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金融危机致订单骤减 四川丝绸瞄准非洲
 

金融危机致订单骤减 四川丝绸瞄准非洲

来源:成都商报  |   作者:向海欣   |  发布日期: 2008-10-24   |  阅读次数:763次

四川是国内丝绸外贸的大省之一,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四川丝绸外贸企业受到沉重一击。订单量缩减、产品价格走低,一个接一个的难题给了集中于低端产品和东南亚市场的四川丝绸外贸企业严峻的考验。一部分企业考虑减产,另一部分企业则开始尝试以高附加值产品开拓非洲、中东市场。

  张然正在犹豫要不要辞职。

因为就在几天前,她从一名公司老员工处得知,从下个月开始,公司可能将每个月1500元的基本工资降为800元。

张然2007年毕业于四川某大学英语系,毕业之后,凭借一口流利的英语,她进入四川一家丝绸厂工作。今年初,她又被公司派到上海的外贸分部,成为一名业务员。张然介绍,虽然他们公司在上海的外贸分部只有五六个人,但每年为公司带来订单额都在1000万美元左右。

“这基本上就是间接赶我们走。”张然说,她的薪水由1500元的基本工资和提成组成。“如果在前几个月,基本工资可能也算不上什么,也就是一笔小订单的事。”张然告诉记者,她的提成比例在千分之五左右,以往一笔订单往往就能挣上千元。

然而,自9月以来,张然只接下了一个很小的订单。10月以来,张然尚未“开张”,其他几个同事情况也都差不多。

“没有订单,提成也就泡汤了,基本工资再降到800元,我都快成低保户了。”张然抱怨,“上海的最低工资标准是960元,800块钱我都不知道怎么活下去。”张然还告诉记者,她们公司所在的写字楼里,原来有江苏、四川等地的20多家从事服装、丝绸外贸的公司,然而前几天,已经有好几家关门了。

据张然介绍,不只是丝绸行业、也不只是四川企业,今年的外贸行业,9月份以来都比较艰难。“大部分外贸公司都在裁员,想跳槽都没地方。”

四川省丝绸进出口公司是四川从事丝绸外贸最大的公司之一,去年的丝绸出口额在7000多万美元。然而,从9月份以来,公司订单量急剧萎缩。“保守估计减少了30%。”四川丝绸进出口公司负责出口的卢云生经理告诉记者。

据悉,四川丝绸出口80%以上集中在印度等东南亚市场。今年,先是泰国政局动荡不安,然后又是金融危机的蔓延,韩国、印度货币也加速贬值,这些都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出口。数据显示,印度8月份还是43卢比兑1美元,而现在将近50卢比才能兑1美元,而人民币又在不断升值。这令很多外贸企业苦不堪言。

与此同时,丝绸价格在一路走低。9月初,生丝价格还在19万元/吨左右,而目前已经跌至16万元/吨,降幅将近16%,而且还呈现出继续往下跌的趋势。

记者联系了多家四川从事丝绸外贸的公司,他们均表示,目前公司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订单量缩减了10%~40%不等,损失上百万美元。记者从一名在南充从事丝绸外贸的老板处了解到,南充已经有部分丝厂开始减产,甚至停产。

  开辟新市场或是出路

与江苏、浙江的丝绸外贸相比,四川丝绸外贸商场主要集中在以印度为主的东南亚市场,涉足欧美、中东等市场的并不多,产品也主要是生丝和半成品等初级产品,附加值较高的丝绸产品很少。

昨日,记者辗转联系上在非洲和中东有丝绸外贸业务的浙江老板陈林华。“不好说,非洲的需求量不大,而且大多是现货交易,订单很少。”陈林华告诉记者,“而中东市场,主要是沙特和阿联酋,产品主要是一些高端丝绸成品,初级的生丝需求量很少。”

非洲、中东市场和高端丝绸产品,目前而言,都是四川丝绸外贸企业所缺乏的。不过,已有部分企业开始尝试。卢云生认为,培育一个新的市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同时,要在短时间内提高产品附加值,也并不是说干就干的事情。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