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5日,广东省经贸委市场处(茧丝办)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听一次意见、看一次点、访一天”调研活动,专门驱车粤北山区始兴县进行实地调研,共同探讨金兴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在调研活动中了解到,始兴县金兴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坚持走“公司+基地+农户”,即公司与农户利益捆绑的经营模式,并且在经营过程中积极运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即使在今年全省蚕桑大环境极其恶劣,全省鲜茧平均收购价跌到500元/担,各地蚕农纷纷挖桑改种其他经济作物的情况下,始兴县依然能保住全县2.5万亩的桑园面积,这在我省实属罕见。11月初,始兴县平均鲜茧收购价达1000元/担(50公斤),不仅是全省最高,在全国也是排在前列,2008年已交纳税金468.20万元,收购鲜茧35000担,连续三年被韶关市当地政府评为“A级纳税人”“模范纳税户”光荣称号,这些都以公司现代化经营模式是密不可分的。
(茧站门口黑板上收购价格告示)
(金兴公司桑园基地)
保底收购,优质优价,消除了蚕农的市场风险
“保底收购,优质优价,利益捆绑”这是金兴公司现代化经营模式的核心内容。金兴公司每年年初都与蚕农签订收购蚕茧的合同,市场上蚕茧的价格无论出现多大的波动,公司都保证以合同签定的最低保底价与蚕农进行结算,而且蚕茧优质优价,消除了蚕农的市场风险,使蚕农只要安心把蚕养好就可以了,不必担心市场上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现今年虽然蚕桑形势十分严峻,但只要和金兴公司签订了合同的农户,最低保底价都达到650元/担以上,蚕茧优质的甚至可以达到1000元/担,为目前全省蚕茧秋收最高价,吸引了当地了蚕农明年继续种桑养蚕,脱贫致富。
高的蚕茧收购价格必然带来高成本,现在11月国内的生丝价格已经跌破19万/吨,相当于每卖一吨生丝就要亏接近几万元,卖得越多,亏得越多。那为什么金兴公司不降低蚕茧收购价格,降低成本,而且还要高价收购?金兴公司杨正文总经理是这样说的:“我们不是不可以降价收购,而且即使我们降价了,蚕农现在也只能卖给我们,但这是杀鸡取卵的短期行为,以后蚕农就不会再种桑养蚕了,我们企业就失去了本地稳定、优质的蚕茧货源,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就不能得到保证,也就无法再发展下去了,目前高价收购蚕茧是亏了钱,但长远来计算还是赚钱的。”
(蚕农喜交蚕茧)
签订蚕种—蚕茧捆绑合同,稳定蚕种来源,保证了蚕茧的品质和产量
蚕农和公司签订蚕茧收购合同的同时,也会和公司签订一份蚕种订购合同,规定蚕农饲养的蚕种必须从金兴公司订购,避免蚕农由于贪图价格便宜而订购外地蚕种,这样可以防止一些外地带病毒的蚕种流入本地,提高了蚕农养蚕的成活率。从蚕种购买到蚕茧收购,甚至在饲养过程中,蚕农遇到了什么困难,例如,在什么季节该预防什么蚕病的发生,最近有什么恶劣的天气等等都统一规划到金兴公司网络管理里面。跟金兴公司签订合同的蚕农俨然成了公司的“工人”。
这样,金兴公司的蚕茧来源就有了品质及数量的保证,出现任何问题马上可以找到源头,及时将问题解决掉。
依托现代网络技术,建立茧站收购实时监控系统
金兴公司投资160万元建立了茧站实时监控、收茧自动化系统和远程检验检疫系统。有了茧站实时监控、收茧自动化系统,没有和公司签订合同的蚕农、没有在公司订购蚕种的蚕农,不能因为在茧站有熟人,就可以收购,因为电脑无法识别,根本进入不了收茧环节。有了这套系统,以前打白条出账收茧资金的事情也不会发生,预防了财务上的漏洞。蚕茧价格由公司总部定好在系统里面,任何茧站人员无权修改,杜绝了作弊现象。有了这套系统,经理不用再频繁下乡,只要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就可以了,提高了工作效率;茧站财产安全,工人的人身安全也得到保障,一些欺行霸市的现象也不复存在。
(通过视频实时监控属下10间茧站收购情况)
建立生丝电子检测实验室,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管理水平
生丝电子检测实验室(远程检验检疫系统)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就是构建一个对企业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和检验检疫部门对其质量科学把关的高效运作的监督管理网络。
(全国首家生丝电子检测实验室)
检验检疫部门实时获取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控制的动态信息,达到有效监管、快速放行的目的。企业在监管过程中,提升和促进了企业的质量管理与品牌意识,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达到了一举多赢的目的。目前全省实现远程在线检验系统与省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联网的粤北地区缫丝厂仅此一家,始兴金兴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已成为质量、效益的强势龙头企业,是广东省现代茧丝绸企业的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