的3%进行奖励;在去年同期用电量的基础上,每增加1度电补助0.02元;纳税按实际净入库一般预算收入的3%奖励;金融机构对丝绸企业贷款额度不减,贷款利率从优,通过担保公司担保贷款的,对担保费用全额补贴;参加两保的按劳动部门核定的人数,每人每年补助50元;外销茧丝绸产品除享受国家退税政策外,每出口1美元奖励0.02元。

四是稳桑保业,多措并举遏制毁桑现象蔓延。强化稳桑保桑责任,全市力保桑园面积稳定在15万亩。达到这一目标,奖励业务部门每亩1元、镇村5元的工作经费。稳定队伍集中精力抓服务,对市、镇蚕桑技术服务单位在原定额补助的基础上,市财政对在编蚕桑技干每人每年增加5000元定额补助。积极引导蚕农开发桑园套种套养、蚕室综合利用、多方挖潜增加蚕桑生产效益,对桑园套种套养的每亩补助1元,努力增加蚕农收入。

根据目前茧丝绸行业的走势分析,短期内很难走出困境,请求各级各方切实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我国茧丝绸产业加快步入正常健康发展轨道。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