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桑丝绸研究所喜迎50华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桑丝绸研究所喜迎50华诞

来源:本站  |   作者:支勇平   |  发布日期: 2008-10-27   |  阅读次数:874次

10月25日,我校蚕桑丝绸研究所建所五十周年庆典在周至县隆重举行。200多位来自北京、山东、河南、河北、吉林、山西、广东、湖北、黑龙江、新疆和我省商务厅、农业厅以及安康、汉中、宝鸡、榆林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参加了庆典。

     成立于1958年的我校蚕桑丝绸研究所已走过了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五十年来,该所在蚕桑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基础品种和实用品种选育、蚕桑综合利用及生物技术研究、蚕桑实用新技术研发与推广、农村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以及蚕桑科技普及培训和技术推广等方面硕果累累,成绩斐然。建所五十年来,承担国家、省部以及地市级各类研究推广项目130多项,共取得科研成果56项,其中获国家发明奖l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9项,省技术推广奖5项,通过国家审定(认定)桑、蚕新品种3个,省级审定鉴定的新品种9个。

     据了解,我校蚕桑丝绸研究所在家蚕高茧层、高出丝率基础品种和实用品种选育、桑树多倍体育种以及蚕桑基地建设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其中在家蚕育种研究方面,创立了“天平摆动模式”育种技术,创新了成对育种方法,形成了完善的基础品种和实用品种育种技术体系。选育出高茧层率基础品种123、124、129,茧层率达30%以上,居国际领先水平;高出丝率基础品种125,出丝率达22%以上,居国内领先水平,先后被国内16个省24个科研教学单位引进作为育种基础材料。选育出的陕蚕系列实用品种(陕蚕2、3、4、5、6号),以优质、高产、好养、适应性强而驰名省内外,成为北方蚕区主要当家品种,其中陕蚕二号、陕蚕三号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品种。选育出的陕蚕四号品种为多丝量春用品种,整齐好养、高产稳产、茧质优良,陕蚕五号为多丝量春秋兼用品种,适应性广、抗病力强,春养丰产,秋养高产,特别适合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饲养,从而使陕蚕系列品种成为该所的招牌,品种被省内和甘、新、晋、豫、宁、滇、川等省蚕区广泛应用,并出口意大利等国,为北方蚕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桑树育种研究方面,从最初的地方品种选拔,逐步发展并确立以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为主的育种技术体系,特别是在桑树多倍体育种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将桑树无性系四倍体诱导率提高到50%以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选育出了一批经济性状优良、应用前景广阔的多倍体桑树品种和育种材料,诱导出18个品种的无性系四倍体基础材料60多个品系。采用独创的混倍体无性分离育种技术,选育出国内外首例人工无性系同源三倍体桑树新品种陕桑305,并通过了国家审定,2003年获省政府科学技术一等奖,该品种以突出的丰产性能和优良的品质迅速在省内外推广,成为我省桑树品种更新换代的首选品种。几十年来,该所先后选育出秦巴桑、流水一号、甜桑、吴堡桑、707、871、陕桑305、陕桑402等品种。并先后培育出果用桑品种红果1号、红果2号、红果3号、红果4号、陕玉一号等品种,拓宽了桑树应用领域,亩产桑果1500-2000kg,已在许多省区示范推广。在蚕病防治试验研究上,研制的高效、广谱、低毒蚕用消毒剂一强氯安,是国内目前含氯量最高的蚕用消毒氯制剂,居国内领先水平,并取得国家专利;新研制生产的高效熏烟剂一蚕熏安,其杀菌力强,使用方便,产品销往十一个省、市、自治区。在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和生物技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制的散卵自动称量仪在全国蚕种生产单位广泛应用,桑神茶以其独特的天然保健性颇受消费者青睐。在科学研究的同时,蚕桑基地建设和技术推广也做出了突出成绩,建所50年来,先后在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20多个县市建立蚕桑基地,实行试验示范推广三结合,为迅速提高当地蚕桑技术水平,促进产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据介绍,建所以来取得的成果近一半都是在基地获得。

     此外,他们还牵头成立了由北方十一省(区)十四个蚕业教学、科研单位参加的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并联合北方九省(区)十四个省级蚕业科研、技术推广单位主办了北方地区唯一公开发行的蚕业学术刊物《北方蚕业》。

      庆典结束后,出席庆典的嘉宾还到蚕桑丝绸研究所考察并参观了该所庆祝建所50周年展览。

 
蚕桑丝绸研究所建所五十周年庆典会场

 
省内外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200多位来宾参加了庆典

 
来宾参观蚕桑丝绸研究所试验地

 
省内外来宾在蚕桑丝绸研究所建所50年陈列室参观

 
我校有关部门人员在蚕桑丝绸研究所建所50年陈列室参观

 
荣获国家发明奖的陕蚕三号

 
选育的天然有色茧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