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业文化
蚕业文化>>桑葚膏手工制作技艺入选攀枝花市第四批非遗项目
 

桑葚膏手工制作技艺入选攀枝花市第四批非遗项目

来源:腾讯新闻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20-07-21   |  阅读次数:671次

7月3日,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四批攀枝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中,桑葚膏手工制作技艺成功入选。

123.jpg

据了解,攀枝花盐边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明末清初,盐边养蚕业发达,桑树种植面积较多,渔门因种桑树较多,被称为“桑园”,原健康乡、淘水沟口一带被称为“桑街”。上世纪七十年代蚕丝价格暴涨,各地提倡发展蚕桑业,盐边以桑农称为“桑树王”的古树源种著名,大量种桑养蚕,推广密植桑、嫁接桑、四边桑等品种,一年能养蚕五季。古桑遗留的桑树,果实又大又甜,由于数量太多,无法储存保鲜就产生了熬制桑葚膏的产业,尤以惠民乡新建村龙塘组杨昌玉家土法熬制量大质佳。每年四月初,桑葚开始大量成熟,采摘桑果后,先择果大墨黑的进行水洗后晾干水气,将晾干的桑果消毒后装入纱布口袋,双手揉搓取汁水,倒入大铁锅里用火熬制,熬制时先用猛火熬约半小时,改用大火熬约20分钟后用中火,再用小火熬约1小时,改微火熬约2小时,熬制时要掌握火候,经约4小时后熬制成桑葚膏制品。桑葚膏以口感甜中带微酸,具有滋阴补血等药用功效。熬制的古法过程形成了一道旅游观光景点,还可为游客提供观光、采摘、品尝桑果等体验。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